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成都市总部经济发展现状机遇与策略分析研究

成都市总部经济发展现状机遇与策略分析研究

成都市总部经济发展现状机遇与策略分析研究————————————————————————————————作者: ————————————————————————————————日期:ﻩ作者:ZHANGJIAN仅供个人学习,勿做商业用途成都市总部经济发展现状、机遇与策略研究章继刚,管理学博士,就职于四川省工商局,兼任民革四川省委参政议政委员会副主任兼经济专业委员会主任。

一、成都市总部经济发展现状“5·12”汶川大地震后,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吹响了四川省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嘹亮号角。

成都市积极推进“两枢纽三中心四基地”建设,显著提升了产业聚集力、要素转化力、市场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使成都在全国的地位进一步提升,充分体现了成都市发展总部经济的独特魅力。

成都总部经济的发展更多地体现了各区特色化、差异化发展的特点,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和成华区等都立足本区资源优势,建设了若干特色总部经济聚集区,且取得较好发展成效。

2009年成都市中心城区还将大力培育和引进管理、研发、采购、投资、结算、物流等区域性总部,努力打造6大工业总部聚集区。

具体包括: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光电光伏、汽车电子企业总部为主的高新区总部聚集区;以机电企业总部为主的成华总部聚集区;以轻工企业总部为主的武侯总部聚集区;以民用航空企业总部为主的青羊总部聚集区;以印刷包装企业总部为主的锦江总部聚集区;以轨道交通企业总部为主的金牛总部聚集区。

中心城区实现以产品制造为主向以研发、品牌、市场营销、标准制定等价值链高端为主转变,辐射带动第二、三圈层产业发展。

(一)锦江区积极打造工业总部基地锦江区是成都市的中心城区,经济实力较强,商贸业繁荣。

2009年1~2月,锦江区实现地方财政收入2.182亿元,增幅列一圈层第一;实际使用外资、合同外资全市第一;社会零售品总额更以59亿元的绝对优势引领中西部商贸业。

锦江区工业总部基地占地面积1.29平方公里,是高新国际广场、天府软件园等类似园区中面积最小的,但锦江区工业总部基地通过建设现代化的配套服务设施,营造了一个高质量的办公和生活环境,能够满足城市居民办公、居住、游憩、交通的各种需要,吸引以文化创意为主的现代高端服务产业聚集,使锦江总部基地成为创意之城。

目前,锦江工业总部基地主要形成了工业总部、现代印务和生物制药三大板块,入驻企业25家,项目27个,投资总规模近50亿元。

其中,成都国际商城总投资约25.9亿元、总建筑高度约168米,汇融总部大厦、新华之星、南山总部经济中心、火炬动力港二期等大型项目纷纷在锦江区工业总部基地开工建设。

(二)青羊区着力建设三大总部经济集群成都市青羊区200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354亿元。

2008年底,青羊区确定了未来“优二强三”的产业结构调整策略,优化发展都市型工业,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总部经济。

地震后仅20多天,总投资超过40亿元的4个现代服务业项目在此落地。

下一步,青羊区将着力打造三大总部经济集群,即:依托骡马市区域密集的金融机构、行业龙头企业,大力引进银行、保险、证券等,打造中央商务区金融商务总部集群;依托金沙文化遗址特色街区、金沙“如意凤舞”等文化产业项目,大力引进数字娱乐、演艺等文化创意总部,打造金沙片区文化创意总部集群;依托工业总部基地、绿舟创意产业园等高端载体,大力引进研发设计总部及企业管理、营销总部,打造青羊新区研发设计总部集群。

目前,青羊区三大总部集群已见雏形:金融商务总部集群,已入驻总部型企业600余户;文化创意总部集群,已成为文化创意企业瞩目的热点;青羊新区研发设计总部集群,已有近百户总部企业入驻。

2009年4月21日,占全球网络OEM市场超大份额的知名企业——明瑞电子(成都)有限公司正式入驻青羊工业总部基地。

该公司一次性选择了4栋独立办公物业,将企业总部迁到青羊工业总部基地,显现出青羊工业总部基地作为西南总部经济的龙头,令国际企业青睐的强大号召力及其独特的总部办公吸引力。

(三)金牛区“一区两基地”产业布局随着一系列重大综合轨道交通项目的启动实施,金牛区出台了建设轨道交通产业集聚区(综合交通产业园)发展规划,充分发挥区内轨道交通产业优势,通过首创产业联盟,整合轨道交通产业的资源优势,形成“一区两基地”的产业空间布局,把金牛区建成国家级轨道交通研发基地和最具规模、竞争优势的轨道交通总部基地,促进现代工业和现代生产服务业的集聚,实现产业优化升级。

目前,金牛区轨道交通产业年产值达600亿元以上,约占全市轨道交通产业年产值的75%。

“一区”即轨道交通产业集聚区,分为人北片区、西南交大片区、高科园西区和高科园北区。

人北片区将成为集研发设计、订单处理、工程勘察、工程监理、工程检测、运营管理、财务总部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总部集聚区;西南交大片区将成为研发、产品孵化、技术创新和人才培训基地;高科园片区西区将承担高科技产品研发和营销等功能,北区将打造为工业总部基地,承担产品生产、产品组装、营销服务几大功能。

“两基地”,即着力打造国家级轨道交通研发基地和最具规模、竞争优势的轨道交通总部基地。

国家级轨道交通研发基地将围绕轨道交通,发挥中铁二院和中铁西南院的主体、中介与纽带作用,依托西南交通大学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以及西南交大、电子科大、西华大学等人才支撑,进行轨道交通基础科技研究和应用科技研究,促使轨道交通高科技企业孵化和实现高科技产品产业化。

在国家轨道交通创新体系形成过程中,充分挖掘市场需求,按产业细分专业,联合国内外优秀企业共同开发轨道交通产业链中高端的新技术、新产品,努力建成全国一流的轨道交通研发基地;轨道交通总部基地则包括研发设计总部、运营总部、工程建设总部和装备制造业总部。

(四)成华区崛起“成都总部经济第一城”2009年成华区围绕“开创新天地、塑造新形象、实现新跨越”发展思路,坚持“生态城区、现代成华”发展定位,全力实施“1413”发展战略,以项目为核心,优化发展空间布局,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做大做强产业支撑,打造“试验区”建设亮点工作,开创成华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新局面。

“一轴引领”即以建设路及周边为核心区域,着重发展商务、金融、餐饮和休闲娱乐等,打造二环路新兴服务业发展轴,构筑成都新商圈。

“四城驱动”是指将成都(龙潭)总部经济城、成都(猛追湾)休闲商务城、成都(新客站)城际商旅城、成都(地铁)城北商贸城打造成四大新兴特色功能片区,其中成都(龙潭)总部经济城将以龙潭裕都总部城项目、二重总部项目等为重点深入探索总部经济发展的“成华方式”。

“一区辉映”就是依托北湖和大熊猫国际文化资源,打造北湖熊猫国际旅游风景区。

“三带贯穿”则是将沙河城市景观绿带、东风渠城市生态绿带、三环路城市森林绿带打造成贯穿成华的“绿色生态走廊”。

2008年6月13日,总投资3亿元的金睿国际城总部项目如期破土动工,计划2009年底建成投入使用。

随后,总投资1.2亿元的中机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总部项目、总投资3.5亿元人民币的成都尚润总部项目也相继开建。

目前,成都(龙潭)总部经济城也已基本实现项目满覆盖,已有上海裕都集团、中国二重、中国医药集团抗菌素研究所等90余家总部项目入驻园区。

此前开工的龙潭裕都工业总部基地项目、中国二重、蜀能电力、石油总机厂、国莎、川力等20多个重大总部项目也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

(五)双流空港总部基地成为成都经济名片双流县是成都中心城市向南发展,建设现代新城的核心区域,拥有中国第五、跻身世界100强的成都双流国际机场。

依托空港优势,双流积极打造空港总部基地,吸引国内外特别是西南区域临空产业企业总部和区域总部聚集发展。

2009年3月27日,双流县临空服务业管委会领导向众多企业代表宣布:对入驻总部经济园区并在双流县注册登记,注册资本不低于500万元人民币、当年纳税县级所得部分达100万元以上的新引进企业,从纳税之日起,按其缴纳的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县级所得部分,实行“11555”财政扶持政策(前两年给予100%补助,后三年给予50%补助)等。

同时,对于从县外新引进年实现上缴税收超过500万元的总部企业,新购置办公用房的,按每平方米500元的标准补助;租赁置办公用房的,按每月每平方米8元的标准补助。

这些对企业利好的制度不仅降低了企业入驻园区的门槛,更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对入驻双流工业园区企业给予的很高的税收优惠。

目前空港总部基地一期一批次已交付客户,随着企业的入驻和园区商业配套设施的完善,园区充满发展机会和潜力,在政府的充分引导和蓝光集团大手笔的打造下,空港总部基地将成为激活区域经济发展、改善产业结构的“核引擎”。

二、成都市总部经济面临重大发展机遇(一)“两枢纽、三中心”建设带来的机遇“两枢纽”,即西部交通枢纽和西部通信枢纽;“三中心”,即商贸物流中心、金融中心和科技中心。

成都市加快建设“两枢纽、三中心”为总部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支撑,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成都市加快西部交通枢纽建设,加紧成灌铁路、成绵乐城际铁路的建设,以及达成铁路扩能改造工程。

目前,成都铁路新客站、成都集装箱中心站、邛名高速公路、成什绵高速公路等均已开工建设;双流机场第二跑道项目基础工程进入施工阶段,新航站楼已开工建设,成都机场运输能力将进一步扩大。

西部通信枢纽建设,目前已完成了信息化基础设施和通信枢纽工程24个重大项目实施计划,先后启动了170亿元的社会投资。

除“两枢纽”建设顺利推进外,成都市“三中心”建设也逐步实施。

一是商贸和物流中心,已完成服务业重大项目投资88.2亿元,其中投产达产、加快建设、促进开工项目共计297个,完成投资85.8亿元。

成都航空物流园、新都物流中心、成都国际集装箱物流园、青白江铁路散货物流园、龙泉物流中心等现代物流项目正在加快建设。

二是金融中心建设,重点加快以东大街“金融一条街”、南部新区金融总部商务区和天府新城金融后台服务中心为载体的金融集聚区建设,打造西部金融创新和市场交易中心,加快构建全国一流的金融后台服务中心,力争使成都成为全国金融后台服务机构最多、配套服务功能最完善的城市之一。

三是科技中心建设,目前,盈创动力创业投资服务平台等32个西部科技中心重点项目、新型疫苗出口生产基地等47个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重点项目,正在加快实施。

(二)城市建设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机遇成都市2009年城建和基础设施项目投资计划涉及的城乡建设项目共分七大类,包括灾后城乡住房、综合交通枢纽、中心城区旧城改造、重大市政基础设施、新居工程、房地产开发、城乡生态环境,1200多个项目,总投资1480亿元。

同时,成都市2009年城建和基础设施项目投资计划已经按“四定”——定项目、定责任、定进度、定资金原则,落实了项目的责任单位、开完工时间、实物投资量和资金筹措情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