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复习语病专题:表意不明PPT (共42张PPT)

高考复习语病专题:表意不明PPT (共42张PPT)

பைடு நூலகம்
歧义的意义种类
(1)两种解释一正一误。 ①一辆乳黄和深红色的电车飞驰过去。 (容易使人误会为两辆颜色不同的电车。 应该把“和”字改为“夹”字,或者在 “一辆”后面加“漆了”二字。) ②在几天时间里,我们的身体和精神都有 很大的收获,体重逐日增加(最高的达 五公斤),精神非常愉快。(很可能使 人误会是逐日增加的量最高有5公斤,这 当然不是事实。 应该把“逐日”改作 “都有”。)
造成歧义的原因
从“考研究生”说起
甲:考研究生有什么难? 乙:别吹了,你为什么不考? 甲:吹什么?昨天我就考过一回。 乙:笑话! 甲:我说,李你是认识的,他是不是研 究生?昨天他上我家,我就考了他好几 道题。 乙:……
以上笑话,很显然,甲钻的就是“考 研究生”这一短语的空子,即利用了它 的歧义现象。乙以为甲大话是将“考研 究生”照通常意义理解为“参加研究生 招生考试”(此处且有考而通过、被录 取之意),而甲却别解成“对研究生进 行考试” (实际上是问一些问题),比较之下, “研究生”一是作为争取的资格,一是 具备其资格的人;“考”呢,一是为获 取资格而考,属被考性质,一是对他人 行考,属考人性质。
(3)把读者引入歧途。 这种错误在于字面上并无歧义, 但 是作者的本意跟字面上的意思不同。如 果按照字面讲,就是误入歧途。 ①中华民人共和国成立了,共同纲领颁布 了,妇女在法律上是平等了。 (从字面上看,是说“妇女彼此之间在 法律上平等”,但是实际上作者是说 “妇女和男子在法律上平等”。) ②制造郑州花园口决口,直接淹没豫皖两 省13个县619 万多人口。 (照字面看,这619万人都淹死了。 作 者的本意该是:直接淹没豫皖两省拥有 619万多人口的13个县。)
这类歧义的避免一可利用上下文制约, 如“穿好鞋子”补作“穿好鞋子,不得赤脚” (意为“把鞋穿好”),或补作“穿好鞋子就 怕下雨” (意为“穿新鞋”); 可调整字句, 如“我们每四个一组”、 “穿新鞋子”、“把鞋子穿好”等; 还可利用语音停顿, 如“我们四个——一组” “穿好——鞋子” 等。 在书面语中能用标点的就得用标点。 如“落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3) 多义词产生歧义。 在某种情况下,一个词可作几个义项理解, 便会产生歧义。 例如,我要炒白菜。 (“要”可以是:A.将要;B.需要) 例如,如:他走了一个多钟头了。 (“走”可理解为“行走”、“离开”。) (4) 偏正短语有时也会产生歧义。 例如:他的故事讲不完。 (A.他讲的故事;B.关于他的故事) 如:他的小说看不完。 (A.他收藏的小说多,看不完; B.他写的小说多,看不完。)
二、不同切分(停顿)是歧义 产生的又一原因。
短语或句子存在着一个切分问题,在 书面上就是结构层次的确定,有的可用 标点表现,在口语中就是停顿的确定。 如“穿好鞋子”,其切分便有二: ⑴穿/好鞋子; ⑵穿好/鞋子。 又如“我们四个一组”的切分: ⑴我们/四个一组; ⑵我们四个/一组。
这苹果不大 好吃。 (1)、 这苹果不大/好吃。(苹果味道好) (2)、这苹果/不大好吃。(苹果味道不 好) 再看一则逐客者写下的字条: 落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逐客者的意思是 ⑴落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而客人却故装不知,理解成 ⑵落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或可表现人物的机智和幽默,修辞中 的所谓“曲解”往往如是, 如清代纪昀一次叫皇帝为“老头 子”,若不是他机智过人,巧予曲解 (万岁曰“老”,尊居兆民之上为 “头”,天子乃“子”),恐遭大祸也 未必。 有时利用歧义的表达效果更妙, 如1944年春,日寇进犯广西,省主 席黄旭初闻风丧胆,托词归乡为老母扫 墓而逃遁,于是《新华日报》报道:桂 林危机声中(引题)黄旭初扫***墓(主 题)。主题中“***”一语双关,斥骂巧 妙而又辛辣,教人忍俊不禁,叹为奇思 妙笔!
二、歧义
同一语言材料,同时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 意义的理解
如“咬死了猎人的狗”就有两种理解: A.“猎人的狗被咬死了”; B.“猎人被狗咬死了”。 下面的句子都有歧义: ①他才来,许多人还不认。②三个学校的校长参加座谈。 ③几个工厂的工人。 ④学生的天职是读好书。 ⑤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⑥我哥哥姐姐的同学。 歧义语体现了语言含义的丰富性,但它同时又是一 种病态语言,妨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影响人们交际活 动的正常进行。
一、词语含义的多义性易造成歧义
(1) 兼具有施动和受动意义的词语,有时易产 生歧义。 例如:小王租小周二间房子。 (A.租房给小周; B.向小周租房) (2) 兼类词易造成歧义。 例如:思维科学。 (A.“科学”为名词,关于思维方面的科学; B.“科学”为形容词,思维方式很正确) 例如:他爬过山没有? (A.他爬过去这座山没有?过,动词 B.他以前有没有爬山?过,助词)
这类歧义便是由词语的多义性造 成的。要消除这类歧义, 一是完善语境,使词语在具体的上下文里 呈现出单义性, 另一办法是变换说法,使本身不存在歧义 可能。如前举对话,若甲不是要故意造 成歧义,“考研究生”就当说作“考取 研究生”。 对词语歧义的有意识利用,作用也 大,或可表现人物的无知可笑,
如有个小笑话说某家长见儿子的在校 素质报告单上写着“尊敬师长”,便拷 问儿子:“老子让你尊敬老师,你却去 尊敬师长,莫非想当参谋?”一个连 “师长”一词也不能正确理解的“老子” 形象可见矣! 又有故事说:有一江湖郎中据医书上 的“巴豆不可轻用”给病人开出大剂量 巴豆,结果 闹出人命。见官时便振振有 词:“不可轻用,不就是要重用吗?” 其实医书上的“轻”是轻率、随意的意 思 ,由此表现庸医的形象不亦妙乎?
(2)两各解释都可能。 ①现全渠已勘测完毕144华里。 (没说全渠有多长, 如果全长144华里, 那么该说“全渠144华里,现已勘测完 毕”;如果144华里只是全渠的一部分, 那么不能说“完毕”,该说“现全渠已 勘测了144华 。) ②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 (可以解释为“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 威著作”,也可以解释为“介绍菲律宾 的── 一种权威著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