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教学小窍门
兴华小学解丹
一、讲故事,激发学习兴趣.
讲故事是一年级孩子最感兴趣的事。
在拼音教学中编故事必须去思考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围绕知识点,把知识形象化、趣味化,使其便于记忆。
(一)利用书中情境图来编故事。
如学习“gkh”一课时,老师就可以根据情境图来编故事。
有一天,小红和小明去公园玩,,他们走累了,坐在椅子上边休息边喝水,欣赏着周围美丽的景色。
天空中小鸽子嘴里衔着柳枝飞来飞去。
小河中可爱的小蝌蚪在游来游去。
这时,小红说:“小明,咱们的周围藏着拼音呢,咱们一起来找一找吧。
”学生听到这一定会兴趣盎然,老师再从形象的插图中抽象出声母“gkh”,结合喝水的喝,鸽子的鸽,蝌蚪的蝌进行发音指导。
美丽的插图和生动的故事一定会刺激孩子的感官,引起他们的注意,使他们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针对课文难点编故事。
yi wu yu是学生最先接触的整体认读音节,学生开始学习会有困难,老师可以把它们串变成一个小故事:有一天,i u ü三个小朋友去公园玩,公园里人特别多,他们三个走散了,这时小i碰见了大y,着急地说:“哥哥哥哥,你看见我的朋友了吗?”大y说“没有呀”,小i说“怎么办呢?我找不到出口了。
”大y说“别着急,我带你去大门口吧,也许能碰见你的朋友呢!”于是大y就带着小i一起走。
他们组成了整体认读音节y i。
这时小u也遇见了大w,大w带着小u一起走,他们组成了整体认读音节w u。
大y和小i走到一片草地的时候,发现了小ü正蹲在地上呜呜哭,他们连忙跑过去,小ü一看见是小i,扑到他怀里,哭的更凶了。
大y说“别哭了,这不是找到朋友了吗?我送你们回家吧。
”于是打y 和小ü拉上了手,大y说“小ü,你把眼泪擦干,我就带你走。
”于是小ü把眼泪擦干了,他们组成了整体认读音节yu.(老师板书时要有擦两点的过程)。
就这样,他们继续往前走。
在公园门口和朋友会合了。
这样三个整体认读音节就在有趣的故事中呈现出来了,孩子不会觉得枯燥。
每次给孩子们讲这个故事的时候,他们都听得聚精会神,老师还要善于用表情动作来吸引学生,语言要生动活泼,学生只有在积极的状态下才学的更快。
教材中可以利用的插图还有很多,老师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己编些简单的小故事,有利于孩子学习拼音,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启发想象,让拼音活起来
拼音符号是一个个抽象的符号,让学生直接记忆那么多抽象符号,抽象的拼音规则,比较困难的。
低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是占主导地位的,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想像,让学生把拼音符号想象成一个个具体的事物或图形,让学生用他喜欢的事物来帮助记忆字母形状。
如可以让学生自己观察:f像什么?l像什么?孩子能说出来许多。
然后老师可以把学生说的内容编成儿歌来记忆。
学习ao ou iu ,可以自己找图片制作简单的课件:冬天到了,孩子们穿上厚厚的棉袄到河边看游泳健儿游泳,几只海鸥飞过,好像在为他们喊“加油”。
教师可借用情境图编成语境儿歌记忆发音,比如:厚厚棉袄ao ao ao,一只海鸥ou ou ou,游泳健儿iu iu iu。
在学习四声的时候,让学生单独记忆有一定困难,可以把它们组成词语,赋予一定的意义,学生学起来就轻松多了。
如:在进行b p m f 拼读教学时,学了音节“ba”后,教师可放手让学生说出一些口语词汇。
学生说出:八哥、八人、拔萝卜、拔枪、打靶、爸爸等词语。
在学生眼里,拼音字母一个个活了起来,让孩子觉得提起每个字母都能联想到一种事物,这些枯燥的字母就有了生命,孩子记起来就更加容易了。
三、易混淆的字母,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区分
bdpq是非常易混淆的字母。
有的老师常喜欢用比较法,学完d以后,有的老师急于将d与b相比较,其实这样只会越比越糟糕。
因为刚学完d后,学生对d 的印象还不够深刻,过早进行比较使现学的知识与学生头脑中的原有知识就会发生混淆。
我觉得可以这样做:首先,在教学单个声母时,反复让学生认读声母,强化b d的半圆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然后,安排一些生动有效的游戏。
复习“b、p、d、q”时,启发学生思考:怎样用简单的动作来演示这四个字母的样子?启发学生自己比较,想象,可以用手指来比,也可以用肢体来表示。
如:大拇指向上,左手b来右手d。
大拇指向下,左手p来右手q。
还可以借助图画,比如一提到b就想起收音机,一提到p就想起小旗等。
还可以编成儿歌来记忆:右下半圆bbb,下半圆ddd,右上半圆ppp,左上半圆 qqq。
还可以给孩子一根剪好的绳子,家长和孩子合作来完成bpdq,在动手做一做的过程中,孩子玩的开心,兴趣浓厚,自然就能记住了
这个过程不要由老师全部去教,而是让孩子们自己想办法解决,要相信孩子有这个能力然后老师可以进行指导,这样孩子才能记忆更深刻。
在说、做、玩中掌握这些抽象的字母。
四、音节的拼读
(一)对于两拼音节,大家比较熟悉的一个拼读诀窍就是“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如b-a→ba d-a→da ……这样拼读十几个之后,自然成为熟练的顺口溜,成为歌诀式的拼读。
开头几个,教师可以领读,后面的几个,就可以让儿童按顺口溜的规律“溜”下去。
这样的拼读方式就像背诵歌诀似的,看起来好像很笨,其实是对孩子语感的培养。
初学拼读时,老师的嘴型要夸张一些,让学生看清楚最好。
需要指出的是,这个方法只能在开始练习拼读时使用,等拼得熟练了就要及时打乱顺序拼读。
(二)利用好已有的语音储备,直接切入拼读难点
六岁的孩子入学前已会说很多话了。
从拼音角度来讲,他们已经会发很多音节的音了,但是他们并不知道和理解为什么要分解音节。
如看见一丛草,他们认识是草(cao),却不会将草(cao)分出声母c,韵母ao。
更不会有意识地将声母和韵母连成音节进行四声拼读,因此字音(音节)的拼读成了孩子们拼音入门的学习难点。
教师可以调用孩子已有的语音储备,直接切入音节拼读难点。
例如:学习汉语拼音中的三拼音节,可以借助他们已有的经验。
如:学拼gua guo hua huo,依次出示一个西瓜、一口锅、一朵花、一堆火等图片,先请孩子们认一认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事物,说一说它们的名称(实际上已调用他们原有的“语音储备”),然后引导学生:想一想,它们是怎么拼出来的?让学生自己试着拼一拼。
然后老师指导,找拼得好的同学展示,领读。
这四个音节加上声调就能变成别的字音,让学生练习拼读四声,再组词或者说一句话。
这种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过程就是根据学生的语音储备进行的,这样能帮助学生降低学习新知的难度。
总之,拼音教学的方法需要我们来创造,只要我们善于把干巴巴的抽象符号变活,善于寻找规律,善于抓住儿童年龄特征,就可以使初入学儿童爱学、学好汉语拼音,为识汉字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为儿童提早踏上知识的宝塔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