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管理专题》多项选择题自测练习及答案2第五章多项选择自测练习1.人力资源开发所具备的新职能有()A. 人力资源管理更具有战略性、整体性和未来性B. 人力资源管理将教职工视为学校的第一资源C. 注重对教职工潜在能力的开发D. 人力资源开发贯穿的是人本理念2. 为学校人力资源开发提供新视角的理论有()A. 帕雷托定律B. 古典组织理论C. 优势理论D.彼德原理3.斯蒂菲将教师的职业生涯分为五个阶段,其中有:()A.任务关注阶段 B.退出生涯阶段 C.更新生涯阶段 D.退缩生涯阶段4.白益民博士提出“自我更新”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过程包括的阶段有()A. “非关注”阶段B. “自我更新关注”阶段C. “生存关注”阶段D.“任务关注”阶段5.校本教师培训的特点是()A.以教师所在学校为培训基地 B.培训有很强的针对性 C.培训与教师所从事的工作紧密结合 D.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联系6.教师团队共同学习与成长的方式有()A.集体备课 B.协作教研 C.示教学 D.家长会议7.教师队伍失调现象表现为()A. 城乡教师编制失衡B. 区域教师编制失衡C. 教师年龄结构失衡D. 学科结构失衡8.促进教师团队共同学习与成长的方式主要有()A. 集体备课B. 课例研究C. 示教学D. 协作教研9.目前需要思考和探讨的教师激励制度有()A. 晋升制度B. 宽带工资制度C. 教师资格制度D. 末位淘汰制度10.合理的职业生涯设计要做到()A.参照别人的生涯设计方案 B.由领导或父母设计 C.评估外环境的优势和限制 D.了解自己、认识自己11.业人士对究竟应提“校长专业化”还是“校长职业化”,有不同的看法,主要的观点有()A.校长职业化与校长专业化是两回事 B.校长职业化的实质就是校长专业化 C.校长职业化是校长专业化的基础和前提 D.校长职业专业化12.中小学校长的成长要经历的阶段是()A. “职前预备”B. “适应”C. “称职”D. “成熟”13.目前中小学校长选拔任用制度有()A.委任制 B.聘任制 C.选任制 D.综合制14.世界各国校长书制度实施的共同特点是()A.它是当校长的条件 B.有较高的学历要求 C.要定期接受培训 D.有担任校长职务的经验15.实行新任校长导师制有利于()A.促进新任校长和导师校长共同提高 B.校长尽快获得书 C.为学校选择最佳的校长 D.新任校长顺利渡过适应期16.校长的职业角色主要是()A.领导者 B.管理者 C.教育者 D.政策制定者17.詹姆士L.奥利弗认为最能满足校长发展需要的校长开发项目的类型()A.专题讨论会 B.编制预算 C.教师培训 D.时间管理18.设计校长发展项目时要注意()A.开发项目要全面、具体 B.开发项目要有针对性 C.注重个别问题的研究 D.注意选择可接受、易接受的形式19.国外校长培训注重()A.多元化培训 B.师资的选择 C.“依法管理”的观念、知识和能力 D.以实践为基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20.校长专业化过程具有的特征是()A.生长性 B.积累性 C.连续性 D.阶段性21. 新任管理者的入职活动有()A.熟悉工作的社区、学校 B.熟悉课程 C.熟悉各种教育活动和管理程序D.熟悉将与之建立关系的人员22.设计校长开发项目应考虑的领域有()A.个性品质 B.专业信念 C.专业知识 D.专业能力23.校长职前和职后培训模式有()A. 讲授模式B. 实习模式C. 省思模式D. “现场”模拟参考答案:1.A.B.C.D2.A.C.D.3.B.C.D.4. A.B.C.D.5. A.B.C.D.6.A.B.C.7.A.B.C.D. 8.A.B.C.D. 9.A.B.D. 10.C.D. 11.A.B.C.D. 12. A.B.C.D.13.A.B.C.D. 14.A.B.C. 15.A.C.D. 16.A.B.C. 17.A.B.D. 18. A.B.C.D.19. A.B.C.D. 20. A.B.C.D. 21.A.B.C.D. 22.A.B.C.D. 23.A.B.C.D.第六章多项选择自测练习1.世界教育经费管理研究的主题是:()A.教育经费的公平性问题 B.教育经费的充分性问题 C.教育经费的效能性问题 D.教育经费的生产性问题2.教育经费中公平性问题,目前比较公认的原则有()A.分配均等的原则 B.财政中立的原则 C.调整特殊需要的原则D.成本补偿原则3.根据格思里和罗思坦的归纳,教育财政政策分析者和研究者通常采用衡量学校教育经费是否充足的方法是():A.基数法 B.利用统计分析技术推导 C.利用实验方法 D.专家判断和估算4.目前就教育经费的性质,大体上有以下几种观点()A.用于教育的经费投入是非生产性投资 B.用于教育的经费支出是生产性支出C.教育经费具有生产性和消费性二重性质 D.用于教育的经费投入是非充分性投资5.造成不同地区和学校之间出现教育经费差距的原因有()A.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B.文化传统的不同 C.教育基础的悬殊 D.政府的非均衡发展政策6.财政转移支付包括()A.纵向的转移支付 B.垂直转移支付 C.横向的转移支付 D.水平转移支付7.教育经费的不公平表现出的“发展中的差距”和“生存性差距”反映在()A.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 B.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 C.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之间 D.重点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8.纵向教育财政转移支付的分配方式有():A.基数法 B.财力指数 C.因素法 D.平衡指数9.教育服务的生产者可以是()A.政府向公民提供的服务 B.国外教育集团 C.公民组织为民众提供的服务 D.公民个人为自己提供的服务10.影响我国教育财政转移支付的因素是:A.公平性因素 B.功能性因素 C.政策导向性因素 D.激励性因素11.度量教育投资在三级教育中的分配结构的指标有()A.总量结构指标 B.生均教育投资比值指标 C.生均教育投资指数 D.人均GDP12.衡量教育投资规模的国际指标有()A.生均预算教育经费占人均GNP的比重 B.教育投资占GDP的比重 C.生均教育经费 D.教育投资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13.目前,教育浪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A.体制性浪费 B.结构性浪费 C.投资性浪费 D.资源性浪费14.现代教育经费筹措理念的转变除了“从消费到生产:教育经费筹措观念的更新”外,还包括()A.从策治到法治:教育经费筹措的方法控制 B.从一元到多元:教育经费筹措的多主体参与C.从单中心到多中心:教育经费筹措治理结构的形成 D.从数量到质量:教育经费筹措的成本评价15.我国教育投资新型体制的来源渠道除了“财、税” 外,还有()A.社 B.费 C.产 D.基16.教育成本核算包括()A.确定成本核算对象 B.确定成本核算期 C.确定成本项目 D.通过教育费用的归集和分配,记入会计,采用一定的计量方法编制出教育成本17.一般情况下,民办教育经费来源有如下几个渠道()A.学费以及其他费用 B.社会捐款 C.政府资助 D.利用金融、市场等融资能力筹集经费18.教育经费的分配方式有()A.例行性分配 B.间接分配 C.直接分配 D.非例行性分配19.教育经费的分配原则除了均等原则外,还有()A.效益原则 B.弹性原则 C.有限原则 D.协调发展原则20.评价和考核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的指标有()A.综合指标 B.单向指标 C.结构指标 D.教育财力资源利用效率指标21.在目前我国财力相对有限的条件下,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的解决方法有()A.调整本级政府的支出结构,扩大教育经费支出 B.鼓励个人和社会团体等向教育捐赠C.通过发行教育彩票等形式筹集教育经费 D.各级政府间的转移支付22.美国90年代的教育经费管理形式有()A.“公校私营” B.教育凭证 C.特许学校 D.私校公营23.中小学校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是()A.合理编制学校预算,依法多渠道筹措事业资金 B.加强核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益C.加强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D.建立健全财务规章制度,对学校经济活动进行财务控制、监督和定期分析24.中小学校实行的财务管理体制有()A.统一领导、统一管理 B.统一领导、分级核算 C.集中管理、统一核算D.集中管理,分校核算参考答案:1.A.B.D. 2.A.B.C.D. 3.B.C.D. 4.A.B.C. 5.A.C.D 6.A.B.C.D. 7.A.B.C.D. 8.A.C. 9.A.C.D. 10.A.B.C.D.11.A.B.C. 12.B.D. 13.A.B.D 14.A.B.C.D. 15.A.B.C.D.16.A.B.C.D. 17.A.B.C.D. 18.A.B.C.D. 19.A.B.C.D. 20.A.B.C.D. 21.A.B.C.D. 22.A.B.C.23.A.B.C.D. 24.A.D.第七章多项选择自测练习1.国外学者对策划的理解存在差异,主要的观点有()A.事前行为说 B.选择决定说 C.管理行为说 D.思维程序说2.教育策划的独特性是()A. 教育策划在目标上具有教育性B. 教育策划在效果上具有迟效性C. 教育策划在影响上具有社会性D. 教育策划在操作上具有谨慎性3.教育策划的基本要素有()A.策划目标 B.策划主体和客体 C.策划环境 D.策划技术4.从教育策划的未来指向性上看,它与以下哪些概念有相似性()A.教育决策 B.教育计划 C.教育管理 D.教育咨询5.教育策划的可行性分析中除了操作性分析外还包括()A.教育性分析 B.利害性分析 C.科学性分析 D.合法性分析6.教育策划的基本原则有()A.可行性原则 B.特色性原则 C.效益性原则 D.创新性原则7.在教育策划过程中强调效益问题时要注意()A. 要注意各种效益之间的平衡与抉择B. 在方法和途径上要注意公正、公平和正义C. 处理好效率与效能的关系D. 处理好教育策划的代价与创价之间的关系8.教育策划的基本程序主要包括()A.设定问题和目标 B.界定位势 C.制作和选择方案 D.实施反馈9.教育策划的类比法包括()A.仿生法 B.仿形法 C.仿意法 D.仿真法10.德尔斐法的优点是()A.集体性 B.匿名性 C.客观性 D.统计分析性11.一个好的教育策划方案制作要遵循的原则有()A.引导性与可行性的结合 B.创新性和适应性的结合 C.文字简明性和逻辑性的结合 D.齐全性和独立性的结合12.根据CI策划理论,学校形象是由一套识别系统组成的,包括()A.理念识别 B.行为识别 C.视觉识别 D.听觉识别13.“修功力”关键是做好以下的工作()A.学校管理 B.校园环境建设 C.师资建设 D.学生发展14.教育策划实践中的失现象有()A.急功近利、忽视教育价值追求 B.盲目效仿,忽视教育策划创新 C.重轻外,忽视自身能力建设 D.散兵游勇,忽视专业品质发展参考答案:1.A.B.C.D.2.A.B.C.D.3.A.B.C.D.4.A.B.5.A.B.C.D.6.A.B.C.D 7.A.B.D. 8.A.B.C.D. 9.A.B.C. 10.A.B.C.D. 11.A.B.C.D. 12.A.B.C.D. 13.A.C.D. 14.A.B.C.D.第八章多项选择自测练习1.教育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是()A.教育组织 B.公众 C.信息传播 D.教育事件2.教育组织的特征包括()A.教育组织受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律的双重制约 B.教育组织的目标和教育过程的实施是一致的C.教育组织存在纵向衔接关系 D.学生既是教育组织的主体,又是教育组织的公众,还是教育组织的“产品”3.在教育公共关系中,学生是()A.教育组织的主体 B.教育组织的公众 C.教育组织的“产品” D.教育公共关系的对象4.教育公共关系的对象—公众具有以下特征()A.宏观稳定,微观渐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