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颠覆式创新--读书笔记资料

最新颠覆式创新--读书笔记资料

作者上来就提到了哥德尔第一定律:任何一个系统凡是自治的必是不完全的,意识说凡是内部逻辑完全自治的系统,一定存在自身的边界,一旦越过边界,这套体系就失效了。

所以说,我们要敢于对现有的体系提出质疑,没有任何一个体系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关于这个理论的证明,作者举了哥白尼推翻“地心说”的例子,然后得出一句话:原有体系内的叫常识,体系边界之外式见识,见识比常识更重要。

同样对于工商业管理时代来说,它也有边界,边界可能是互联网思维或者互联网文明,而颠覆式创新研习社的目的就是为了探索并突破其边界。

具体方法有两种:第一寻找这个时代的异端,第二努力验证这个时代的生存结构和思维模式。

作者又给了一个隐喻,关于打补丁和换操作系统,国美、苏宁之争是打补丁,而国美、苏宁与京东、淘宝之争是换操作系统。

而研习社本身的目的是如何让大家进入到互联网的操作系统之中。

本文主要讨论两个主题:颠覆式创新—大公司的窘境(一个工具)+互联网思维—工商管理的窘境(一种思维)。

第一部分:颠覆式创新1)任何价值网都存在失效的边界作者通过计算机的发展史:大型计算机(IBM)-小型计算机(DEC)-台式电脑(HP)-笔记本(联想)-手持设备(苹果),以及计算机的各个发展阶段所对应的主流公司都在不停变化者,发现一些惊人相似且不停上演的规律:企业把别人颠覆,结果却又被别人颠覆。

作者结合计算机发展过程中总结出来两个现象:第一,在某个逻辑体系之内,领先企业总是能赢。

第二,在这个逻辑体系之外,或者在另外一个逻辑体系里边,新兴的企业机会更大。

这些现象和规律说明一个道理:任何一个价值网都存在失效的边界。

(价值网的概念来自于创新者的窘境,指的是一种大环境,企业正式在这个大环境下确定客户的需求,并对此采取措施,解决问题,征求客户的意见,应对竞争对手,并争取利润最大化。

)其实有的时候表面看是企业是企业的竞争,其实是不同价值网的竞争,比如诺基亚和苹果、淘宝和国美等。

价值网本身是逻辑自治的,在价值网之外就是一个巨大的黑洞—“创新者的窘境”。

《创新者的窘境》是乔布斯最喜欢的书,其中有这两两句话“就算我们把每件事情都做对了,仍可能错失城池。

面对新技术和新市场,往往导致失败的,恰好是完美无瑕的管理”。

也就是说,在新的价值网里,如果按照旧的价值逻辑来做,即使每件事情都对,仍可能失败。

场。

第四象限是大公司边界之外的地方,是上帝恩赐的唯一机会。

持续性技术有两个特征:第一,持续性改善原有产品性能。

第二,技术进步的速度一定超过市场的需求。

这就意味着,当原有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一定会超出用户的需求,从而失去了改善的意义。

破坏性创新业有两个特性:第一,一方面降低原有的性能指标,不求改善、提高原有的主流性能特征。

第二,进入到新的改善曲线,这个新的性能改善通常更方便、更简单、更便宜、更小、更容易操作,作为破坏性创新的通路。

注:颠覆式创新等于破坏性创新,而破坏性创新也不能与突破性技术3)颠覆式创新的秘密是“技术加速进步”作者研究了一个案例—就是硬盘行业的案例。

该行业持续性创新出现了111次,而破坏性创新只有5次。

而每次破坏性创新出现都是在小公司,这个足以说明大公司的破坏性创新不足。

作者提到了王东岳的一句话:“一切学问的本质上都是逻辑证明”,而逻辑证明大致分为两类:实证研究和逻辑推理。

为了解释硬盘的现象,作者提到了“简一律”,而其中的一指的就是“技术的加速进步”,当技术达到某个奇点之后会变成指数增长。

持续性技术最终的性能进步速度会超过市场所需要的性能,我们通常称之为“技术进步的边际效应递减”,因此从持续性技术的角度必然会出现两个趋势:技术越来越高级,产品越来越复杂;客户必然越来越高端,定位必然越来越高大上。

也就是说,有一股向上的力量推动持续性技术公司往更高的技术发展,势不可挡,但是最终,他们会困于技术的牢笼,无法挣脱破坏性技术,关注的是低端用户,通过更简单、更方便、更便宜、更可控的产品,开启一个巨大的低端市场。

另外虽然破坏性技术始于低端,但是他会进步的,最终会赶上持续技术带来的性能进步。

其要点其实是“不同”,说白了就是从技术进步到产品功能进步。

那么大公司是否可以主动回到低端呢?事实上,在增长压力的驱动下,理性的公司都会关注高利润的提案,所以大公司不会主动回到低端。

因此破坏性创新是大公司的盲区。

第二部分:小公司如何打败大公司4)从第四象限逆袭,与其更好,不如不同67%的小公司悬着在第一象限跟巨头直接竞争,然后成功率只有6%。

而如果从第四象限进入,那么成功了率有37%。

比如腾讯做搜索和搜狗的搜索,一个失败了而另外一个花了腾讯1/3的钱却成功了。

去哪网的CEO有一句话:所有的忙碌都是为了躲避思考,雷军也说过:不要用战术的勤奋隐藏战略的懒惰。

他们其实都在说明,对于破坏性创新需要冷静思考,足够的智慧,这样我们才能找到合适的切入点。

智慧比勇气更重要,勇气让我们敢于进入第一象限,而智慧能够让我们进入到第四象限,用不同的产品和营销方式做事情。

关于这个问题,阿里、腾讯以及网易都有失败的产品经理,淘宝的来往、腾讯的拍拍、网易的易信是很好的例子。

然后作者有举一个好未来和新东方竞争的正面例子。

那么我们从哪里开始寻找不同呢?主要有两点:不同的产品和不同的市场。

这是破坏性创新的两条路。

5)产品破坏性创新大公司做的产品通常问题是“繁”,而且这个问题几乎解决不了。

例如房子里的家具,只会越来越多、越来越乱。

其背后有两个哲理:第一,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是一个势,所以大公司产品一定越来复杂,技术越来越高级,客户越来越高端。

小公司的制胜之道在于,如何从A价值网(小公司在的)转到B价值网(大公司在的)?首先再说明一下价值网的概念,价值网有两个基本属性:特定的产品性能属性和特定的成本结构属性,因此基于这两个属性,作者提出了大道至简,其包含两部分:产品至简和成本至简。

产品至简,有两句话:第一,从麻烦到方便;第二,从复杂到简洁。

推荐一部书叫疯狂的简洁。

例如乔布斯做IPOD的时候,要求任何一个功能按键不能超过3次。

成本至简,第一,从贵到便宜;第二,从收费到免费。

小米追求就是零库存+零渠道费+零营销费,但是如何盈利呢?首先要想毛利率为零,必须要有二次打击能力。

要想有免费模式,必须有延伸的价值链,否则是不能生存的。

比亚马逊可以免费送kindle,但是靠卖电子书赚钱。

总体来说要实现产品创新,那么就必须做到要么方便,要么便宜。

作者又举了360杀毒软件、微信打败微博、微博打败博客的例子。

最后得出,简单、便宜的力量是符合人类贪嗔痴的等人性弱点的。

6)市场破坏性创新破坏性创新有两种市场策略:一种叫“低端市场颠覆性策略”,俗称“屌丝逆袭”。

另一种叫“新市场颠覆策略”,或曰“跨界打劫”。

对于“屌丝逆袭”,作者举了一个小型钢厂打败大型钢厂的例子,主要小钢厂刚开始从低端进入的,做的是大钢厂觉得不赚钱的低端货。

三星刚开始也是以低端品牌进入到巴西、中国、印度等市场的,最后颠覆了日企。

7)从芯片看颠覆式创新Intel通过持续性创新和微软结合,称霸了整个芯片行业,AMD直接进入第一现象竞争,一直竞争不过。

而ARM尝试从第四象限切入,却变成了Intel最大的威胁。

8)不对称竞争:非主流才是未来破坏性创新PK 持续性创新,从思维层面思考,有两个角度:主流和异端,进步与保守非主流:颠覆性的技术往往来自于非主流,他们开始时的时候质量差,向小玩意儿,风险也很高。

而这些低质量、高风险、低利润率、小市场、非证实等特性就是未来的关键所在。

“主流必将衰亡,异端必将兴起”,如果你的公司已经成为主流,一定要开始自我攻击,从边缘市场进行攻击,是大公司唯一活下去的机会。

进步与保守:持续性进步的核心是进步论,而破坏性创新是保守论。

持续性技术核心是better,更高、更快、更强,这就是进步论。

而破坏性创新是different,反其道而行之。

在主流市场搞不过,我在新兴市场寻求突破。

有一个理论叫“大爆炸式创新”:“破坏性创新”是小玩意,刚开始满足低端市场的要求,当到达一个点时,它会加速进步。

《奇点临近》的一个核心观点是人脑的计算速度是固定的,而计算机再不停进步,总有一天会被其取代。

结合王东岳提到的理论,从生物演化史看:从低级向高级的演变是单向的,而且是加速的,越原始的阶段越稳定,越现金的阶段越动荡。

由此,可以引导出三种生成模式:耕耘传统-低维:低维市场里的竞争,比较稳定,变化周期慢。

科技爆炸-高维:追随、引领科技爆发。

混搭新旧-降维:把高维的东西引入到低维市场,这是破坏性创新的生成方式。

针对降维,有小米手机和雕爷牛腩的例子。

降维有两种方式,其中有一种就是把高势能引入低势能市场。

因为低势能市场稳定,周期长,高势能进去会比较领先。

9)巨头阴影下的“简单”生长猎豹和颠覆式创新大师周鸿祎领导的360的战争,并最终通过通过简单取得了胜利。

傅盛说,人面对新事物有两种心态:筛子心态和空杯心态,而我们所有人基本用的都是筛子心态,你只能听到你想听到的,你只同意你想同意的东西。

大多数喜欢用怀疑、否定的心态。

用老罗的话,就是用否定别人的方式把自己的失败合理化掉,然后心安理得去失败。

所以空杯心态太重要了。

傅盛应雷军要求加入金山之后做了几件事情:第一,边缘切入,他放弃了金山卫士(360卫士大强),把最优秀的人力全部投入到毒霸上面。

这次典型的颠覆式创新(1)选择边缘市场:杀毒(2)改变成本结构:永久免费;(3)改变性能属性:世界首款纯云端杀毒。

(4)改变组织架构:团队拆分成几个独立完成项目的小组。

第二,单点极致。

在国内平不过360,所以傅盛决定全力做移动、全力做清理、全力去海外,越来越聚焦。

对此傅盛在演讲中提到,今天这个时代只要做好一件事情就能改变世界,哪怕这个事很小,你只要做得足够深,就可以改变世界。

第三,以点带面。

工业时代是以体系促单品,而互联网时代是以单品带体系。

互联网的核心就是做好火车头,通过火车头带动一列豪华列车,这个就是所谓的火车头理论。

比如360通过安全卫士带动一系列产品:浏览器、导航灯。

小米通过手机,带动电视和其他东西。

第三部分:工商管理的窘境10)任何文明都存在“遮蔽效应”王东岳说过:人类思境的任何一次重大扩展都是大尺度的扩展。

最大的颠覆不是企业对企业的颠覆而是时代被时代的颠覆,比如农业时代被工商业时代颠覆。

加入互联网时代已经颠覆了工商业时代,那么在大的时代背景下,作为沧海一粟的我们该如何做呢?这里要提到文明的三要素:第一,生存结构,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生存机构;第二,由于特定的生存机构,人们会养成特定的思维方式;第三,一旦形成特定的思维方式,它同时也会对人产生遮蔽效应,人们很难从既定的思维模式中走出来。

比如农业时代很厉害的中国,在工商业时代却挨打。

工商业时代最主流的管理方式是基于泰勒的科学管理,但是在互联网时代该方式却陷入了遮蔽盲区,原因是由于内部逻辑自治,那么他就会获得一个合理性,而该合理性使得我们不能突破这个事物本身的窘境,这个就是合理性遮蔽盲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