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教育管理专题

现代教育管理专题

一、多项选择1.现代教育管理思想的两个源流的核心代表人物是()A.荀子B.孔子 C.苏格拉底D.柏拉图2.“管理就是提高效率”是以泰罗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的核心观点,在教育领域积极推动此思想的有()A.斯波尔丁B.博比特C.梅奥 D.马斯洛3.人际关系理论对教育的影响是沿着这些线索发展的()A.教育的市场化问题B.教育管理的民主化问题 C.教育管理的情感化问题 D.教育管理的激励问题4.目标管理的内涵很丰富,主要有()A.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中心的方向性管理 B.目标管理是以目标网络为基础的系统式管理 C.目标管理是以人为主体的主动性管理 D.目标管理是建立客观、公正、进取的评价机制来调动积极性的管理5.一般系统理论认为,社会系统的特性有()A.系统的目的性B.系统的整体性 C.系统的层次性D.系统的动态性6. 目标管理在具体运用中存在的陷阱是( )A.时间陷阱B.量化陷阱C.奖励陷阱D.情感陷阱7. 社会系统具有的特性有( )A.系统的目的性 B.系统的整体性 C.系统的层次性 D.系统的动态性8. 把“教育管理等同于教育领导艺术”的观念有两个特点( )A.把管理等同于领导B.把管理看作是科学C.把管理等同于D.把管理看作是艺术9. 管理是通过他人来达成事的一种艺术,所以需要重视对人的()A.情感管理B.赏识管理C.评价管理D.沟通管理10. 格朗鲁斯对服务管理界定,对教育管理来说意味着( )A.教育管理的导向首先是学校本身B.教育所提供的产品首先是教育服务C.教育管理的导向首先是顾客D.教育服务管理首先应该体现在管理者与教育工作人员的关系上三、简答1、古代东方的“以德治教”和古代西方的“依法治教”思想有何异同?2、怎样理解教育管理就是教育服务?3、如何认识我国的教育股份制办学模式?四、论述当代教育管理面临那些挑战?《现代教育管理专题》第一章现代教育管理的理论审视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多项选择1.B.C.2.A.B.3.B.D.4.A.B.C.5.A.B.C.D.6.A.B.C.7.A.B.C.D.8.A.D.9.A.B.C.D. 10.B.C.D.二、名词解释1、公校私营是指社会“承包”公校的办学体制改革模式中的美国模式。

即政府把办学质量不高的公立学校承包给社会团体(大学、社区学院、教师团体、社区组织、共商企业等)甚至个人,学校公立性质不变,政府对学校的投资也不变,承包者可以免受学区某些规章的约束,并按照约定的章程进行自主管理的办学体制。

2.、研究型教育管理模式指管理主体把自己在实际工作过程当中所遇到的问题当作研究课题,运用行动研究的方法,以解决实际问题、探索管理规律、促进教育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教育管理模式。

3、教育管理体制是一个国家在一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上建立起来的对教育进行组织管理的各项制度的总和,它涉及教育系统的机构设置、职责范围、隶属关系、权力划分和运行机制等方面,其外延包括教育领导体制、办学体制和投资体制为核心的一系列教育制度。

三、简答1.答:古代东方的“以德治教”和古代西方“依法治教”思想的相同点表现为:同是人类文化的产物和在教育管理思想上的反映,同是现代教育管理思想的重要源流和现代教育管理思想的重要方面。

这两种思想的突出差异表现为:一是来源不同,前者来源于东方文化(其代表人物是中国古代的孔子),后者来源于西方文化(其代表人物是古希腊的苏格拉底);二是管理思想不同,前者讲求德治,后者讲求法治;三是管理核心不同,前者重在管民,后者重在管官;四是对人性的假设不同,前者更相信人性善,后者更相信人性恶;五是管理特点不同,前者属于上线管理,后者属于底线管理;六是管理重点不同,前者管的是人的思想,后者管的是人的行为。

2.答:教育管理就是教育服务可从如下方面理解:一是现代学校与外部社会的关系,应从“育人场所”变成“提供教育服务”的机构,这决定了教育管理必须围绕教育服务开展;二是教育管理内部的人员关系,即学校管理者与教师、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从“管教者和被管教者”、“教育者和被教育者”转变为教育服务产品的提供者和消费者、服务者和被服务者,这就要求教育管理目标转变成为师生提供优质的服务,并以其作为教育管理的第一驱动力。

3、答:我国的“名校创办民校”模式,实际上是利用名牌公立学校在多年办学中所积淀形成的有形和无形资产(如声誉、师资、管理、校名等)和政府对民办学校的优惠政策,采用民办学校的管理运行机制,依附或独立于传统名牌公立学校进行自主办学的一种体制。

它是优质教育供给难以满足群众需求的结果,也是特定历史时期教育体制改革的特殊产物。

从办学主体划分主要有如下类型:一是政府依然是办学主体,实行国有民办体制类;二是名牌公立学校为办学主体的“一校两制”类;三是公民个人或团体为办学主体的“民办公助”类。

“名校创办民校”模式的创立,在一定时期对于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满足人民群众对于优质教育的需求起了积极作用,也同时降低了普通民办学校在运行中必需的“信任成本”和能较稳定的发展运行。

但是,这种体制也导致名校创办民校的产权关系不清,对于纯民办学校而言的不公平竞争等问题出现。

四、论述(1)课程改革对教育管理的挑战。

首先是校本化管理的挑战。

其次是研究性管理的挑战。

再次是开放式管理的挑战。

最后是人本化管理的挑战。

(2)现代学校对教育管理的挑战。

首先是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的挑战。

其次是重塑现代学校精神的挑战。

(3)信息技术对教育管理的挑战。

首先是对学校组织结构的挑战。

其次是对学校管理方式的挑战。

再次是校园数字鸿沟的挑战。

(4)知识经济对教育管理的挑战。

首先是对传统知识观的挑战。

其次是对传统人才观的挑战。

再次是对传统学习观的挑战。

一、多项选择1.分权主要有三种形式:()A.授权 B. 分权 C. 放权 D.主权2.政治治理变革运动中对教育管理体制的变革起重要影响的理论是()A. 公共选择理论B.新公共管理理论C.市民社会理论D.政府治理理论3.政府管理研究领域经历了三次“范式”的转换,即()A. 新公共管理学的兴起B.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出现C. 传统公共行政学的确立D. 新公共行政学的形成4.权力制衡的途径包括( )A.市场的约束B. 权力的约束C. 道德的约束D.能力的约束5. 对教育市场化变革起影响作用的经济学领域中的理论有()A.新自由主义理论B.公共选择理论C.专业自治理论D.公共产品理论6.将市场竞争机制引入教育领域,一般采取的政策有()A.放松政府管制B.对学校赋权C.实行开放入学D.建立学校问责制度7.从教育活动的主体上看,学校自治包括()A. 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民办并举,给学校更多的自主权;B. 以校长为主体,赋予校长必要的办学自主权;C. 以非政府组织为主体,通过社会自治的方式自主选择扶持地区、人群、数量和方式;D. 以教师为主体,赋予教师必要的专业自主权;8.给学校自治化予支撑的社会学领域的理论是()A.专业自治理论B.第三部门理论C.市民社会理论D. 公共选择理论9.保罗·萨缪尔森的公共物品理论认为,纯公共物品有以下特性()A.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B.消费的非竞争性 C.受益的非排他性D.供给的拥挤性10.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塞拉蒙教授认为,第三部门(或非营利组织)具有的基本特征有()A. “正规性”B. “民间性”C. “非营利性”D.“公益性”三、简答1、如何认识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中的市场化趋势?2、怎样探索建立现代学校制度?3、与政府和市场相比,第三部门在办学上有何优势?四、论述联系实际评论新自由主义的教育市场化管理思想。

《现代教育管理专题》第二章现代教育管理体制变革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多项选择1.A.B.C.2.B.D.3.A.C.D.4.B.C.5.A.B.D.6.A.B.C.D7.B.C.D.8.A.B.C.9.A.B.C. 10.A.B.C.D二、名词解释1、第三部门是不以营利为目的,而以推动社会公益为宗旨的独立部门,它是介于政府组织、营利组织之间的一切社会组织,又称“非营利组织”。

2、办学体制多元化是针对过去政府单一办学格局提出的,是指办学主体的多元化,即由过去的政府单一办学向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和民办多种形式办学并存格局转变。

3、学校转制也叫“国有民办”,是学校转换经费筹措机制和管理运行机制,即办学主体双元化和办学机制自主化。

在办学主体方面,政府主体是学校设立者,学校所有制不变,承办主体是学校日常经费的筹集者;在办学机制自主化方面,学校用人自主、招生自主、教改自主、经费支配自主、工资分配自主。

三、简答1、答:教育管理体制变革中的市场化趋势,实质是全球市场经济的大背景所致,也与经济学领域的新自由主义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公共产品理论的流行密不可分。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要求政府转变职能,改变过去仅靠政府单一手段直接配置教育资源的状况,将市场竞争机制引入教育管理体制,采取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手段,来建立政府与学校、计划与市场、国家与公民相结合的多中心教育公共事务治理体系,以实现教育资源的最优配置。

这必然促使教育管理体制向市场化趋势转变。

2、答:现代学校制度应当是与学习型社会、新信息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要求相适应的学校管理制度。

探素建立现代学校制度,需要首先弄清现代学校制度是否是现代企业制度在教育中的移植,它究竟解决什么问题,制度的结构怎样等问题。

其次是必须明了现代学校的后现代背景,即国际背景中的由“近代”向“现代”或者由“现代”向“后现代”的转型,以及国内背景中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新型学校制度的建构问题,以求妥善处理好学校与政府、学校与社区的关系和合理建立学校内部治理结构。

此外,还必须在教育法和民办教育促进法的框架下,以兼顾公平与效率为核心价值取向,为非营利组织设计。

3、从组织形态看,第三部门的志愿性能使其以奉献的精神解决公共问题,从而节省成本,同时第三部门的竞争性又使其以市场的精神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也有利于节约成本。

从存在价值看,第三部门能通过志愿者、志愿活动、公民参与、私人捐助等等方式有效地利用和配置社会资源;有助于培育公民意识和社会自治意识;能及时而敏感地回应来自民间及弱势群体的需求,减少辍学、促进教育平等,从分配机制看,政府遵循的是“公平原则”,市场遵循的是“效率原则”,而第三部门遵循的是“道德原则”,第三部门的出现有助于促进“善治”。

四、论述新自由主义认为,市场机制之所以没有达到理论的预期,就是因为市场竞争没有得到政府的保证,政府没有为市场经济创造必要的条件,所以他们要“重新发现市场”。

新自由主义的中心论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即放开市场、私有化和政府放松管制。

新自由主义者认为,教育市场化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建立教育服务的“生产者市场”,一是确立教育受众的“消费者主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