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生行为与人文素养共66页文档

医生行为与人文素养共66页文档

• “千万不要追求既不适合于医生又不适合于病人 的技术和方法,尽管这些技术和方法在别人眼里 显的很重要。”
--- 裘法祖(医学家)
• 医学有很大的局限性——解剖有变异,生理 有动态,同病有差别,不可能完全用各种数据 和结果去解释患者的病征或“生活体验”
• 医学的特点是研究人类自身,而人类自身 未知数最多。
• 有时,医学+人=好医生。“医”的结构 内有一个“人”字,一撇是技术的医学, 一捺是人文的医学。
• 有时,医学+人=商人。 • 更可怕的是:医学+人=魔鬼。
医生的情怀
• 克已:撇开单纯的个人利益 • 利人:维护和促进病人利益 • 同情:体验并解除病人痛苦 • 正直:一视同仁,奉献事业 • 公允:虚怀若谷,兼听则明
医疗有很大的风险性——医疗的特点是 在活的人体上施行诊断和治疗,容易误 诊。
一个1%的疏忽、误诊,就意味着病人要 承担100%的后果和痛苦。
误诊的主要原因有4点:
一、医生经验不足,新医生不认识老病种。 二、医生问诊及检查不细致。 三、医生过分依赖或迷信辅助检查结果。 四、医生未选择特异性检查项目等等。
医学人文语录
在我看来,医学是一门以心灵温暖心灵 的科学。做个普通医生不难,但若想做一 个深受病人、家属信任和同行、同道尊重 的好医生不容易。这里面既有医术问题, 又有医风、医德问题。德才兼备并经常为 病人和家属排忧解难的医生,才称得上是 好医生。
——中国科学院院士、医学家吴英恺教授 如此阐释他对医学科学和医生职业的理解
• 科学原则 — 针对病情:疾病的病理、生 理、治疗方法,技术路线
• 人文原则 — 针对人情:病人的心理、意 愿、生活质量,个人与家人需求
成长名医3阶段
• 知识本位 • 能力本位 • 人格本位
诊治方式的选择要兼顾双方
• 医生—最有把握的方式 • 病人—最情愿的方式
• 既要保证治疗的有效性,也要保证诊治的安全性
一位医生应该明白,世上其实没有灵 丹妙药,要医好病人的病,最有效的药物 就是用心。病人不是物件,是活生生的人。 文章写不好可以重写,实验做不好可以重 来,唯有病人的生命失不复得。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专家 凌锋认为,一位医生首先要敬畏生命,用心对待 生命,而后才能有所建树
信任和配合是病人给医生最大的恩惠。 病人承受着各种痛苦和风险,他们把生命托 付给医生。这种托付是医生无与伦比的光荣 和责任,也赋予了医生施展才华和能力的机 会。医生通过医疗手段解除或缓解了病人的 痛苦,自己也积累了经验。是病人的痛苦和 忍耐让医生获得一次次经验,这种恩情是难 以回报的。
• 病理学家Ackerman AB讲了他的一个梦。他梦 见组织切片开口说话:“白天你们这个人说我是 这个病,那个人说我是那个病,其实我就是我。” 这可能是对疾病诊断、治疗金标准最好的解释。
医学怎么样?医生是什么?
• 医学是刚刚咿呀说话的孩子 • 医学+人=医务人员。医务人员可以是
好医生,也可以是坏医生,甚至有可能 被人称为“白狼”,五花八门。 • 医院不应该只是“机器+人+药”的组 合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DOI:10.1056/NEJMoa0404525), in Print April 6
• 医务人员要有勇 气说出这样的话, 要对一般的方法、 期望或要求有正 视和颠覆的襟怀 和胆识。
医学或医生的允诺
• 宁愿怀疑,切勿允诺
• 金标准问题--我就是我!!
——山西大同市第二人民医院医生陈鸿钧认 为,医生不应该忘记病人的恩情
“爱”字里面有一颗心。对于一位好 医生来说,这颗心踏踏实实、认认真真, 这颗心淡泊名利、执著朴实,这颗心平易 近人、温柔谦和。这颗心可以很小,小得 只剩下他的病人;这颗心也可以很大,大 得可以包容下所有的艰辛和快乐。
——北京大学医学部学生胡君在临床实习 期间,深深感动于医生这个角色的人性力量。她 说,医生对人生的积极态度概括起来就是一个 “爱”字
医学不是纯科学
纯科学、纯自然观念将导致医疗 工作的机械唯物论,存在主义。
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大致可分为 三种科学类型:
– 严谨意义的科学,如数学。成才的年龄在30 岁左右。
– 需要附加条件的科学,如物理学。成才年龄 在40岁左右。
– 无固定规律的科学,即医学。成才的周期最 长,也最难成才。医生的成长一般而言需要 经过30年的努力,才能够从必然王国走向自 由王国,50岁之前一般难以堪称医学家。
(AT NY SALANACK LAKE)
规范就是双黄线
误诊是不可避免的
调查表明
总误诊率
27.8%
肿瘤、结核 40%
子宫内膜异位症 60%
• 治疗并不总意味着治愈疾病,有时意 味着同情与体恤---减轻痛苦
• 医生的注意力要集中到病人的体验上, 而不应集中到疾病的过程
有些“病”(至少60余种) 没有必要采取什么方法去治疗 没有确凿的证据说明有什么方法有效 也许不治疗比用什么方法去治疗更备的知识基础 • 优秀的思维品质 • 有效的工作方法 • 和谐的相互关系 • 健康的身心状态
医生与病人:上帝?老师?
医院不是商店 患者不是为医院创造利润的始作俑者, 而是接受医方施予拯救和帮助的人。 患者是上帝显然经不起推敲和考究。 把患者比喻成上帝是天大的谎言。
----健康报·医学论坛
• 第一个10年:从理论到实践 验证的过程。“前10年是关键,实践、
思考、知识三者缺一不可。一生能否取得成 功主要取决于前10年。”——吴阶平 • 第二个10年:从实践到理论
实践、思考、对照、验证、质疑、体会
• 第三个10年:总结出自己的理论,分化期: 继续深入思考
应付临床,放弃追求
疾病的诊治要遵循两个原则
• 敬畏生命——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
• 敬畏病人——她把生命交给你,她是你的 老师
• 敬畏医学——一个未知数最多的领域,具 有无穷的乐趣
• 有时,去治愈to cure sometimes • 常常,去帮助to relieve often • 总是,去安慰to comfort always
——特鲁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