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体育课程中核心素养的培养

小学体育课程中核心素养的培养

龙源期刊网
小学体育课程中核心素养的培养
作者:杨韦刚
来源:《天津教育·下》2019年第08期
【摘; 要】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小学体育教学的中心与重点,也是提升学生综合体育技能与思想品质的重要途径。

体育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强化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渗透教育,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本文就在小学体育课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出一些可行性策略,以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小学体育;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在新课改背景下,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被纳入体育教学的核心内容,从而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只重视学生体育学习成绩而轻素质培养的弊端。

这样小学体育的目标也发生了由单纯的体能训练到学生社会生活技能培养、健康意识、体育品质等素质培养的根本性转变。

传统小学体育运用的是“自由放养”式的教学模式,其根本培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体育学习成绩,而在核心素养理念引导下,小学体育教学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情感态度與价值观相关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在集中训练中培养学生科学的健康意识与行为
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决定了他们特别喜爱体育这门课程,因为体育课程多是以运动内容为主的,可以有效满足学生在运动中接受知识的心理诉求。

在体育课上,学生可以缓解在文化课学习中受到的拘束与紧张情绪,但是体育课并不是自由放养式的教学。

体育课可以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产生效果,也需要根据核心素养理念的要求规范与有序地进行教学,才能提高教学效益。

实践证明,在体育训练过程中如果采取单独个体训练式的教学不仅会让学生的心理产生压力,还会使体育教学单调僵化,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体育课失去原本有的兴趣,而产生抵触与厌倦心理。

体育教学中的集体训练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因为集体参与的活动减轻心理压力,并且在训练中形成合力,以良好的心理状态与顽强的意志力投入教学当中。

但是在教学时教师一定要对学生进行健康意识的培养,使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中的健康意识与健康训练同等重要,因此掌握科学的健身技能在体育训练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如在体育课中训练“仰卧起坐”时,教师要强调动作的标准与规范,通过示范让学生懂得动作规范标准才能达到有效的训练效果,可以按照女生与男生分别进行集体训练的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观察,纠正学生不正确的训练姿势,让学生理解“仰卧起坐”虽然对身体的训练有重要作用,但是如果高强度地训练,也会导致脊椎的损伤,体育训练必须强度适宜、动作规范。

二、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文化与身体素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