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时间的计算(2)第课时
主备老师:组长(核查):备课时间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巩固和认识时间的计算和认识
过程方法:在调查和查阅中培养学生从不同渠道获取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设计时间作息表,让学生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重点经过时间的计算。
难点从分析数据中获得数学信息。
快乐元素渗透点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乐趣。
美育渗透点培养学生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具准备课件()展示台()小黑板()其他:
导学流程
一、快乐导入
1、师:同学们,时间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时间单位,时、分、秒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2、揭示课题:时间和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这节课我们来“学做时间的小主人”。
二、快乐探究
1.筹划:制作作息时间表
2.提出制作要求:
(1)上栏填项目,下栏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相应的时间。
(2)制作好后,同桌交流,说说表中同桌哪些地方比自己设计的合理?有什么建议?
3.制作并交流。
(1)交流填写方法。
点出:有些栏目像起床填一个时刻,有些栏目填的是两个时刻,这是为什么呀?有些学生可能会填:15分,
问:它表示的是什么意思,那你们清楚是在什么时间吃的吗?如果告诉你是早上7:10分开始,猜一猜什么时候结束?如果告诉你7:20吃完,猜一猜,他是什么时候吃早饭的?你怎么知道的?
导学流程
比较:这样的记录和刚才比起来,哪种方法更合理?一般作息时间表上需要填写的是时刻。
(2)交流统计完成家庭作业所需的时间
(3)交流统计每个人的睡眠时间
老师借用了刚才你们所讲的其中一种,上网查询获得,想看吗?参考资料一:你知道吗?为了体力与劳力的恢复以及促进儿童身心的生长发育必须保证睡眠时间。
正常人的睡眠时间应随年龄需要加以区别,新生儿至少一天要睡眠20小时,婴儿需要14~15小时,学前儿童需要12小时,小学生10小时,中学生9小时,大学生与成人一样需要8小时,老年人因新陈代谢减慢,睡眠需要6~7小时。
看了这份资料,你现在再来看,他们的睡眠时间怎么样?
可见,不同的时间段,我们要规划不同的作息时间,我们的作息时间表也应该是不同的。
(4)交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还看到过类似的作息时间吗?(学校,工厂,邮局,医院等都有,我们来欣赏几张)师:如果没有这样的作息时间安排,你们说,会怎么样?(会乱,没有条理性)
看来,制定科学、合理的作息时间可以规范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使我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师:我很高兴看到每位同学的发现,但如果我们不能按照作息时间表上的计划去做,那它也只能是一纸空文。
三、快乐总结
小结:这节课从10:50开始现在是11:28,这节课我们已经上了多长时间?
在这三十多分钟时间里,你学会了些什么?
板书设计时间的计算(2)作息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