编号: 冷却系统设计规范编制:万涛校对:审核:批准: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年月曰第2页一、概述要使发动机正常工作,必须使其得到适度的冷却,冷却不足或冷却过度均会带来严 重的影响。
发动机过热,会破坏各运动机件原来正常的配合间隙,导致摩擦阻力增 特别是活塞环和气缸壁之间的运动,严重时会发生烧蚀、卡滞,使发动“拉缸”现象,刮伤活塞或气缸,更严重时还会发生连杆打烂气缸体现 油变稀,运动机件间的油膜破坏,造成干摩擦或半干摩擦,加速磨损。
同时会降低发动 机充气量,使发动机功率下降。
发动机过度冷却时,由于冷却水带走太多热量,使发动机功率下降、动力性能变差。
发动机过冷,气缸磨损加剧。
同时,由于过冷,混合气形成的液体,容易进入曲轴箱使润 滑油变稀,影响润滑作用。
由此可见,使发 动机工作温度保持在最适宜范围内的冷却系,是何其重要。
一般地,发动机最适宜的工作温度是其气缸盖处冷却水温度保持在80C ~90C ,此时发动机的动力 性、经济性最好。
、冷却系统设计的总体要求a )具有足够的冷却能力,保证在所有工况下发动机出水温度低于所要求的许用值(般为55°);冷却系统的设计应保证散热器上水室的温度不超过99 Co采用105 kPa 压力盖,在不连续工况运行下,最高水温允许到 110 C,但一年中 水温达到和超过99 C 的时间不应超 过50 ho冷却液的膨胀容积应等于整个系统冷却液容量的 6 %o冷却系统必须用 不低于19 L/min 的速度加注冷却液,直至达到应有的冷却液平面, 以保证所有工作条件下气缸体水套内冷却液能保持正常的压力。
三、冷却系统的构成液体冷却系主要由以下部件组成:散热器、风扇、风扇护风罩、皮带轮、风扇离合器、 水泵、节温器、副水箱、发动机进水管、发动机出水管、散热器除气管、发动机除气管冷却不足, 加,磨损加剧, 机停转或者发生象。
也会使润滑 a) C ) d) e)四、主要部件的设计选型 1、散热器散热器的散热量(Q 和散热器散热系数(K )、散热器散热面积(A )及气液温差(/T)有关: Q=K- A-/T其中:Q---散热器的散热量(kcal/h )K---散热器散热系数(kcal/m 2?h?oC )A---散热器散热面积(n2) /T---气液温差:散热器进水温度和散热器进风温度之差(oC )散热器的散热系数是代表散热效率的重要指标,主要影响因素如下:①冷却管内冷却液 ③散热器的材料和管带的厚度---国内散热器的材料目前基本上已标准化;④制造质量---主要是冷却管和散热带之间的贴合性和焊接质量;1.1 散热器是冷却系统中的重要部件,其主要作用是对发动机进行强制冷却,以保证发 动机能始终处于最适宜的温度状态下工作,以获得最高的动力性、经济性和可靠性。
1.2发动机最适宜的 冷却液温度为85 C -95 C,测量位置在散热器的上水室。
1.3 散热器和风扇组合匹配效率是当散热器芯子未被气流扫过的面积最小时为最高,因率有较大提高, 但超过0.8m/s 后,效果不大;②通过散热器芯部 的空气流量---空气的导热系数很小,因此散热器的散热能力主要取决于空气的流动 ,通过散热器芯部的风量起了决定性作用;的流速---据试验结果,冷却液流速由0.2m/s 提高到0.8m/s ,散热效此,最好采用接近正方形的散热器芯子。
1.4 散热器的总散热面积、芯子的迎风面积、结构形状和结构尺寸要通过发动机冷却系统所需最大散热量来计算确定,并应通过试验评价来最终确定。
但一般可按散热器芯子 的迎风面积来估 算:0.31~0.38m2 /lOOkW ,载货车和前置客车通风良好时,可取下限值;后置客车通风欠 佳时可取上限值;城市公交车长期低速运转可偏下限值;自卸车、牵引 车、山区长途客 运车等经常大负荷运行的车辆可偏上限值。
1.5 散热器进风口的实际面积不得小于散热器芯子迎风面积的 80 %,以防止散热能力下 降。
后置客车散 热器的进风通道要与发动机舱密圭寸隔离,散热器周围要安装密圭寸橡胶, 以防止发动机舱的热风回流到进风通道,影响散热性能;进风通道的面积应不小于散热 器芯子的迎风面积。
1.6 在灰尘多的脏环 境下使用时,应选用直排或斜排冷却管,且管子间隔要大,以避免 散热器芯子堵塞,影响散热效果。
1.7 散热器安装时,紧固必须牢靠,与车架的连接必须采用减振垫,采用减振垫的目的是为了隔离和吸收来自车架的部份振动和冲击,使散热器在车辆运行中,不致发生振裂、 扭曲等非正常损坏,延长散热器寿命。
1.8 因为散热器与车 架之间安装有隔振橡胶,因而形成了绝缘状态,通过冷却液介质, 在散热器与车架之间产生了电位差,在冷却液中产生了微弱电流,使冷却系统的零部件 发生电腐蚀。
因此,一定要采取散热器负极接地等措施,消除电位差,防止电腐蚀。
2冷却风扇风扇选型主要考虑风扇的风量、噪声和功率消耗。
风扇风量(G 与风扇直径(D )、风扇转速(n )之间存在如下比例关系:G =K1?????????D 3 而风扇噪声的声 压级(SPL 和风扇直径(D )、风扇转速(n 之间存在如下比例关系:根据上述比例关 系可得:SPL=K3????????Q???????n 2/D2.1 冷却风扇首先要满足冷却系统对风量和压头的需要;同时要消耗功率小、风扇效率 高,且有较宽的 高效率区;风扇噪声小,重量轻,成本低等。
目前普遍采用的有金属风 扇和塑料风扇两 种,风扇叶片应具有足够的强度,以防车辆涉水时,折断风叶;在寒冷 地区使用,推荐选用带硅油离合器的风扇。
其中K1为比例系数SPL= K2????????n 3?D其中K2为比例系数其中K3为比例系数2.2 确定风扇直径与 转速时,要注意风扇叶尖的圆周速度不大于 91 m/s,后置客车不大于100 m/s ,否则对风扇噪声和强度都不利。
风扇直径尽可能与散热器芯子迎风尺寸基本 相同,以便风扇扫过的面积尽可能大地覆盖散热器芯子的迎风面积,使气流全面地通过 散热器。
2.3 为考虑冷却系整体阻力,通过散热器芯部的压差不应大于所选风扇特性曲线中最大工作压力的70%;风扇的风压、风速等设计应按发动机在标定工况下和在最大扭矩工况 下冷却水所需最大散热量来计算确定,并经整车冷却系统的试验评价来最终确定。
2.4 为充分利用车辆行驶时的迎风速度,车用发动机风扇都采用吸风式;风扇前端面至散热器芯子的距离应大于50 mm ,有利于气流均匀通过散热器芯部整个面积,尤其是 散热器的四角;冷 却风扇后端面至发动机前端面的距离应大于 100 mm,至其它零部件的 距离应大于20 mm ,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风扇噪声及叶片振动,并改善发动机的气流状况, 满足发动机的冷却需要。
如果风扇装在水 泵皮带轮上,一般不允许加装风扇垫块,如果总布置设计必须加风 风扇装在曲轴前端,风扇与连接法兰之间必须装有橡胶减振器,用于吸 防止叶片扭振断裂,同时避免影响曲轴系平衡;后置客车风扇一般由曲轮驱动,风扇驱动皮带和风扇皮带必须分别设置皮带张力调整机构。
曲 ,惰轮和风扇皮带轮的轮槽必须分别在一个平面上,皮带和皮带轮的交 差角应控制在0.5°以内,必须先调整好后之后再安装皮带,否则会损坏皮带、皮带轮或 轴承,甚至会发生皮带翻转或脱落。
2.6 安装风扇时,不可使用弹簧垫圈,因为弹簧垫圈能使风扇托架产生预紧力,影响强 度。
3风扇护风罩2.5 扇垫块时,如果 收曲轴的扭振, 轴皮带轮通过惰 轴皮带轮和惰轮3.1 风扇护风罩是为了提高风扇的冷却效率,使通过散热器芯部的气流均匀分布,并减 少发动机舱内热空气回流而设计的,因此,设计风扇护风罩时应注意技术的合理性。
3.2 对于前置发动机,风扇护风罩的设计分整体式和分开式两种;对于后置式发动机, 一般都采用整体式。
分开式护风罩两部分之间有相对运动,必须用帆布圈柔性密封连接。
3.3 护风罩与风扇叶尖的径向间隙应尽可能小,以保证风扇冷却效率。
当采用分开式护风罩时,风扇与 护风罩无相对运行,其径向间隙应不超过风扇直径的 1.5 %,或者5 mm ~10 mm ;当采用整体式护风罩时,风扇与护风罩有相对运动,其径向间隙也不应超过风 扇直径的2.5%,或者15mm~20mm 。
3.4 应注意护风罩结 构设计的合理性,不应有阻挡风扇气流的死角。
3.5 风扇伸入护风罩的轴向位置,与进气效率有很大关系,对于吸风式风扇,风扇叶片 的投影宽度应伸入护风罩内2/3为宜。
3.6 在安装护风罩时必须注意,护风罩与散热器之间不得有缝隙,应采用橡胶或泡沫塑 料垫加以密封,以保证冷却效率不降低。
3.7 驾驶员应经常检 查风扇与护风罩之间的径向间隙,以确保发动机风扇与散热器发生 相对位移时,风扇与护风罩之间不产生碰触。
4压力盖4.1 为满足冷却系最高工作温度为99 C 的要求,冷却系必须 采用压力盖,以保证密封 式冷却系的冷却液能保持一定的压力,从而提高冷却液的沸腾温度,可使发动机在高温 条件下不产生沸腾,保证发动机工作安全;可使冷却液温度与环境大气温度之间液 气温差变大,从而提高散热器的散热能力;可以减轻或消除冷却液循环中的气泡和气阻i 杜里贰SS 武 F r IP' 文社叟 式现象,保证冷却 液实际循环流量的稳定,让足够的冷却液把热量从发动机内带走;可以 减缓或消除发动 机水套内高温壁面上的膜态换热,改善热传导质量,使受热表面得到良 好的冷却。
4.2 在无膨胀水箱的冷却系中,压力盖装在散热器上水室的加注口上;在有膨胀水箱的冷却系中,压力 盖装在膨胀水箱的加注口上。
压力盖开启压力一般有50kPa 70kPa 、90kPa 105kPa 四种,应根据使用地区海拔高 度选定,以补偿由于海拔高度上升引起的大气太力下降。
推荐压力盖的开启压力为50 kPa ~90 kPa,在高原地区使用 时为105 kPa 。
5膨胀水箱5.1 当冷却系采用低 位密封式散热器时,必须增设高位膨胀水箱,它的主要功能是给冷却液提供一个膨胀空间,及时去除冷却液中积滞的空气以及发动机高温下产生的水蒸汽, 以便更有效地利用散热器的散热功能,提高冷却效率。
5.2 膨胀水箱的总容 积应包含占冷却系统总容积6%的膨胀容积、占冷却系统总容积10%的 储备容积以及必能保持水套内正常的水压,而能及时补充冷却液,延长补液周期;必备 了安全起见,防止冷却液在循环中吸入空气而设置的,要求冷却液的最备的残留容积。
储备容积是为了确保冷却系由于微量不能觉察的泄漏和 冷却液蒸发后仍 的残留容积是为低液面至膨胀水 箱的底面距离不小于35 mm,所以,必备的残留容积应不小于 35 mmX 膨胀水箱底平面面积。
计算冷却系总容积时,应注意将带有的水空中冷器和取暖器的容 积 计算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