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应用型课程的教与学
究与设计的学术性人才。应用型本科以一线生产实实 际需要的人才为核心目标,在能力培养中特别突出对 基本知识的 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以及解决实际问 题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目标上不上强调认知性目标,而是强调实 践性、参与性与体验性等非认知性目标。在一定程度 上具有实践性与体验性。
19
2、教学内容的实践性
普通本科教学强调理论体系,采用的是以学科为 主的三段式的教学内容模式: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 课---专业课,具有鲜明的层次性,逻辑性很强,严 格按学科知识的逻辑顺序进行。
20
3、教学过程与方法的实践性
教学过程与生产实际结合较密切,强调教学过程 的生成性与发展性,更加重视课程设计、实习和实训 等教学环节,所培养的人才更需要工程实践训练,更 要有良好工程环境和氛围的体验。
更加强调强调产学研的结合,产学研结合是实现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根本途径。
在教学方式上要与实际职业岗位相衔接,在教学 的场地与时间上要具有弹性,不仅是课堂与教室,还 一直延续到产学研的合作单位,使学生在实习训练中 完成从理论教学到实践教学的过渡 。
二、应用型课程教学的目标重点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点在于训练学生将所学理论 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应用型课程建设的路线、原则和方法
坚持“四真”原则掌握“三化”方法: 真实环境、真学真做、掌握真本领 工作过程系统、教学任务工作化、工作任务课程化。
课程的要素:定位-设计-实施-评价
课程与专业的位置关系——要解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教师与学生的教学关系——要善于分析学情
的融合度
2.3基于体认导向激发学习兴趣。
各院校 可依据 自身情
真学 真做
课程 3.“教、学、3.1依据“学情”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况确定 实施 做”合一 3.2以“任务”为载体、教学过程体现理实融合;观测点
的紧密度 3.3综合性运用传统课堂、翻转课堂、跨界课堂。
掌握 课程 4.应用能力 4.1多元性的评价学生学习成果;
5
一、高等教育的基本问题
• 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 • 大学的办学定位、 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
课程建设、教师队伍
定位为应用型的高校,就是需要在高等教育的 这些基本问题上,突出应用的特征。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
应用性、职业型的创业者。
《高等教育法》
第四十七条,高等学校实行教师职务制度。 教授、副教授除应当具备以上基本任职条件外,还 应当对本学科具有系统而坚实的基础理论和比较丰富 的教学、科学研究经验,教学成绩显著,论文或者著 作达到较高水平或者有突出的教学、科学研究成果。
• 教师往往习惯于:
我该讲的讲完了=我完成任务了。
13
教学的两个重要问题
• 学生该 怎么学 ? • 教师该 如何教 ?
• 教得好 学得好
14
15
课程案例
升级改造后的数控机床 1965年制造的普通机床
四、应用型课程教与学的原则
重视创新能力和实践实践能力培养。
20世纪末,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人才培养的重点, 成为所有专业教育都必须重视的焦点。
21
小结:新教师的主要任务 1、重新系统地学习学科专业知识; 2、补上专业实践能力的短板; 3、学习多种教学方法。
纸上谈兵,把教材背得很熟,然后搬给学 生,以此方式培养应用型人才,是不是负责任 的老师?
不仅是不负责任,而且是不合格!
22
练习与作业:
第一讲
1、确定一门将来主讲的课程,以此为载体学习 备课与试讲。 2、阅读学习《齐齐哈尔工程学院教案编写与管理 暂行办法》,初步编写一次课的整体设计。
3、7月16日带教案初稿来。
4、说明。
23
结语
推荐阅读书目
序号 1 2 3 4 5
著作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
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 中国工程教育改革三大战略
职业教育教与学过程 重新认识工程教育
作者 潘懋元 姜大源 查建中、何永汕 克劳斯·贝克(德) 顾佩华、沈民奋、陆小华
24
推荐阅读书目
25
真本领 评价
在实践中 的表现度 4.2课程实施效果具有统计意义。
11
三、应用型课程教和学的关系
教是手段 学是目的
12
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教育理念。
教是为了学。
以学生为中心是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 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为目标
从“传授模式”向“学习模式”转变
教书育人必须避免 重教轻学
• 重讲课,轻效果
《高等教育法》
第十六条,高等学历教育应当符合下列学业标准: (一)专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 论、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 和初步能力; (二)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 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 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 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 。
(一)创新性教学原则
要把创新能力培养目标纳入到课程目标体系中,尤其 是专业课。
课程的优化设计以及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更新,是解决
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识
收集相关 信息
酝酿
外化想法
选择最优 想法
组合想法
产生想法
(二)实践性教学原则
1、教学目的的实践性 普通本科强调培养目标的通用性,更多的培养研
普通本科教学也存在技术体系,但其主要是为理 论体系服务的,居于次要地位,从属于理论体系。而 应用型本科强调技术体系,教学内容并不是基于学科 的,而主要是基于职业工作能力需求的原则来构建理 论体系,因而教学内容是技术教育内容,而不是科学 教育内容。再者,要使知识与技能真正内化为能力, 必须通过实践环节。
前言:四课时的整体设计
一 、初入职教师学习和发展目标:
长期目标:成长为有独特风格的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
中期目标: 成长为骨干教师、课程长、专业长、行政长; 研究教育规律。
近期目标:胜任高职、本科教学工作。
当年目标:构建高等教育基本教育观,做好一年的助课工作。 两周目标:初步掌握教学方案设计、说课与试讲方法。
课程单元(一门课程)评价标准
六部委 评价 标准 项目 一级指标
评价标准 二级指标
观测点
与工作 课程 1.服务专业 1.1课程定位体现出对专业培养目标的支撑作用;
对接
定位
培养目标 的契合度 1.2课程教学目标符合培养学生发展能力的要求。
真实 环境
课程 设计
2.“双基双 2.1根据工作过程设计教学流程; 技”与实践 2.2依据能力目标设计课程内容;
1
二、主要内容
第一讲 应用型课程的教与学 第二讲 应用型课程的教学准备
2
三、任务载体 1、编写一次课的教学方案。 2、设计20分钟的说课与试讲。 3、三次说课与试讲练习。
3
第一讲 应用型课程的教与学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 蒋春艳 2018年7月12日
4
问题梳理
小组讨论:
我们最关心的教学问题是什么? 每组将集体讨论后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写在纸条上, 并派一名代表陈述小组认为最重要的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