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运算定律_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运算定律_复习课》教学设计

单元复习运算定律
一、复习内容
教材P17—P31
二、复习目标
1.在老师的引导下,经历知识整理的过程,建立知识结构,进一步明确本单元的知识及相互联系。

2.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运算定律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时,能根据数据特点灵活地运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提高运算能力。

三、复习重、难点
重点:五个运算定律理解和运用
难点:乘法分配律的灵活运用
四、配套资源
教学课件
五、复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复习任务:梳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一些运算定律,请大家梳理并举例,完成下面的梳理表格。

(二)课堂设计
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一些运算定律,学习的这些知识有什么作用呢?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结合具体数据算式的特点,合理选择算法,从而使计算
变得简洁。

我们都学了哪些运算定律呢?
板书: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减法的性质
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
除法的性质
接下来我们就按照顺序对这四类内容进行梳理和复习。

1.加法的运算定律
(1)课前我们已经梳理了加法的运算定律,谁能举例说明?
在运用这两个加法的运算定律时,通常是两个一起用的,目的是要凑整。

通过学生的交流,教师完成板书: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a+b)+c=a+(b+c)
(2)典型题目
173+57+43+27
一定先让学生观察数据特点,之后再独立解决。

集体评讲:不能只看每个数据的个位,要整体观察。

173应该和27凑整,57应该和43凑整,这样计算会更简洁。

2.连减的性质
(1)课前我们已经梳理了减法的性质,谁能举例说明?
通过学生的交流,教师完成板书:
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从被减数里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a-b-c= a-(b+c)
反之: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等于从这个数中依次减去和里的每一个加数。

a-(b+c)= a-b-c
(2)典型题目: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128-73-27 128-(28+63) 128-28+72
学生独立完成。

根据学生完成情况进行对比:要注意观察数据的特点,灵活
选择合适的方法计算。

3.乘法的运算定律
(1)课前我们已经梳理了乘法的运算定律,谁能举例说明?
通过学生的交流,教师完成板书:
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a×b=b×a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a ×b)×c=a×(b×c)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a×(b+c)=a×b+a×c 或者(a+b)×c=a×c+b×c (2)辨析
在这几个运算定律中,你最容易弄混的是哪些?
怎样才能防止这些错误出现呢?谁有好的方法?
强调乘法结合律与乘法分配律的区别:乘法结合律的前提是算式中只有乘法,乘法分配律的前提是算式中含有两级运算。

(3)典型题目
25×32 75×101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集体评讲:25×32这一题,看见25就想4,可以把32拆成4×8,25×32=25×(4×8),拆分后的算式是一个连乘的算式,所以要使用乘法结合律;75×101这个算式可以把101拆成100+1,75×101=75×(100+1),拆分后的算式含有两级运算,所以要使用乘法分配律。

4.除法的性质
(1)什么是除法的性质?请举例说明。

通过学生的交流,教师完成板书:
除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被除数除以这两个数的乘积。

a÷b÷c= a÷(b×c)
反之: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等于这个数依次除以这两个因数。

a÷(b×c)=a÷b÷c
(2)典型题目
1800÷25÷4 560÷28
5.结合梳理过程,完成思维导图
我们对本单元知识进行了梳理,形成了一个这样的知识图(出示下图)这样的知识地图能把我们学过的单一知识点串起来,便于我们发现知识间的联系。

6.完成评价试题,检测复习效果
(1)计算下列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如果运用了运算定律就在相应的题目上标注出来。

245+362+55+138 356-178-122 135×27+135×73
36×99 3600÷4÷25 (125+21)×8
25×13×40 330÷(5×2) 328×99+328
【知识点】运算定律的运用
【答案】略
【解析】一定要先观察算式中的数据,再计算。

(2)下面哪些算式是正确的?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13-56+44=113-(56+44)
21×99+1=21×100
(25+11)×4=25×4+11
25×16=25×4×4
【知识点】运算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答案】×××√
【解析】首先要弄清楚每个运算定律的前提,比如: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的算式是要包含了两级运算,乘法结合律的算式只有乘法;其次要对每个运算定律的模型烂熟于心,比如:第一题113-56+44=113-(56+44),它就不属于减法的性质的模型;最后可以借助乘法的意义来帮助学生分清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结合律。

(3)解决问题
①用计算器计算“1235×49”时,发现键“4”坏了。

如果还用这个计算器,你会怎样计算?请写出算式()
【知识点】运算定律的灵活运用
【答案】1235×7×7 1235×20+1235×29 1235×50-1235答案不唯一
【解析】既然键“4”坏了,就需要把49拆分,怎样拆分都行,但是要注意乘法结合律和分配律的正确运用。

②育红小学四年级师生204人,准备包车去春游,每人25元,带队老师带6000元够吗?
【知识点】在计算时,能否自觉运用运算定律使运算简便。

【答案】204×25=(200+4)×25=200×25+4×25=5100(元)5100<6000 够。

方法不唯一
【解析】本题有多种解法,只要有道理就行。

(4)探究题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已经掌握了一些运算定律,也学会了探究运算规律的一般方法。

请用学过的方法试着研究下面的运算规律:
(a+b)÷c=a÷c+b÷c(其中c≠0)
【知识点】探究运算规律的方法
【答案】(6+8)÷2=7 6÷2+8÷2=7 (6+8)÷2=6÷2+8÷2 等【解析】此题方法不唯一,学生可以举生活中的实例,也可以举具体数的例子。

7.小组互相评价,反思修订错误
完成后请小组同学互相批改,对于组内个别问题,在优等生的帮扶下进行订正,对于共性的错误,老师进行集中评讲。

8.全课小结
针对刚才的检测,需要提醒同学什么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