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之第六章 呼吸系统
3.鼻旁窦: 额窦 上颌窦 开口中鼻道 筛窦前中组 筛窦后组 开口上鼻道 蝶窦 开口蝶筛隐窝
鼻功能:加温、加湿、散热、除尘 辅助发音,产生共鸣
二、
喉 位于颈前部正中, 成年人喉上端始 于第4、5颈椎高度, 下端于第6颈椎下缘 高度接第1气管环。
喉以软骨为支架衬以粘膜、韧带、肌肉
鼻腔: 1、鼻前庭 皮肤有鼻毛 鼻阈 2、固有鼻腔 上、中、下鼻甲 上、中、下鼻道 蝶筛隐窝 粘膜功能区
呼吸区
鼻中隔
嗅区
Little区
(2)
固有鼻腔:称鼻腔,由骨及软骨覆 以粘膜而成,形态与骨性鼻腔大致相同。 上壁:筛骨、蝶骨体下面、鼻骨、额骨 下壁:硬腭 内侧壁:鼻中隔骨部(筛骨垂直板、犁 骨) 外侧壁:上、中、下鼻甲
2.支气管 是指气管杈与肺门之间的一段呼吸道。 右支气管短粗,走向较陡直,与气管中
线成25~30度角,可以看作是气管直接延 续,因而异物易进入右支气管。右支气 管长约2~3厘米。 左支气管:长约4~5厘米,较细长,走向 倾斜,与气管中线约成40~50度角。
五、肺 (一)肺的位置及形态 肺位于胸腔内、纵隔两侧膈以上。 右肺形态宽而短。左肺形扁窄而细长。 肺组织由实质和间质组成。实质就是肺 内支气管的各级分支及大量的肺泡。间 质是指肺内的结缔组织以及血管、神经 等结构。
四、
气管与主支气管 气管和支气管是连接喉与肺之间的管道 部分,由软骨、肌、粘膜及结缔组织构 成。 气管和支气管均以“ C” 形的气管软骨为 支架,缺口向后,由环韧带连接在一起, 并有平滑肌纤维。
1.气管 上端起自环状软骨下缘,向下至胸骨角
平面分为左右支气管为止。分开处称为 气管杈。全长由16~20个气管环构成。根 据气管的行程、位置可分为颈段和胸段。
呼吸器官 一、
鼻 鼻分为外鼻、鼻腔和鼻旁窦三个部分, 是呼吸系统的起始部分。 1.外鼻 包括鼻根、鼻背、鼻尖、鼻翼 及鼻前孔。外鼻由骨和软骨为支架,表 面覆盖皮肤而成。
外鼻: 鼻根 鼻背 鼻尖 鼻翼
鼻前孔
2.鼻腔 由鼻中隔将鼻腔分为左右两腔。 (1)
鼻前庭:由鼻翼围成的部分,内面 衬以皮肤,生有粗而硬的鼻毛,有过滤 尘埃净化吸入空气的作用。
作用:开大或缩小声门,紧张或松弛声带。环甲肌
(五)喉腔
喉腔是由喉软骨支架围成的腔隙,被上、
下两对自外侧壁突入腔内的粘膜皱襞分 为三部分:喉前庭、喉中间腔、声门下 腔。
上一对粘膜皱壁叫前庭襞,两侧前庭襞
间裂隙称前庭裂。
下一对粘膜皱襞叫声襞(声襞与其深面
的声韧带和声带肌合称声带), 位于两 侧声襞之间的裂隙称声门裂(声门)。
根据粘膜的结构和功能不同,可分为嗅
部和呼吸部。
呼吸部:包括中、下鼻甲,鼻道和鼻中隔
的中下部分.色淡红,内含丰富的血管和 粘液腺体 鼻中膈前下部的粘膜中有更为丰富的血 管丛,容易破裂出血,故称此部为易出 血区,大约90%的鼻出血均发生在此。
嗅部:
位于鼻中隔上部及上鼻甲和鼻腔 的顶部。此部色较苍白,内含嗅细胞, 能感受嗅觉刺激;
胸
壁胸膜贴于胸腔壁内面,依其所在部位
可分为四部: 包绕肺尖并随肺尖突出胸廓上口至颈根 的部分称胸膜顶,其高度与肺尖一致; 贴肋和肋间肌的部分称肋胸膜;
覆盖于膈上面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分称膈胸膜,与膈肌
粘贴紧密; 纵膈胸膜被覆于纵隔的两侧,并在肺根 周围包绕肺根后移行为脏胸膜。
一、胸膜与胸膜腔 胸膜分为 脏胸膜、壁胸膜 共同围成胸膜腔 3 壁胸膜分四部 1膈胸膜2肋胸膜 1 3纵隔胸膜4胸膜顶 A肋膈隐窝 B肋纵隔隐窝
每一肺段支气管及其所属的肺组织 , 构成
一个支气管段,亦称为肺段.
肺内支气管与肺段
肺内支气管树
右肺分十段;
左肺分八段
临床根据肺段支气管走向采取不同体位进行引流。
膜 胸膜是位于胸腔内的浆膜囊。 (一)胸膜的分部 胸膜分为脏、壁两层。 脏胸膜被覆于肺的表面,与肺实质紧密 结合,并伸入各肺裂中包被各肺叶。
(四)喉肌
喉肌的主要作用是紧张或松弛声韧带, 扩大或缩小声门裂或喉口。主要的喉肌 列表比较:
肌肉名称
起点
止点
作用 开大声门、紧张声带
环杓后肌 环状软骨板后面 杓状软骨肌突
环杓侧肌 环状软骨弓上缘及外面 杓状软骨肌突 缩小声门 杓横肌 肌束横行连于两侧 杓状软骨后面 缩小声门 环甲肌 环状软骨弓前外侧面 甲状软骨下缘下角 紧张声带 甲杓肌 甲状软骨前角的内面 杓状软骨外侧面声带突 松弛声带缩小声门 杓斜肌 杓状软骨肌突 对侧杓状软骨尖 缩小喉口
管及肺的传导部。 呼吸部:肺的呼吸部,包括肺泡、肺泡 囊、肺泡管和呼吸性细支气管。
常将鼻、咽、喉称为上呼吸道;将气管、
主支气管和肺内各级支气管称为下呼吸 道。
呼吸系统的功能 呼吸系统的基本功能就是完成身体与外
界之间的气体交换。 喉不仅是呼吸道,其内有声带,呼气时 气流振动声带可以发声,故喉还有发音 功能。 此外,鼻还是嗅觉器官。
4 2
B A
纵隔 (一)纵隔的位置 纵隔是胸腔内左、右纵隔胸膜之间的全
部器官和结缔组织的总称。 纵隔的正常位置决定于两侧胸膜腔压力 的平衡,一旦平衡失调,纵隔即向压力 小的一侧偏移。
界限: 前:胸骨 后:脊柱胸段 两侧:纵隔胸膜 上:胸廓上口 下:膈肌
(二)纵隔的分部和内容
叶支气管,进入相应肺叶后再分支,具 体见下:
从主支气管到肺泡大约有24级分支。分 支的顺序大致是:主支气管 叶支气管 段支气管 小支气管 细支气管 终末 细支气管 呼吸性细支气管 肺泡管 肺泡囊 肺泡。
从叶支气管到终末细支气管只是气体的
传导部分,没有气体交换的功能,称肺 的导气部。 从呼吸性细支气管开始管壁出现了肺泡, 具有了交换气体的功能,称为肺的呼吸 部。
第六章 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从外界环境的空气中吸入氧和从机体 排出二氧化碳,这一气体交换过程称为呼吸。 呼吸过程包括三个互相联系的环节: 1 、外呼吸:指外界环境中的气体通过呼吸道 与肺部的血液进行气体交换。 2、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3、内呼吸:指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 交换。
呼吸器官包括呼吸传导部和呼吸部。 呼吸传导部:鼻、咽、喉、气管、支气
肺的形态呈圆锥形,具有一尖、一底和
两面。 肺尖:呈圆钝状,高出锁骨内侧上方2~3 厘米。 肺底:又称膈面,与膈相触。 外侧面:为肋面。 内侧面:纵隔面,中间有一凹陷为肺门.
左肺由斜裂分为上、下两叶。右肺由斜
裂及右肺水平裂分为上、中、下三叶。
(二)肺内支气管及肺段
左、右支气管在肺门处分出二、三支肺
3、杓状软骨:是一对略呈三角锥体形的
软骨 4、会厌软骨:是上宽下窄呈树叶状的软 骨,在吞咽时,能封闭喉口,以免食物 进入气管。
甲状软骨
会厌软骨
勺状软骨 环状软骨
(二)喉的关节 包括环杓关节和环甲关节。
(三)喉的韧带
主要有弹性圆锥、甲状舌
骨膜等。 1.弹性圆锥 又称环甲膜,其止端边缘 游离另称为声韧带,是发音的主要结构。 2.甲状舌骨膜 连于甲状软骨上缘与舌 骨之间。
等结构而形成的器官。
(一)喉的软骨 包括不成对的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
厌软骨。成对的杓状软骨。
1、甲状软骨:是喉软骨中最大的一个,
组成喉的前、外侧壁. 喉结。可在体表摸到。 2、环状软骨:在甲状软骨下方,构成喉 的底座。环状软骨是整个呼吸道中唯一 完整的软骨环,对维持呼吸道的通畅有 重要作用。
通常以胸骨角平面为界,将纵隔分为上 纵隔和下纵隔,下纵隔又以心包为界分 为前纵隔、中纵隔和后纵隔。
分部: 三分法:后纵隔、前纵隔上、下部 四分法:上纵隔、下纵隔前、中、后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