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科学素养题库2.doc

小学科学素养题库2.doc

小学科学素养题库 2
实验题:
过滤实验的操作。

实验要点:四靠四低于
连续测量并融化成水的问题,并把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制成折线
统计图,并分析。

实验要点:测量温度的注意事项
制图的基本要求
分析要体现数字模型解释物理模型。

客观试题:
判断题。

华氏温度是选取氯化铵和冰水的混合物的温度为温度计的零
度,水沸腾的温度为100 度。

()
解析:正确答案为“错”。

华氏温度是选取氯化铵和冰水的混合
物的温度为温度计的零度,人体温度为温度计的100 度,把水银温度计从 0 度到 l00 度按水银的体积膨胀距离分成100 份,每一份为 1 华氏度,记作“1℉ ”。

按照华氏温标,则水的冰点为32 ℉,沸点为 212 ℉ 。

简述题。

(1)溶化、融化、熔化三个概念中任选两个概念进行辨
析?解析:能答出两个概念的定义即可得分。

“融化”与“熔化”是一回事,都是从固态转化为液态,对
常温下是液态的用“融化”,常温下是固态的用“熔化”。

“溶化”则是另外的意思,是物质在溶剂里溶解。

(2 )凝结、凝华、升华三个概念任选两个概念进行辨析?
并能举出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解析:
凝结:物体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现象:烧水时壶嘴冒出白气,冬天的最里出来的哈气等
升华:【定义】物质从固态不经过液态而直接转化为气态的相变
过程,是物质在温度和气压低于三相点的时候发生的一种物态变
化。

升华的现象:冬天晾衣服,没有风风,低温状态下,衣服上的冰
升华,衣服被晾干了。

凝华【定义】物质从气态不经过液态而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

凝华的实际现象有:冬夜,室内的水蒸气常在窗玻璃上凝华成冰
晶,集聚成冰花;使已有碘蒸气的烧瓶降温散热,碘蒸气将直接
凝华成固态碘;用久的电灯光泡会显得黑,是因为钨丝受热升华
形成的钨蒸气又在灯光泡壁上凝华成极薄的一层固态钨。

连线题。

浮力伽利略
摆哥白尼
日心说托勒密
地心说阿基米德
解析:浮力——阿基米德;摆——伽利略;日心说——哥白尼;
地心说——托勒密;恒星周年视差——贝塞尔
选择题。

牛顿是几世纪哪国的伟大的科学家()。

任选两个方面并
说一说,他在数学、天文、物理力学、光学成就和贡献
A 、十六世纪英国人
B 、十六世纪波兰人
C 、十七世纪英国人
D 、十七世纪波兰人
解析:本题应选 C。

数学方面:发明了微积分。

天文方面:万有引力定律。

物理力学:牛顿三大定律。

物理光学:发现太阳光谱;发明了反射式望远镜。

简答:伽利略被称为近代物理学之父,他是几世纪哪国的伟大的科
学家?请说出伽利略在摆的研究方面的贡献?并说出摆的摆动周期
公式。

解析:
16 —— 17 世纪,意大利的伟大科学家。

摆的快慢在一定的摆角
下,只与摆长有关。

单摆的周期公式是T=2π√(L/g) ,只与摆长和当地的重力加速
度有关 ,与摆长的平方根成正比,与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平方根成反
比.
主观题:
简答题。

怎样理解与体现“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解析:
探究既是小学生科学学习要达到的目标,又是小学生科学学习
的主要方式。

科学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由于科学素养
的目标是由多因素组成的,因此其教学过程与单纯传授知识的讲授课
相比,也应该有所不同,这涉及到教师教学观的转变。

在以知识传授为主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学会与掌握书本知
识是教学的最主要任务。

书本知识在知识论里面属于陈述性知识,
或称为编码知识。

这类知识对学生来说大多属于间接经验,是可
以通过接受、理解、巩固、应用学到的。

围绕着学生的上述学习过
程,教师的任务就是组织好教学活动。

通过以适当的方式展示新知
识、讲解、提问、练习、组织学生讨论等活动,让学生接受、理
解、学会与掌握这些知识。

这是现行大多数教师所认识与具有的教
学观。

在以培养科学素养为目标的科学教学中,由于教学目标的多
元性,除了书本知识的学习,还包括科学方法与技能的训练,科
学能力的培养,以及科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其教学方
法就不能简单地照搬知识传授的做法,必须采用新的教学方法。

这是因为科学素养中的智慧、能力、情感、态度等因素与书本知
识不同,不属于陈述性知识,而是程序性知识,或称为经验知识
或默会知识。

这类目标学生不可能通过简单地记忆、模仿性操练
学会,而是必须习得的。

这里的习得是指学生需要通过亲历某些
科学探究活动,在参与的过程中产生体验、感悟、最终内化的结
果。

这是直接经验习得的过程。

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
教学过程中安排好各种相关的情景与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组
织学生参与其中,亲历过程,自主地、充分地开展活动,才能达
到既学会知识与技能,又培养智能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促进
学生科学素养形成的目的。

这是科学学习与传统自然学科知识学
习最大的不同。

简述题。

在教科版科学教材中关于溶解的概念的建立时,有一个把面粉放
入水中的实验,请你谈一谈,面粉实验在溶解概念建立过程中的
地位和作用?
解析:(1 )引发认知冲突。

(2 )建立多种判断溶解的标准
论述题。

教育专家提出:“听”会忘记,“看” 会记住,“做” 才会理解。

你如何理解这句话在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解析:要点:这句话运用在科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光讲授、学生
倾听,应该多让学生观察,动手实践。

①从教师的角度出发,科
学课中教师应该提供学生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让他
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

②从学
生的角度出发,学生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