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董大的诗意教学
学习目标:
1.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2.品味语言,读中悟情。
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3.有感情的朗读,并能熟读成诵。
教学重难点:掌握学习古诗词的方法,品味诗境,读中悟情。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懂诗题,了解背景
1、导入:“相见时难别亦难”,知己朋友,别离依依,情深意更浓。
所以古往今来,送别诗的名篇佳作数不胜数。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代诗人高适写的一首送别诗《别董大》。
2.板书课题。
齐读读题。
这是一首送别诗,题目中的“别”是送别。
诗人要与谁告别呢?了解董大。
3.了解背景,介绍高适。
二、读通读顺,整体把握
出示自学提示一:请同学们认真听一遍课文录音,在听读的过程中,注意难读的字词以及节奏和停顿。
听后自己再练习读两遍。
1. 抽生读。
师正音。
再齐读。
2. 划分节奏读。
3. 三、理解诗意,体会意境。
(1)出示自学提示二:
1、理解“曛”“莫愁”“知己”“君”的意思。
(方法:可用看注释、查工具书、联系实际及联系上下句等方法来理解词语意思。
)
2、看看诗的前两行写了哪些景物?用笔圈出来。
结合词意想象前两行描绘的画面。
后两行是高适对董大说的话,结合词意想想高适对董大说了什么?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前两句写有这些景物:黄云、白日、北风、雁、雪。
怎样描绘?黄云千里(生质疑)黄云为什么是黄的?真的有千里吗?曛是什么意思?你是知道的?北风一吹,雁去了哪里?雪纷纷说明什么?
你能用恰当的词语来描绘这些景物吗?
黄云()白日()北风()雁()雪()闭上眼睛,让我们和诗人一起回到那个离别的黄昏,你能听到什么?看到什么?透过它们,你能感受到什么?(黄云多、北风猛、雪大)把你的感受送进去,读出来。
黄云满天,日暮黄昏,北风狂吹,雁南飞,大雪纷纷。
如果你在这样的地方,会有怎样的感受?
引读:我们仿佛听到北风的呼啸声,那风刮在脸上,寒在心里,读—我们仿佛看到了大雪纷飞,雁南飞的凄凉
读——送别的黄昏就是这样的凄凉忧愁
读——我们仿佛看到了黄云满天,日色昏昏的忧愁
读——诗人就是这样的天气里送别朋友董大,他虽然忧愁,但却安慰董大说—莫的意思是什么?君指的是谁?结合诗句意思,说说高适对董大说了什么?补充高适的资料:董庭兰在唐代享有很高的声誉,就连宰相非常赏识他。
曾有人在诗中这样描述:川为静其波,鸟亦罢其鸣。
(川:河流。
意思是,他的琴声太美了,大河都停止了流动,鸟儿都停止了鸣叫。
)
结合资料,说说高适对董大说了什么?董大虽然琴艺出众,但当时盛行胡乐,他受到冷落,心中就如当时的天气凄凉,所以高适安慰他说——是啊,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所以高适鼓励他说——
其实,高适也是怀才不遇将近有三十年啊,直到50岁才得了一个有道科的官衔,所以这句话不仅是对董大说,也是对自己说——
通过读,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高适?一个在困境面前怎么做的高适?我想这就是高适的人格魅力,也正是这首诗广为流传的原因,也许人们记不住高适是谁,但却记住了这激励人生的千古佳句——
如果我们的亲人和朋友有怀才不遇的时候,我们也可以这样鼓励他们——再读古诗。
抽2-3人背诵。
四、拓展:送别的诗还有很多,说一说你知道哪些?老师也带来两首,我们一起读一读。
五、课堂检测:
这首诗的前两句写(),通过描写()、()、()、()、()等景物,表现出离别时()的情景。
其中大雁南飞隐喻()即将远行。
后两句抒(),表现了诗人()的情怀。
六、课后作业:搜集一些送别诗,读一读。
七、板书设计:
别董大唐高适
黄云白日(景)凄凉
北风雁雪劝慰(情)开朗达观深情厚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