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手工插件

手工插件

1.目的使新员工尽快掌握手工插件工作。

2.适用范围适用于MIMA手工插件线的新员工。

3.参考文件无4.工具和仪器无5.术语和定义WI: (Work Instruction)即工作指导书,也就是由公司相关部门根据生产过程中总结的实际经验,并运用规范化的语言制定的一种公司内部的作业标准。

电容器:一种贮存电能的元件。

6.部门职责6.1人事部负责对新员工培训。

6.2生产部协助培训和结果考核确认7.流程图:无8.教材内容:8.1WI的使用8.1.1 实施WI的目的作业指导书将使我们明白在生产过程中应该按照什么样的方法或步骤执行我们的工作任务,提高我们的工作质量,确保我们的产品质量,对我们整个生产体系起一个支撑的作用,也就是说WI是我们工作中的指南针。

8.1.2 举例说明(举MIMA产线的WI实例)作为一个WI首先应明确此WI的目的,适用范围,版本类型(标准或试用),WI当中用到的术语定义,其次是应讲述其详细的操作流程,这一流程将指导我们如何进行合理化的操作。

在开始上线之前,按照WI将产品所需物料分到各个工位,各工位将根据WI 核对物料本体及物料标签是否一致。

在保证物料无误的情况下,查看本工位的注意事项及使用工具,作业员将根据提供的生产信息进行作业。

8.1.3 WI 的分类试用文件:一般是在新品试做时临时发行的作业指导书,它确认制程工艺参数的可行性,是标准文件发行前的过渡文件。

标准文件:它是在试用文件通过的情况下,由文控中心受控发行的,工艺参数已经确定,任何人员不可以随意更改。

8.2 元件的认识8.2.1 电容器说明电容器是一种能贮存电能的元件。

一般用“C”表示,电路图形表示如下固定电容器电解电容器可变电容器半可变电容器8.2.2 电容器的分类从结构形式分:固定电容器(包括无极性固定电容器和有极性电解电容器);半可变(微调)电容器和可变电容器从绝缘介质分:纸介电容器;油浸纸介电容器;金属化纸介电容器;云母电容器;陶瓷电容器;薄膜电容器;玻璃釉电容器;铝电解电容器和钽、铌电解电容等8.2.3 电容器的外形电解电容 瓷片电容 CBB 电容 聚酯膜电容 排 容 阻容模块 CBB 电容 聚丙烯电容8.2.4 电容器的极性8.2.4.1电容器中只有电解电容才有极性,脚长的一脚为正极,或者在外壳上有“-”符号的一脚为负极。

8.2.4.2排容其实是多个电容封装在一起,有一极为各电容的公共极,所以也要注意极性。

图中有白点的一端应对应PCB 图中标记的阴影端8.2.5 电容器的极性判定 如果电解电容器上的“+”和“-”极性的标志模糊不清我们可以借助“万用表”。

其方法为:将万用表置于R×1K Ω或R×10K Ω档,用万用表的两个表笔去测电容器的两脚,记住其测出的漏电电阻值,然后交换万用表的两个表笔,再测一次。

根据两次测出的漏电电阻值,以漏电小的那一次为准,黑表笔所接的一端为电解电容器的正极“+”、红表笔所接的一端为电解电容器的负极“—”。

如果被测电容器的容量在0.01UF 以上,用万用表置于R×10K Ω高阻量程,而表头指针并不摆动,则说明该电容器的内部已断路。

如果是电解电容器,则说明该电解电容器的电解液已干涸,不能使用。

8.2.6 电容器单位8.2.6.1单位一般有:pF 皮法、nF 纳法、μF 微法、mF 毫法。

8.2.6.2电容量单位的换算:1法拉(F )=106微法(uF )=1012微微法(pF )8.2.6.3常用电容器的额定电压有:6.3V 、10V 、16V 、25V 、63V 、100V 、160V 、250V 、400V 、630V 、1000V 、1600V 、2500V 等。

8.2.6.4电容量误差的表示方法:a 直接表示:如10±0.05pF,误差就是±0.05pFb 字母码表示: D= ±0.5%(或者表示±0.5pF),F= ±1%(或者表示±1pF ),G= ±2% ,J= ±5%,K= ±10%,M= ±20%8.2.7使用中的应注意的问题:电解电容如果长期的贮存未使用,则在使用时应逐步增大电压至额定值,以免造成击穿或因漏电电流过大而损坏。

电容器串联在直流电路中时,应同时串联一个电阻器,以防止电容器在充、放电瞬间产生过大的电流而损坏。

8.3 手工插件8.3.1 金手指保护套的装置方法:8.3.1.1将产品正面向上金手指放在金手指保护套槽口使两者在同一水平面,使金手指的刃面与保护套的(钛合金)金属片成30度-45度的倾角,用电解电容排 容轻力将其推入即可。

8.3.1.2 取出方法:将产品反面向上,右手拿产品,左手拿金手指保护套,用轻力将有弹性的白色橡胶倾斜向外拿出。

8.3.1.3 注意事项:套入与取出PCB时都要避免PCB金手指面与保护套的金属部分接触,否则会造成金手指的划伤。

8.3.2 姿势:双脚平放与肩同宽,手臂与身体呈九十度,平放于产线。

用食指与拇指插件。

8.3.3 要求:8.3.3.1要求作业员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插件动作,目标是分钟插25个件以上。

8.3.3.2每个工位物料盒上必须有料号和ESD合格标,并有“不良品”、“待检品”的料盒。

8.3.3.3插件时要求双手齐动,轮换从料盒中拿取零件。

在一只手插件的同时,另外一只手从料盒中拿取零件,并且调整好零件的位置放于待插处,以提高插件速度,手切忌在料盒内停留。

更不能在取件过程中看极性。

8.3.3.4有极性元件要注意极性,在插入时如发现极性不对灵活的用拇指与食指转动电容,以确保电容极性正确插入。

8.3.3.5通过MI总检检验过的产品,确保无漏插、浮高(人为原因)、极性插反等不良现象流入下工段并及时准确的填写《MI目视检查记录表》和《停机时间记录表》。

8.3.4 工作内容8.3.4.1每天上班、换线和换制令前,作业员应及时确认物料,确保“三一致”(WI料号与料盒上的物料标签一致,料盒上的物料标签与物料员喂料的料号一致,WI物料描述与物料本体标识一致)。

避免错料、混料不良现象发生,如发现问题应立即让MI总检停线并通知线长。

8.3.4.2第一工位生产前先检验每一静电箱产品是否与箱格数相同。

要据金手指保护套的使用方法装上金手指保护套后,将产品正面向上金手指保护套向外放入生产线,再按照WI作业。

8.3.4.3第一工位作业员生产完一静电箱产品后,应仔细检查有无将产品遗漏静电箱内,并将静电箱上的周转标签取下,把空静电周转箱整齐的摆放在空箱放置区。

8.3.4.4插件过程中发现不良品,将放入“不良品”料盒内,掉落在产线或地上的元件放入“待检品”料盒内。

插件过程中发现所插元件位置的孔位堵塞时,将其产品放在本工位前交给线长。

8.3.4.5在本工位插完件后,检查自己和上一工位有无漏插或极性反向等不良现象,将不良品放置于本工位前面,由线长确认后处理,确保流入下工段的产品为良品。

8.3.4.6生产过程中出现崩件、掉件时,作业员将《MIMA产品状态标识卡》放在相应的产品上,由MI总检或线长负责处理此产品。

生产正常或故障停线时,作业员应将《MIMA产品状态标识卡》放在相应的产品上,标识生产进度,开线时根据标识作业。

8.3.4.7 MI总检确保检查过的元件无倾斜、漏插、多插、错插、浮高,极性元件等不良现象。

检查金手指是否有露在保护套的外面,过波峰焊时容易造成金手指沾锡。

8.3.4.8对带有《产品状态标识卡》流下来的产品,各工位依据标示内容进行相应处理。

对于崩件的产品由线长拿到第一工位重跑。

并根据工位号将《产品状态标识卡》交回给相应工位,对于不能及时纠正的不良品,由线长负责处理。

分待检品和已确认不良品,将不良品交给本班物料员。

8.3.4.9第一工位提前15分下班停线并填写《每小时产量监控表》。

停线后本工段人员做好本工段5S。

线体物品与地面摆放整齐、干净。

8.3.5 注意事项:8.3.5.1 金手指保护套在使用前,作业员应检查其完整,如有松动或不良交于线长或锡炉工,在插金手指保护套时一定要用适当的轻力。

8.3.5.2装置好金手指保护套的产品,金手指不可露在保护套外面。

当金手指插不到保护套底部时,应将产品拔出并检查保护套内是否沾有锡球或其它异物。

如有锡球,用镊子将锡球取出,或在手中(或软的物质上)敲打金手指保护套。

但不可在线体上(或硬的物体上)敲打,避免保护套损坏,造成金手指划伤。

8.3.5.3在插插头时,用力要竖直均匀,以免将引脚弄弯,并确保没有浮高等不良现象。

8.3.5.4在插件过程中,如跟不上线速时,不可以推板,应立即通知线长停线,将堆积品处理完毕,如堆积产品有元件浮高、倾斜等现象,应用手轻轻按平。

8.3.5.5及时拣起产线与地上的电容,放在待检品料盒中,由MI总检负责处理。

8.3.5.6在插件过程中不能因为本人问题或跟不上线体而慌乱、盲目插件。

更不允许休息时插件或私自从物料架上喂料。

8.3.5.7生产过程中发现混料立即让MI总检停线并通知线长,如连继发现三个不良品及时向线长反映。

MI总检生产中出现异常时应立即停线,并通知线长/组长。

8.3.6 产线颜色的标识意义:8.3.6.1生产现场的区域划分黄色:一般通道、区域线、待检区、工作区绿色:料区、良品区、成品区红色:不良品区8.3.6.2对于产品的质量状况是否在现场有明显标识周转托盘两侧用颜色标识:红色――不良品黄色――待检品绿色――良品物料盒采用颜色标识:红色――不良品黄色――待检品周转箱四周用颜色标识:红色――不良品黄色――待测品周转标识卡用颜色标识:红色――不良品黄色――待测品绿色――良品9 附件《MIMA手工插件培训试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