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知识要点与教学设计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知识要点与教学设计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知识要点与教学设计
一、设计分析
选修课程《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反映的是近现代国际关系的基本形态战争与和平问题。

所谓战争是指国家之间,或同一国内的不同政治派别、民族间进行的公开武装冲突。

前者是国际战争,后者是国内战争。

和平是个很复杂的概念,根据政治学的观点,通常是指未爆发战争的历史状态。

战争与和平始终伴随着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两种现象相互联结,彼此交替。

20世纪以来,随着世界整体化的加强和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战争的起因、性质、规模、手段、影响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20世纪上半期曾先后爆发过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浩劫,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更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二战结束以来的半个多世纪,虽未爆发大规模的世界战争,但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层出不穷,连绵不断。

当前虽无发生世界大战的迹象,但是战争的阴云、
核威胁仍困扰着世人。

战争的严峻性和残酷性使得战争与和平问题成为人们
关注的焦点。

避免战争灾难,是国际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

但是战争,特别是两次世界大战也为战后和平注入了新因素,如一战后产生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出现了雅尔塔体系。

这两次相对和平的国际关系体系未真正消除战争,但对和平问题提供了借鉴。

人们厌恶战争,渴望和平,从残酷的战争中汲取了教训,寻求着消除战争与实现和平的种种途径。

反对世界战争、维护世界和平成为当代国际政治的首要问题。

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的,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时代主题。

二、教学目标
本模块的学习目标在知识与能力方面的要求是“了解20世纪战争与和平的发展脉络和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提高观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了解第一、二次世界大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当代各类局部战争等相关史实、过程、影响,重要人物的活动等。

结合相关史实,提高认识、评价、分析问题的能力及看问题的全面性。

在过程与方法方面,课程目标没有直接涉及。

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阐释与20世纪战争与和平相关的文献、图片,特别是丰富的影视资料,还应适当关注各类时政热点问题等。

通过对材料的解读、分析,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探究,学会对材料的处理,提高历史阐释和历史思维能力。

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进一步培养热爱和平、关爱人类的正义感和崇高情操;进一步认识战争的根源和现实危险性,树立忧患意识与和平意识,从历史经验的总结中提高保卫世界和平的自觉性;进一步弘扬世界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表现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不畏强敌、百折不挠、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为维护世界和平的神圣事业进行不懈努力”。

教师应当利用本模块现实性强、学生兴趣大等特点,挖掘各种思想教育的资源,引导学生关爱人类的生存发展,培养关爱人类命运和世界和平的人文精神。

三、教学内容简介
战争与和平问题构成了国际关系的两大基本形态,并贯穿于整个国际关系的始终。

国际关系是世界近现代史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模块选取了国际关系中最具代表性、与现实关系密切、学生最感兴趣的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问题。

涉及
第一次世界大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战、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六个学习单元。

1第一次世界大战。

本单元主要包括大战的背景、过程及影响三方面的内容。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加剧,围绕着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列强之间矛盾重重,欧洲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日趋白热化,最后酿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由于美国的参战、俄国十月革命和人民的反战斗争,战争以同盟国失败而告终。

这场帝国主义为重新瓜分世界而进行的非正义战争,给世界人民造成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给人类发展与进步带来严重灾难,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

本单元包括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非战公约”、国际联盟等内容。

随着战争结束后,欧洲霸权削弱和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战胜国集团先后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通过了一系列条约,成立了国联,建立了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
维护战胜国利益和战后和平的新秩序,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3第二次世界大战。

本单元包括二战爆发的背景、进程、历史意义和影响等内容。

在30年代大危机的打击下,德、意、日先后建立起法西斯专政,走上了扩张侵略之路,形成了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并挑起了一系列局部战争。

西方大国采取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和苏联的对德政策,助长了法西斯侵略气焰,加速了大战的全面爆发。

在法西斯势力危及人类生存,反法西斯国家法西斯国家之间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的情况下,各反法西斯国家实现了政治、军事上的全面合作,建立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反法西斯国家从1943年起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主动权,最终打败了法西斯国家,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迄今人类历史规模最大的战争,是一次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对当代世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

本单元包括美苏冷战、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美苏关
系、联合国的维护和平活动等内容。

为重建战后国际新秩序,同盟国就战后世界的安排进行了一系列讨论,并最终在雅尔塔会议上基本确立了战后世界的基本框架和赖以建立的原则,形成了雅尔塔体系。

美苏两个不同社会制度的大国第一次共同承担起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

但随后不久,美苏合作关系结束,双方进入了冷战对峙时期。

战后美苏两极对峙,经历了由激烈对峙到缓和对话的阶段,直至苏联剧变,两极格局崩溃。

二战后期成立的联合国,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协调国际关系的最重要的国际组织,在国际政治中发挥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

5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本单元包括二战后爆发的多次局部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尽管没有爆发世界性战争,但威胁世界和平的根源和因素依然存在。

战后美苏为首的大军事集团剑拔弩张的对峙,苏东剧变后,美国成为唯一世界性强国,但俄罗斯的军事实力依存,印度和日本也在朝着军事大国方向迈进,世界永久和平的时代仍旧显得遥远。

二战以来,相继爆发了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中东战争、印巴战争、两伊战争和海湾战争,现代的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频频发生。

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对世界和平的威胁仍具有很强的潜在性和现实性。

6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本单元包括对当今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的理解和认识。

当前尽管战争危险依存,但存在着制约战争的各种因素,世界的总趋势是走向缓和的。

发展是指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政治、社会、科技等方面的发展,发展的中心是经济的发展。

和平是发展的重要保障,发展又促进了世界的繁荣与稳定。

发展需要和平,和平离不开发展,二者互为因果,互为前提。

四、新的史学观点简介
战争与和和平问题是当代世界的热点问题,我国学术界对其研究不断深入,在理论、观点和方法上有了很大突破。

对战争的起源和性质方面,我国已突破了“战争是私有制产物”的传统认识。

根据考古学研究,早在私有制出现的原始社会,为争夺生活区域或生活资料的暴力冲突就频频发生。

现实世界也表明,战争也不会随着私有制的消灭而消灭。

学术界对克劳塞维茨的“战争是政治以另一种方式的继续”的
传统观点也提出了挑战。

因为战争已不是解决政治问题的最后的和唯一的手段,很多尖锐的国际问题并不是依靠战争才解决的。

对战争的性质等问题,当代的战争现实与传统的理论观点也形成明显的理论反差。

战后美国、英国进行的一些战争,都不属于“典型”的帝国主义战争,即垄断资产阶级为争夺投资场所、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而进行的战争。

西方国家内部,也基本不存在革命战争的可能性。

在地区性民族或种族冲突中,阶级斗争的因素也不明显。

对战争的性质也应该重新认识,传统的对战争正义与非正义、进步与反动的观点应遵循国际法的概念重新认定。

此外,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非战公约”、国联、联合国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等问题也出现了一些新观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