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别董大》本学期公开课教案及反思

2020年《别董大》本学期公开课教案及反思

《别董大》本学期公开课教案及反思别董大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学习目标: 1.学会“曛”这个生字。

2.理解重点词语及的意思。

3.有感情的朗读,并能背诵。

学习重难点:品味语言,读中悟情。

掌握学习古诗词的方法,学以致用。

教学过程:一、读懂诗题,了解背景 1、生读题,再读,你知道了哪些内容?介绍高适和董大:诗人高适的《别董大》送别的对象是当时著名的琴师董庭兰。

盛唐时期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

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正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

董大和高适是好朋友,在董大受到冷落,失意之时,愤而离开京城,高适为他送行,留下了这首诗。

2、别:分别、离别,都有不舍得意思,你觉得应该怎样读题?生再读题。

二、读通读顺,整体把握 1、请同学们先读读这首诗,读上2.3遍,(出示课件),注意读准诗中的生字,把诗读通读顺。

2.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听,这首诗中有一个生字,看他读准了没有。

3.师简评(注意“曛”(板书)这个生字,指出形声字。

“曛”是日落时的余光,曛黄,黄昏的意思。

齐读“曛”)谁再来读。

4.一起来读读这首诗。

(齐读) 5.谁来说说,我们学习一首古诗,除了会读以外,还需要知道什么?(了解诗的意思,怎样知道诗的意思?借助注释,联系上下诗句、结合背景资料,跟同伴交流等等。

品悟诗的感情,怎样品悟诗的感情?多读,用心去悟) 6.现在请同学们借助注释,看看这首诗大概讲的是什么意思,然后在小组里说说,在学习和交流中,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先做上记号。

(学生自学) 7.(交流重点词语的理解。

点拨:黄云:当时他们分别是在塞外,那里大部分都是沙漠,黄沙飞扬,以至于云都成了黄色的了;与“曛”联系起来即曛黄,只夕阳西下时天色昏黄。

“千里”是不是就是一千里?联系学过的诗句理解是虚指,很多,满天。

指出温故知新。

“莫”的意思。

怎么理解“知己”的意思。

古人常用到这个“君”,与你是有区别的,您。

这里指谁?董大。

)8.理解了重点词语,谁来试着自己的话说一说诗的大概意思?前两句和和后两句分别写的是什么? 9.理解了诗句的意思,谁再来读读这首诗。

(生朗读) 10.给点评,再提名读。

三、反复品读,入境悟情(一)品读第一二句诗 1 .你在读的时候注意到这两句诗中的一些景物了么。

请同学们用笔画出来(学生画──黄云、白日、北风、雁、雪。

)(板书:景) 2.“黄云、白日、北风、雁、雪”这几种景物串起来勾画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生谈:凄凉、寒冷、空旷)这就是景语(板书),景中的语言,把你的感受带入诗中,自己读一读,读出自己的感觉。

3.自由读。

4.提名赛读。

评价:这就读出了景中的语言 5.刚才我们在景外观景,现在我们走进景中,孩子们,请闭上眼睛,和诗人一起回到那个送别的黄昏。

用心去感受,看看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出示课件,师配乐范读) 6.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生谈)(预设,作以下回应:)──你听到了呼呼的北风狂啸声,刮到的脸上,寒在心里,读──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你看到大雪纷飞,断雁独飞的凄凉,读──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你看到黄沙飞扬,黄云残日的空旷,读──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此刻夕阳西下,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凄凄惨惨齐读──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7.这是怎样的悲壮而凄凉啊,师指课题:此景,别董大,这别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呢?诗中哪个字写出了别时的心情?用笔把这个字圈出来。

8.“愁”。

这是怎样的愁?难道这别”愁”仅仅只是着眼前这凄凉的景吗?请同学们再读读这首诗,看看你又能发现什么?(生在读时提示:可以联系背景和第三句“莫愁前路无知己”来体会) 9.你怎样理解“前路”、“知己”? 10.此刻我再来看这个“曛”,这昏黄不明的、迷茫的仅仅是指景吗?这“曛”不仅写出了天色昏黄,也写出了前途昏暗,分不清方向。

(二)品读第三四句诗 1.说得很好,景的凄凉,前途的渺茫,人生的困惑,怎一个“愁”字了得!此刻应是挥泪告别,应是借酒消愁。

然而,高适却写下的这样的诗句: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画出“莫愁”) 2.正是这两句成就了这千古名篇,请大家再读读这两句。

3.“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是怎样的一个君啊?(出示课件)(董庭兰在唐代享有很高的声誉,宰相非常赏识他,当时众多的诗人都与他有交往,并在诗中描写了他的琴艺,最为著名的就是李颀的长诗《听董大弹胡笳声》。

听,这就是董大当年善弹的那首著名的《胡笳十八拍》。

川为静其波,鸟亦罢其鸣。

)此刻,你对这位前途迷茫的董大说几句话,或者是替高适来劝慰朋友几句。

4.(学生回答后随机评点引导并让学生读相关诗句。

)生:你的琴艺高超,一定会有人赏识你的。

所以,诗人开导他,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生:你是一代琴师,边当朝宰相都非常赏识你,你还担心什么呢?所以,诗人劝慰他,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生:你的琴声让大河停止的波动,让鸟儿停止了鸣叫,你的前途一定是光明的。

所以,诗人这样鼓励他,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生:所以,诗人这样激励他,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5.(随机采访)你就是董大,此时,你的心情怎样?(随机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积极情感。

)生:充满了自信。

这就是友谊的力量啊。

生:我不再发愁。

这就是朋友的真情啊。

生:我有了力量。

这是友谊的可贵啊。

6.再来读题,别董大,此刻,别去的是什么?留下的是什么?(别去的是愁,留下的是自信、友情)(三)回复全诗,朗读提升 1.诗人以自己的豪情抹去了朋友的愁情。

现在我们再看这别时的路,透过这个黄云白日和长啸的北风,纷纷的大雪,你看到的是怎样的前路?(晴朗和阳光。

)你觉得应该怎样读整首诗。

(全班练读) 2.指名个别读。

点评:这景悲壮但不凄惨。

谁再来读?提名读。

(我又看到了一个小高适,乐观,豪放)(自由读。

)再提名读。

3.荒凉的塞漠正因为有了英雄的襟怀才变得壮美动人,读出你的真情,读出你的豪放。

(生齐读) 4.人常说情由景生,但情不能完全被景控制,诗人高适在写此诗时,自己也在逆境不得志时,失意流落,在那样凄苦难耐的黄昏,却能勃发出如此昂扬雄壮的豪情来,从诗人的身上你看到了什么?(板书:乐观的人生态度,豁达的心胸,对友人的真情) 5.怀着对诗人的敬仰记下这首诗,自己练习背一背。

(指2-3人背。

) 6.同学们,诗人高适怀才不遇,将近有30年啊,但他在困境面前是多么自信,多么乐观,积极地面对人生。

并以此来影响他的朋友,我想这就是高适的人格魅力所在,也正是这首诗广为传诵的原因所在吧!让我们再次和着音乐来吟诵这首诗。

(配乐读)四、总结全诗,活用诗句、拓展延伸 1.同学们,送别是古诗词中永恒的话题,不管是怎样的送别,都书写着同一个字──情,“人间最美是真情”。

在唐人赠别诗篇中,有许多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让人感人至深,我们来一起回忆一下渭城曲——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赠汪伦——李白李白登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但另外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却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为其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

高适的《别董大》便是这豪放派的佳篇。

与此类似的还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洲。

与君别离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2.是啊,离别是诗,离别是歌,离别总是情!但今天的课堂也许留给我们的不仅仅如此,千年以来,人们也许会不记得董大是谁,也许人们会忘记了这曾是谁留下的诗句,但却永远记住了这激励人生的千古佳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板书设计:别董大(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乐观豁达莫愁前路无知己,友情真挚天下谁人不识君。

《别董大》教学反思一、教学整体模式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品诗句,悟诗情----总结全诗,活用诗句。

这四环节着眼于学生资料搜集、自主质疑、探究解疑、读中感悟、知识迁移的能力培养。

二、导语与结束语的贴切与自然我以‘相见时难别亦难’导出送别诗。

以“也许人们忘记了高适,也许人们忘记了董大,可是人们永远不会忘千古流传的名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结束此次古诗之旅,简炼中导出课题,出色中结束全篇。

三、以声传情,读出感情无论是美伦美换的读,还是讲求技巧,事半而功倍的读,都能将学生引领到渴求知识的海湾,一掘诵读的甘泉。

文本细读,功在当课、利在千秋、传之久远。

在古诗教学当中,重视“读”已达成共识。

然而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在诗歌教学中,读与赏是不能分开的,要在读中赏,赏后读,以读感悟,以赏提升,读赏双飞。

在学习前两句描写送别景色时,我引导学生找出五种不同的景物:黄云、白日、北风、吹雁、和雪。

通过这些景物的描写学生感悟出凄凉、冷静的意境。

在感悟中体会的心情,在胡茄十八拍的琴曲中走入情景,真正的感悟到情之所在!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孕育出作者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情壮志。

然而后两句,作者笔锋一转,在这样的环境之下,他要抒发的却是对好友的祝福,而且慷慨激昂,千古传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