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下)复习计划一、复习内容本册教材大致可分为6个方面的内容:“乘法和除法、小数的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对称和统计、实践活动与数学文化”。
全册知识内容的结构两位数乘两位数口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估算探索规律笔算解决问题认识小数(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小数的初步认识简单的一位小数加、减法面积单位的意义、简单的换算面积的意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长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长方形面积=正方形面积=解决问题统计统计表统计图对称现象认识、画简单图形的对称图形二、课时安排本册教材可安排25课时进行归类复习,4课时进行综合复习,共29课时。
教学时可以把整理与复习、练习与加深有机地结合起来,按照教材安排的顺序,引导学生边整理边完成教科书练习中的习题,适当补充针对性练习、变式练习和拓展练习。
三、复习原则整理与复习过程中至少要遵循四个原则:1、自主练习原则;2、经常见面原则;3、重在变化原则;4、关注体验原则。
把握《课标》,立足教科书,参照《单元定时练习题》,关注本班实际学情,适当补充练习。
让教师从传统的教学事务中得到解放,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着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师的有效监控之下,让优、中、差生之间互教互学,把计算题交给学生自主练习;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抓住本册教材的训练重点,力求突破学习难点,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与学生经常见面;密切教科书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渗透相关的数学思想,强化解题思路的训练,解决问题的复习要重在变化;重视“看一看”、“摸一摸”、“做一做”、“数一数”,“量一量”,“画一画”、“算一算”、“说一说”等过程,让学生在操作中去获取成功的体验。
四、整理与复习策略1、强化练习。
关注练习内容的广泛性,重视典型练习的对比性,突出练习形式的多样性,照顾练习纵深的层次性,提倡练习过程的互动性,检测练习效果的有效性。
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练习习惯。
.2、训练思维。
鼓励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大胆猜想,帮助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案和设想,提供验证的时间与空间。
逐步养成良好的数学思考习惯。
3、有效互动。
完善互动机制,通过师生间的互动带动生生间的交流。
通过合理分组、适时调整、加强指导、检查督促等形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立足兴趣。
让学生经历部分数学知识的产生及形成等较复杂的逻辑思维过程,感受数学同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体验数学确定性之美感;让学生不但觉得学习数学并不难,而且认识到学习数学是生活的必须,努力让学生对数学学科本身产生浓厚的兴趣。
5、不断学习。
认真学习《课标》,深入钻研教材、教参,不断反思,灵活调整复习策略和练习方式。
6、关注习惯。
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即:预习、复习的习惯;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善于质疑的习惯;举一反三的习惯;积极合作、善于交流的习惯;注重理清思路,突出过程的习惯;认真书写,自觉验证的习惯。
7、研究学生。
加强有针对性地个别辅导,实行分类辅导、区别对待的策略,对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集中管理,随时跟踪,要求作业天天过关。
8、创新实践。
教师以导为主,留给学生探究、发现的机会,培养发现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创新与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充分沟通课内外的联系,增强学习应用意识,培养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9、相互交流。
更多地与数学教师交流,总结教学心得,借鉴他人行之有效地教学方法。
五、分类整理和复习的建议以及课时安排(一)乘法和除法的整理与复习(12 课时)乘法与除法是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因此也是整理和复习的重点。
整理与复习时主要应该突出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计算中进一步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二是把口算、估算和笔算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能口算的就口算,不一定要求学生写出笔算过程,但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口算方法和过程,有必要时要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口算过程和方法;三是沟通计算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在计算中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练习计算。
不局限于枯燥的计算训练。
复习口算和估算(1课时)复习笔算(4课时)复习解决问题(6课时)复习思路:(1)抓实基本练习(只有乘法或只有除法的练习),服务于综合练习(主要是乘除混合练习);(2)强化解决问题思路的训练,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3)适当从算式中抽取常用的数量关系,关注学生的持续发展(举例略);(4)立足教科书,加强变式练习,培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5)增强趣味性,创设生活中的情境,以培养问题意识为基础,训练识别信息和提取信息的技能。
复习探索规律(1课时)(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整理和复习(3课时)(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整理与复习(7课时)学生是第一次计算图形或物体表面的面积,所以这部分知识的复习是又一个重点,复习中要让学生在“摸一摸”、“量一量”、“画一画”、“比一比”、“算一算”等活动中加深对该部分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沟通“数”和“形”的联系。
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要做必要的复习。
简单的换算练习题操作练习题(四)对称和收集整理(1课时)六、综合复习和查漏补缺设想(4课时)操作思路:(1)罗列出在复习中易错知识点,(含单元定时练习)形成第一套综合检测试题。
(2)组合总复习安排的复习要点形成第二套综合检测题。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期末总复习资料一、乘除法:1、整十整百数的乘、除法(限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先把因数(或被除数)末尾的0放在一边,再相乘(或相除),然后在积(或商)的末尾添上0。
(记住:必须方便口算。
最后所添0的个数=放在一边的0的总个数。
)2、乘、除法(限除数是一位数)的估算方法:转化成和原数接近的整十整百数,再进行乘除口算。
(记住:在转化成和原数接近的整十整百数时,必须方便口算。
)乘法估算:方法有三种:(1)—把前一个因数看成接近它的整十数,另一个因数不变,变成整十数乘两位数;(2)—把后一个因数看成接近它的整十数,另一个因数不变,也变成整十数乘两位数;(3)把两个因数同时看成整十数,再按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计算(最简方法)。
注意:估算要看关键字词如“大约”,要与精确计算区分开;买东西等特殊情况下的估算要根据生活中的常识尽量“看大”进行估算。
估算结果越接近准确结果越好。
3、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一位一位地乘。
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注意:在竖式中,用后一个因数的十位去乘前一个因数时,积的末位就写在十位。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4、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与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相同):从高位除起,一位一位地除,哪一位上除得的商就写在哪一位上,每一次除得的余数都必须比除数小。
(记住:A.被除数最高位上不够商1,就退后一位写商;其它数位上不够商1,就用0来占位。
B. 在竖式中,每除一位,就必须在那一位上写一位商。
)具体为:(1)、被除数百位上的数与除数比较大小,判断商可能是几位数(首商);(2)、从百位商起,一位一位依次往低位除;(3)、哪一位数不够商1,就在那一位数上添0占位。
注意检验:商×除数(+余数)=被除数,每一步都要做好一商二乘三减四比(余数必须小于除数);数字比对很重要。
3、判断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位数的方法:直接比较被除数百位上的数与除数的大小,若被除数百位上的数大于或等于除数,商为三位数,若被除数百位上的数小于除数,商为两位数。
(可以用商为几位数反过来判断被除数百位上的数的大小,或判断除数的大小)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得0。
5、积的变化规律:A.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积就扩大(或缩小)几倍。
B.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另一个因数缩小或相同的倍数,积不变。
(扩大).6、商的变化规律:A.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或缩小)几倍,商也扩大(或缩小)几倍。
B.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或缩小),商就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
C.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注意:增加用(+),减少用(-),扩大几倍用(×),缩小几倍用(÷)。
7、数字的排列规律:如果题中的数字越来越大,可能是由乘法或加法算出的。
如果题中的数字越来越小,可能是由除法或减法算出的。
二、小数:1、“.”叫小数点,小数点左边是整数部分(读法:和以前学的整数读法相同),小数点右边是小数部分(读法:直接从前往后读出每一个数字。
)2、小数点左边整数部分: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小数点右边小数部分:第一位是十分位(计数单位是,也就是0.1),第二位是百分位(计数单位是,也就是0.01)。
3、小数改写成元角分的方法:小数点前面整数部分是几就是几元。
小数点后面第一位是几就是几角。
小数点后面第二位是几就是几分。
(如:12.68元就是12元6角8分。
记住:当角或分为0时,“0角”或“0分”可以不写。
)4、分数改成小数的方法:分母是10的分数,就用一位小数表示。
分母是100的分数,就用两位小数表示。
5、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小数点对齐,从小数点后边最后一位算起,最后在得数上对齐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记住:进位要在前一位加上进的几,退位要在前一位减去几。
)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1):1、面积的定义: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2、面积的单位:22)。
(,也可以写作1厘米或1A.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平方厘米(如橡皮、邮票、硬币等)22)或1分米。
(分米的正方形边长为1,面积是1平方分米,也可以写作B.(如课本面、书桌面等)22)。
m(或1平方米,也可以写作1米(如C. 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黑板面、教室地面、操场等)222)。
)、平方分米(相邻3、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米(m)、平方厘米(22)、1=100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m平方分米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122)。
=100平方厘米(=1001简单的换算方法:大小⑴邮票的面积约是6 。
⑵小红脚掌印的面积约是2 。
⑶1间会议室地面的面积约是200 。
⑷学校花园的周长约是100 。
⑸教室1扇窗户的面积约有2 。
⑹1个乒乓球台面的面积约是4 。
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2):、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比较:4.比较项目周长面积围成长方形四条边的总 1、意义长方形表面的大小。
长。
不同长度单位:米、分米、面积单位2、使用单:平方米、平方分米、点厘米。
平方厘米位周长=(长+宽)×2面积=长×宽长+宽=周长÷2 长=面积÷宽3、计算公长=周长÷2-宽宽=面积÷长式宽=周长÷2-长已知条件必须要知道相同长、宽,才能求出长方形的周长、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