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分析》习题2.物理常数的测定1、用毛细管法测熔点时应注意哪些事项?固体试样的熔点敏锐是否能确证它是单纯化合物?两种化合物的熔点不下降是否能证明它们为同一化合物?为什么?2 、测定熔沸点时为什么要进行温度计外露段的校正?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不进行此项校正?3 、液体试样的沸程很窄是否能确证它是纯化合物?为什么?4 、测定沸点和沸程时为何要进行气压的校正?如何校正?5 、液体密度的测定方法有几种?简述各种测定方法的原理。
6 、简述阿贝折光仪测定液体折光率的原理?折光仪用标准液或标准玻璃校正的目的是什么?7 、作为液体纯度的标志,为什么折光率比沸点更为可靠?8 、旋光性物质溶液的旋光度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9 、举例说明旋光性物质溶液的比旋光度与溶液的浓度、PH 值、温度和所用溶剂有关?10 、圆盘旋光仪中半荫片能提高测量的准确度,为什么?11 、如何判断被测物是左旋还是右旋?12 、测定硫脲熔点得如下数据:初熔全熔主温度计读数172.0 ℃174.0 ℃辅助温度计读数38 ℃40 ℃温度计刚露出塞外刻度值149 ℃求校正后的熔点 .13 .已知四氯化碳试剂( 1 )今用韦氏天平测某试样密度,得以下数据:骑码 1 2 3 4水中位置10 0 0 6试样中位置 5 9 8 0( 2 )测定沸程得如下数据;初步判断试样的级别?14、已知分析纯:邻二甲苯ρ=0.8590 ~0.8820;对二甲苯ρ=0.8590~0.8630;氯苯ρ=1.1050~1.1090,用韦氏天平测定两试样,得如下数据:(1)初步鉴定样1是邻二甲苯还是对二甲苯?(2)初步鉴定样2是否为分析纯氯苯?15、根据以下条件鉴定未知物是否为果糖?称取 2.50g 试样溶于50.0mL水中;用1dm旋光管于20℃时,测得旋光度为-4.65 °。
16 、已知葡萄糖的纯度为95.0% ,如果此试样可以使偏振光振动面偏转+11.5 °,则应称取多少克葡萄糖。
配成100.0mL 溶液?已知=2dm 。
17 、一种天然提取的旋光性植物碱。
其分子量为365 。
取它的0.2mo1.L -1 氯仿溶液盛于20 cm 的旋光管中,于25 ℃时,测出旋光度为+8.17 °,计算它的比旋光度?18 、今用旋光分析测得某试样纯度为80%,测定时试样溶液浓度为2.0g·mL -1 ,用2dm 旋光管,已知物质的比旋光度〔 a 〕 D 25 =+20.5 °,计算实测旋光度。
3.初步试验1 .通过初步试验可以对未知物作出哪些判断?2 .有机化合物有颜色的原因有哪些?3 .通过灼烧试验,对推断化合物的类别可以得到哪些启示?4 .哪些化合物在灼烧后留有残渣?哪些金属化合物在灼烧后无残渣存留?灼烧时得白色残渣,溶于水但水溶液为中性,可能是哪些化合物?5 、金属钠熔融的目的何在?6 、在用钠熔分析时,下列现象如何解释:∙钠熔后的试液加入醋酸铅试液后,出现白色或黄色沉淀,而不是棕黑色沉淀;∙钠熔后的试液用硝酸酸化时出现白色混浊;∙含氮而不含卤素的试样钠熔后的试液经酸化后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钠熔后的试液中加硝酸银产生棕黑色沉淀;∙含氮的试样钠熔后,借普鲁土蓝法鉴定氮时,硫酸亚铁反应完全后,试液酸化不加三氯化铁即出现蓝色沉淀。
7 、鉴定卤素时,氮、硫存在有什么影响?应如何处理?8 、鉴定卤素时加稀硝酸酸化钠熔液,然后加热逐去HCN 和H 2S ,能否改用盐酸或硫酸?9 、氯水氧化法鉴定溴和碘时,酸化时能否用盐酸或浓硝酸?4.溶度分组试验1 、甘油溶于水不易溶于乙醚,而油脂则易溶于乙醚而不易溶于水,应如何解释?2 、萘在乙烷中的溶解度0.14g· mL -1 ,而在乙醇中的溶解度必小于0.14g· mL -1 ,为什么?3 、邻硝基苯酚在水中的溶解度比苯酚小, 应如何解释?4 、指出下列各化合物属于哪个溶度组,并说明理由。
( 1 )乙酸乙酯( 2 )苯乙醚( 3 )β —苯酚( 4 )(CH 3 ) 3 N·HCL( 5 )乙苯( 6 ) 2 , 4 —二硝基苯酚(7 )邻苯二甲酸酐(8 )正十一醇(9 )蔗糖(10 )戊酸5 、指出下列化合物结构式,并确定溶度组。
6 、试列出符合下列情况的化合物各两种,并写出其结构式:( 1 )同时属于 B 与 A 1 组的两性化合物;( 2 )同时属于 B 与 A 2 组的两性地合物;( 3 )不含氧而属于N 组的中性化合物;( 4 )遇水发生分解的中性化合物;( 5 )S 1 - A 1 组、S 1 - A 2 组、S 1 -N 组临界物。
7 、试以溶解度的差别,区分下列各组化合物:∙乙醇和丙三醇∙乳糖和苯甲酸∙苯甲酸和对甲苯酚∙丙酮和a 一苯乙醇∙ 2 一戊烯和甲苯∙苯和苯胺∙苯甲酸和邻氨基苯甲酸∙苯酚和苦味酸5.有机官能团的检验1 、用溴的四氯化碳和高锰酸钾水溶液检验不饱和烃时,各有什么局限性和缺点?如果结合起来使用有何优点?2 、丙烯醇和苯酚均使溴- 四氯化碳退色,如何区分它们?3 、根据下列情况,能得到什么结论?(l )某含卤化合物对高锰酸钾水溶液试验呈正性反应,但对硝酸银溶液试验呈负性反应;( 2 )某化合物在元素分析时含卤素,但对硝酸银醇溶液呈负性反应。
4 、试推断下列化合物中,哪些遇硝酸银醇溶液在室温下即产生卤代银沉淀;哪些需要加热后方产生沉淀;哪些在加热后也不产生沉淀o CHCH 2Cl 2=CH-CH 2Clo CH 3o CH 2=CH 2o C 6H 5CH 2Clo C 6H 5CH 2CH 2Clo C 6H 5Bro ClCH 2COOHo CH 3CH 2NH 2 · HClo(CH 3) 3CBro CCl 45 .试述伯、仲、叔醇的鉴别方法。
6 .下对化合物哪些遇三氯化铁水溶液能发生显色反应。
(l )甲苯酚( 2 )硝基甲烷( 3 )α - 萘酚( 4 )乙酰丙酮( 5 )水杨酸( 6 )CH 3CONHOH(7 )对硝基苯酚(8 )CH 3 一C 一CH 2COOH‖O7 .羰基化合物如何检出?醛和酮如何鉴别?甲醛和其它醛如何区别?8 .用简单方法鉴别下列各组化合物:( 1 )丙醛、丙酮、丙醇和异丙醇;( 2 )戊醛、2- 戊酮和苯甲醛;9 .试举出能直接或间接用羟酸铁试验检验出来的官能团,并写出反应式。
10 .用简单的方法区别下列各组化合物:( 1 )苯甲酸和肉桂酸( 2 )乙酸和乙醇11 .试由1- 氯戊烷、正戊酸乙酯、正丁酸混合物中分离出正丁酸。
12 .选择最佳方法,分别鉴定出下列各组化合物。
( 1 )乙酸乙酯、乙醇、苯甲醛、乙醚、丙酮、氯仿;( 2 )乙酸、乙酸酐、乙酰氯、氯化苄、甲酰胺、乙醛;( 3 )乙醇、仲丁醇、苯胺、硝基苯、对氯苯甲醛、四氯化碳、丙酮;( 4 )对苯二酚、乙酰苯胺、苯甲酸、氯乙酸、苯磺酸、对氨基苯甲酸。
7.有机元素定量分析1、克达尔法测定胺及其衍生物、硝基化合物、微量氮化物、其测定原理有何异同点?2、杜马法定氮为什么在二氧化碳气流中进行?在氧气中可否?3、用克达尔法测定双氢氯噻嗪(C 7H 8O 4S 2N 3Cl,分子量297.75)中氮含量。
称取试样0.2182g消化后,定容于250mL容量瓶,摇匀。
吸取10.00mL进行蒸馏,生成的氨用硼酸吸收后,用0.01005 mol· L -1 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消耗8.76 mL ,空白试验消耗0.05 mL 。
求(1 )试样中总氮量?( 2 )试样的百分含量?4 、测定某含氮试样,称取试样2.000g消化蒸馏析出的氨用硼酸吸收后,用硫酸标准溶液滴定,消耗8.23 mL 。
另取纯硫酸铵0.6100g加入过量氢氧化钠,蒸馏析出的氨,用硼酸吸收后,用同一硫酸标准溶液滴定,消耗20.00 mL 。
计算试样中N%?M 硫酸铵=132.25、将一试样进行元素分析,所得数据如下:碳氢分析取样21.50mg,燃烧后称得水14.43mg,二氧化碳重60.78mg;克达尔法定氮取样0.1978g消化后直接碱化蒸馏,生成的氨用硼酸吸收后,用0.1015 mol· L -1 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消耗20.95 mL ,空白试验消耗0.12 mL ;试根据以上结果写出化合物的经验式,若此化合物的分子量为93 ± 0.5 ,试推测化合物的分子式,化合物的结构式。
6 、氧瓶燃烧法测定卤素,燃烧分解产物是什么?若燃烧中只有氯元素,吸收液中是否需要加入过氧化氢,为什么?7、汞量法测定卤离子与银量法相比,有何优越性?8、氧瓶燃烧法测定对硝基氯苯中氯含量,在下列情况时,分析结果是偏低还是偏高?为什么?o试样燃烧分解后,吸收液呈黄色;o吸收液以溴酚蓝为指示剂调节酸度时,加入2mL0.5mol· L -1 HNO 3,溶液已呈黄色;o吸收液选用酚酞为指示剂调节酸度,用0.2mol· L -1 HNO 3中和至无色;(4)滴定时未加乙醇;(5)滴定所用硝酸汞标准溶液混浊并有絮状物。
9、氧瓶燃烧法当氯、溴共存或氯、碘共存时,如何分别测定各元素的含量?写出测定原理。
10、氧瓶燃烧分解后,用碘量法测定三碘甲烷中碘元素含量,在下列情况时,分析结果是偏低还是偏高?为什么?(1)试样燃烧分解后,燃烧瓶中有棕色烟雾即打开瓶塞;(2)分解吸收后的溶液用pH=6的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调节pH值;(3)滴加溴水至溶液呈棕色后,立即滴加甲酸至溶液无色;(4)用甲酸除去过量溴时,滴加甲基红指示剂,颜色立即退去,未继续加甲酸;(5)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时,过早加入淀粉指示剂;11、测定对二氯苯含量,称取试样16.7mg,燃烧分解后,用0.01174 0mol· L -1 Hg(NO 3) 2标准溶液滴定,消耗9.58mL,空白消耗标准溶液0.04mL。
计算(1)试样中Cl%;(2)对二氯苯%。
8 有机官能团定量分析1.测定烯基有哪些方法,写出各法测定原理?2.何谓油脂的碘值和溴值?用氯化碘加成法和碘—乙醇溶液法测定时各有哪些影响因素?3.如何配制1L浓度为0.1mol· L -1 的氯化碘溶液?4.用氯化碘加成法测定油脂碘值时,如何判断加入的ICl是否已过量?若试样的碘值为100—120,要求ICl过量1.5倍,测定时加入0.1mol·L -1 ICl 25.00mL,试计算试样的称样量。
5.0.2000g乙烯在20℃,1个大气压下进行加氢反应,反应完全后,测得消耗氢气17.00mL,试求乙烯的含量。
6.用氯化碘加成法测定下列物质:(1)亚麻酸:十八碳三烯[9,12,15]酸(2)亚油酸;十八碳二烯[9,12]酸(3)油酸:十八碳烯-9-酸写出计算烯基和化合物含量的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