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重点专业发展规划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高【2011】9号)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才市场需求,建设特色业,优化专业结构,提升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保持我系矿物加工技术专业可持专续发展,根据学院实际和专业特点,本着客观性、规范性、实效性、可操作性原则,制定本发展规划。
一、专业概况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开办于1999年3月,现在校生378人。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现有专业现有教师7人,副教授1人,讲师3人,具助教3人;平均年龄40岁;具有“双师”职称的教师7人,占教师总人数的100%。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已拥有一支素质较高、梯队结构基本合理、有一定教学科研水平并与我系学科建设、教学、科研工作基本适应的师资队伍,精品课建设,科研项目在我系各专业中名列前茅,为我系各学科的发展以及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近几年,为深化专业建设,实行“双证书”、“多证书”教育,效果较好。
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专业发展受到师资不够,实训条件欠缺的制约。
二、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职业教育教学发展规律。
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宗旨。
以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及教育教学改革,适应制造业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强化特色意识、创新意识,促进人才培养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职业综合素质高,技术应用能力强制造专业人才。
三、目标与思路(一)人才培养规格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面向机械制造行业,将职业目标定位具有从事使用机械产品的设计、制造、运行、维护、维修、技术分析、管理等工作各个环节,每一环节均对应了相应的岗位群,职业目标定位于每一岗位群中要求具有2-5个职位。
本专业的岗位群有:机械零件设计岗位群,主要完成机械零件的制图与识图,机械零件的设计及设计软件的应用;机械零件制造岗位群,本岗位群是核心岗位群,利用手动工具及机床完成对零件的加工及对工艺文件的编制,还包括在零件加工的过程中,对技术软件的使用;机械设备维修岗位群,此岗位群包括设备的维修与检测,设备的日常维护与保养。
1.职业技能素质要求(1)扎实的工程识图与绘图能力(2)中等复杂零件的设计能力(3)中等复杂零件的制造加工能力(4)常见机械设备故障检测、维修能力(5)生产组织与管理能力(6)钳工、车工等工种的中级以上职业资格水平考试、实践动手能力。
(7)CAD/CAM综合应用能力(8)一定自学、工具应用、技术文件写作表达能力、沟通与团队协作能力。
2.毕业要求(1)普通高校专科毕业证书(2)计算机能力要求获取计算机应用能力一级证书(3)外语能力要求达到学校职业英语能力标准(4)获取本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当)之一职业资格证书(二)专业规模(三)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更加深入的校企合作,专业融入产业。
与合作企业共建、共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将合作单位的产品引入校内实训教学中,学生实训按照企业产品图纸、技术工艺文件和质量标准进行生产性实训,使学生实训成为企业生产链的一环。
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加强与企业的横向联系,面向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将教师的科研项目、技术攻关项目、新工艺应用项目等引入实训中,大力加强具有真实工程背景性的实训。
校外实习与校内实训有机结合与互补,建立健全与工学结合相适应的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的顶岗实习管理模式、考核评价体系,为顶岗实习合格的学生发放工作经历证书。
以生产性教学工厂为依托,全面推行以生产性实训为特征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加大生产性实习比例。
充分利用个生产性教学工厂、9个校外实训基地等优越条件,使学生直接参与生产过程,使生产性实训占实践课时80%以上。
生产性教学工厂可同时接纳100名学生直接参与新产品的开发、零部件加工、整机装配与调试等生产活动;9个校外实训基地可同时容纳200名学生进行顶岗实习,提升学生实践、创新、创业能力。
教学工厂进行真实工作环境的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
实训实习期间,由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全程跟踪指导,将工学结合紧密的课程带到工厂,有针对性地进行授课,聘请企业的技术人员共同制订训练课程内容和计划,充分利用企业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提高授课效率。
同时,将毕业设计课题与企业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完成毕业设计。
通过对专业课程的科学分类,构建2年在校内为主完成的课程与1年在生产性实习过程中完成课程的课程体系。
——加大“订单式”培养力度,在与公司、等大型企业合作的基础上,扩大合作范围,“订单式”培养学生人数从80人提高到200人左右。
(四)师资队伍建设1.建设目标紧密围绕打造示范专业和为现代制造业基地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目标要求,建设一支由具有解决行业技术难题的大师、具有较高设备操作技能的技师和高级技师、具有较高专业理论水平的学者以及一批能够熟练讲授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能手组成的专业教学团队。
到2014年使本专业的高级职称教师比例达到30%以上、硕士学位教师比例达到40%、具有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教师比例达到95%以上、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80%以上,聘请20名以上企业、行业技术专家或能工巧匠担任专业兼职教师、具有2个月企业顶岗实践经历教师比例达到100%、专兼职教师比例基本达到1:1。
2.具体建设规划专职专任教师结构规划表表3师资队伍培训进修规划3.“双师型”教师培养建设建立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增加每一位教师的企业生产一线工作经历。
80%以上专任教师开展了面向企业的科技服务,建立机制保证教师每两年到企业参加专业实践锻炼的时间不少于2个月。
通过实施岗位培训、技能培训、下厂锻炼、科研与技术合作和科技服务等措施,使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要达到专业教师总数的85%以上。
4.教学名师及教学团队建设专业带头人培养在现有1名专业带头人的基础上,再从唐山市新世纪节能自动化研究所聘请2名高级职称,科研能力、管理能力较强,掌握先进制造技术的人员,通过2年培养成为专业带头人。
(1)培养方式出国考察、进修,学习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掌握本专业的教育发展的最新动态;国内知名院校参观,访问,参加有关学术研讨会议,掌握制造业发展动态;参加企业的生产管理,承担企业科研项目,随时掌握制造业对专业人才技能要求。
(2)预期效果通过培养,专业带头人能够指导符合岗位能力要求的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体系改革,承担精品课程建设与“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工作,具备科研课题的研究能力,开展企业项目的开发工作,担任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工作。
教学团队建设见表2,教学团队建设规划5.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从合作企业、行业中聘请能工巧匠型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
聘请20名企业兼职教师担任实践教学指导和专业课程教学,聘请行业、企业专家每年为专业学生作讲座、报告等,为学生和教师传授新技术、新工艺及行业发展趋势,讲授企业管理理念、企业文化、职业精神等。
到2012年底使教师的专兼比例达到1:1以上。
(五)实践教学条件建设1.建设目标实训基地建设包括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在现有的基础上,以学生实训、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教育为主,兼顾企业员工与社会人员培训、教师实践锻炼、科技服务、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等,达到具有示范性、辐射性的综合生产性实训基地。
与开滦集团共同建设与管理,不断增加硬件数量,扩展实训内容和项目,加强内涵建设,形成企业文化。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增加实训基地数量,完善校外实训管理体系,建立互惠互利长效机制。
2.建设内容(1)扩建CAD/CAM实训室:建成后具有计算机200台,可以容纳6个班学生使用、pro-E、AUTOCAD等软件同时进行产品造型、图纸设计、数控编程、数控加工仿真实训综合实训等;同时可以为学生开展CAD/CAM “双证书”培训和对外科技服务与培训等工作。
与Cimatron公司合作,对现有3个专业机房的CAD/CAM等应用软件进行升级。
在现有基础上,新增Cimatron软件1套(55节点)、Pro/E软件2套(110节点),满足机械设计和仿真实训的需要,同时面向社会进行Cimatron等软件培训,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2)扩建数控实训室:在现在数控实训室基础上,通过增加刀具几何角度修磨测量和数控维修实训装置,完善数控实训项目种类,可以系统开展数控加工实训与数控设备的运行、维护与操作训练。
与劳动保障局联合建立数控技能鉴定中心,开展数控技能“双证书”培训;可以开展产品数控加工和对外科技服务与培训等工作。
(3)新建在国内高职院校中处于领先位置的热处理实训室1个。
增加真空热处理炉、数字式智能显微硬度计、洛式表面硬度计、金相试样切割机、电子万能试验机等设备13套,多媒体设备1套。
通过对工程材料的组织、性能及热处理工艺等方面的分析训练,使学生熟知热处理工艺,提高学生的机械加工工艺水平,并为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进行相关项目技术开发提供支持。
(4)新建材料成型实验室。
增加交流弧焊机11台,氩弧焊机5台,气体保护焊机1台,自动埋弧焊机1台,半自动C02弧焊机1台,微束等离子弧焊机1台,点焊机1台,空气等离子切焊机1台,数控切割机1台。
主要进行焊接技能训练、焊接中、高级工技能鉴定、对外科技与培训服务等功能。
3.具体建设规划(1)校内实践基地建设表4 校内实践基地一览表(2)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校外顶岗实习是专业人才培养过程的一个环节,要实现校外顶岗实习与校内生产性实训的有机衔接与融通,按照互补原则有计划选定顶岗的岗位、顶岗内容,建立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校企合作机制,企业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岗位,为教师提供下厂锻炼项目,并实施对学生和教师的管理与考核;学校为企业开展科技服务、职工培训等;联合开展科研、新产品开发、科技攻关和新工艺、新技术应用。
与企业联合制定顶岗实训计划及要求、管理体制、考核与评价标准,共同管理学生顶岗实习。
机械制设计与制造专业现有5个校外实习基地:开滦集团赵各庄矿业分公司、开滦有限责任公司机电总厂、开滦集团蔚州矿业分公司、开滦集团林南仓矿业分公司、开滦集团东欢坨矿业分公司。
顶岗实习基地还包括: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迁安中化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满足学生顶岗实训需要。
预计再建4个校外实习基地,使学生的基本技能、机械制造工艺等技能得到提高,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
实验实训条件硬件建设项目完成后,将支撑《数控技术》、《机械制造技术》CAD/CAM 等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践教学;完成学生工业认知及金属切削加工、钳加工基本技能和机械装配与维修、三维实体设计等实践教学任务,使学生参与包装机械、数控机床、台式钻床、机床附件的设计、加工、装配、调试等生产性实训,使生产性实训比例达到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