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移动医疗有哪些商业模式

移动医疗有哪些商业模式

移动医疗有哪些商业模式?对中国医疗服务的普遍不满奠定了移动医疗产业的现实基础。

随着4G通信技术的成熟和普及,移动医疗成为大势所趋。

从预防到看病、就医、恢复,移动医疗存在巨大的产业空间,但是这个过程必须要有医生的专业指导。

移动医疗行业是需要专业知识的慢热型行业。

(在大多数人对移动医疗设备/应用感到习以为常,并且认识到使用这些设备/应用的价值之前,还需要一段时间,而且这个行业也需要时间被重新定义。

)无论从哪个方向深入探寻商业模式,由于医生资源仍旧牢牢束缚在公立医院的高墙之内,因此移动医疗公司真正核心的问题是如何撬动这块资源。

现在的消费型移动医疗设备,大多集中于某些简单数据的监测与记录上,缺乏对数据的深度挖掘,互动性较差。

更为重要的是,目前市面上的多数移动医疗企业均未解决一个最为核心的问题:不论是慢性病的管理还是为客户提供远程医疗,所有数据的最终接收端应为医生。

但由于我国公立医院医生尚未得到根本性的解放,医生很难通过这些移动医疗为客户提供详细充足的专业建议。

“中国的医院是最具有互联网思维的,它的入口,就是门诊挂号,几乎是免费的,而它的盈利模式在于检查和开药。

”张强医生表示,越来越多的医生与医院慢慢形成了平等的关系,这使得医生得以有更多的精力去关注患者的需求,也让患者对于医疗服务的质量和便捷性有了更高的要求,这也反过来给移动医疗提供了服务空间。

国务院《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7月1日施行,不少医生对改革持较乐观态度。

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巡视员廖新波形容,医生由单位人转化为社会人自由流动,是很多医生翘首企盼的。

“既能体现医生的价值,又能使患者接受更好的医疗服务”。

编制松绑的趋势不可逆转。

回到移动医疗商业模式的话题上来,选择不同的切入口,就会有不同的商业模式,想在移动医疗领域分一杯羹的大有人在!Google 谷歌-Google Fit佩奇和布林(谷歌两位创始人)小心谨慎的涉足这一监管十分严格的市场,但谷歌这次将重点放在健身和营养方面。

Apple苹果-苹果或将挽救你的生命或许将在iOS 8系统中主打健康和医疗,开发利用iWatch对用户血液流动进行监测的硬件以及软件,这一功能可实现对用户心脏病发作进行预测,并及时发出警报,拨打急救电话。

据了解苹果已经开始招聘健康及医疗方面的专家,在未来穿戴设备不仅能够让通讯更加便捷,在健康方面会对用户提供更大的帮助。

iWatch是一款着重关注健康管理的设备,功能相对专一。

通过系统的数据管理个人健康情况。

苹果与掌管全美51%病人记录的Epic机构合作,开始消化超过全美一半病患的健康数据。

同时,医生也将能够监控这些患者的状况。

出诊前点点Epic的标签就能知道病人血压,这会受到内科医生的欢迎”Qualcomm高通-Qualcomm Life2011年年底投资1亿美元成立高通生命(Qualcomm Life)公司,旗下并设有高通生命基金会(Qualcomm Life Fund)与谘询委员会,以1,000万美元赞助医疗电子创新竞赛,以收集医界、学界以及制造商各方建议。

高通生命的商业模式不像母公司高通以授权金为主要收入来源,推出两大医疗产品,其一为2net 传感器集线器(Sensor Hub),其二则为医疗用无线通讯模组,并整并两者于2net医疗平台中。

据了解,高通生命的传感器集线器与内部的无线通讯模组,皆已通过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并符合《健康保险可携与责任法》(HIPAA)等产品认证,目前已量产上市。

Inter英特尔-健康联盟与IBM、飞利浦(Philips)发起Continua健康联盟(Continua Health Alliance),并与GE 合资2.5亿美元,投入居家与远程照护等技术研发,以获得其销售通路资源;去年英特尔收购英飞凌(Infineon)无线部门,以获得其无线通讯技术,未来其于移动医疗的攻势值得进一步观察。

意法半导体(ST)拓展医疗用32位元微控制器产品线,于该产品线中导入ARM Cortex-M0架构,以提供低耗电的产品选择,当前主要瞄准智能型手机与移动医疗结合的应用商机,该公司已与手机原始设计制造商洽谈合作机会。

市场上有一大类面向消费者的健康移动应用,通过一个可佩带的硬件,监测心率、饮食、运动、睡眠等生理参数。

当前的商业模式主要是面向消费者的硬件销售。

如果智能手机行业巨头能够为健康和健身数据打造平台,硬件为先的移动医疗公司便会陷入困境。

可穿戴设备有许多基本功能,包括追踪跑步距离、心率等,但这将成为智能手机或者智能手表的标配,智能手机系统平台能提供更简洁、更无缝的体验。

或许看到了瓶颈,耐克已决定停止生产Fuelband硬件,并将重点放在软件生态系统上。

另一家推出健身手环的创业企业Lark,也宣布放弃硬件产品,专攻应用,并已与三星旗下的S Heath平台融合。

搭载低耗电传感器的智能手机,是终极可穿戴移动医疗设备。

Zeo- 提供移动睡眠监测和睡眠指导。

其产品Zeo是一个腕带和头贴,可以通过蓝牙和手机或一个床旁设备相连,记录晚上的睡眠周期,并给出一个质量评分。

用户可以通过监测得分变化或和同年龄组的平均值相比较,对自己的睡眠有一个量化的了解。

另外,对于睡眠不好的人,Zeo也提供个性化的睡眠指导,通过一些测试找到可能的问题。

Zeo的产品在美国很多百货公司都能买到,一套149 美金。

后续的收入还包括个性化推荐产品和药品的佣金。

九安医疗-iHealth系列产品推出能与iPhone连接的血压仪,在硅谷成立了子公司,其产品进入了苹果商店等渠道。

Ihealth 系列具有血压计、血糖仪、体重脂肪秤、运动记录仪、血氧仪等多款家庭移动健康产品,同时还有心电仪等专业移动医疗设备。

iHealth健康腕表可以不经过手机App 端,直接连接到微信服务号“iHealth智能腕表”,用户可以在微信中查看、分享个人运动健康数据,打通了智能硬件与微信社交关系的入口,硬件可以与用户以及用户的社交关系进行数据分享和交流,将数据信息同时转换成社交语言,并透过使用场景传播出去。

东芝-可穿戴生物传感器Silmee Bar type 可穿戴设备能够检测出人体的心电图、脉搏波、肢体运动、皮肤温度等,支持IPX5/IPX7 标准的防水特性。

目标客户大多数为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主要用于测试目的或科学研究上。

益体康-远程医疗与健康管理基于个人信息的健康管理,开发了数字运动监测仪、血压仪等可穿戴医疗设备。

硬件的优势不足以让移动医疗公司长期占据有利位置,只有在渠道上获得先发优势才算是占领了移动医疗市场的制高点。

把系列产品快速地推进至医疗保险、医院医生,占据专业渠道,形成用户黏性,才能算是真正的移动医疗,不然只能徘徊在电子消费品和医疗器械之间,产品硬件上形成的优势不再明显。

讲一下自查问诊模式从2011年开始,一大批类似的移动医疗应用迅速涌现,三年时间过去,依靠用户健康自查和问诊的应用似乎看不到好的盈利点。

如果医生对患者做出诊断必须要经过专业的检测,那么,除了预约挂号外,这些公司开发的产品缺乏足够的实用性。

春雨医生-(智能)定位于轻问诊。

自诊、问诊、导诊是春雨完整的服务链条。

“春雨医生”有1800万用户,15000名公立医院认证医生中国的医疗资源如此稀缺、需求又如此之大,挣钱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儿。

张锐坚定的将春雨医生定位为移动互联网公司。

春雨平台上以主治医师为主,选取二级甲等医院主治医生的碎片化时间作为切入点。

“二甲医院病床使用率只有80%,调用非顶级医生的碎片时间将会带来巨大价值。

”张锐“二甲医院主治医生的能力已足够回答用户问题,不用千军万马进北京、千军万马奔协和。

”尽管“春雨医生”运行了三年多,逐渐成为这个领域最大的公司,但是缺乏盈利模式,看不到未来的方向。

今年春雨医生开始收费,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客户资源向免费的公司流失。

好大夫-(人工)定位为专业医疗服务平台。

对于将好大夫定位为医疗服务公司的王航,则更加倚重医生资源,他必须小心翼翼的区分医生在好大夫平台上的咨询和在医院里的执业。

查询医生信息是目前好大夫最大的使用量。

好大夫拥有一个囊括近32万医生的庞大数据库。

在专业性、信息不对称极为突出的医疗行业,好大夫所积累起来的这一资源极为稀缺和昂贵。

在同时拥有医生和患者两个群体巨大访问量的情况下,好大夫却一再拒绝来自药企和民营医院的广告投放。

“我们服务的是患者”。

在线咨询,好大夫最主要的收入渠道:电话咨询。

“电话咨询的及时性在很多关键时候能起到很大的作用”,王航认为这才是好大夫的未来。

电话咨询包括几个环节:按照专业的要求把患者的病情资料收集全,好大夫团队给出方案,包括选择合适的医生、协调双方的时间,最后再接通双方的电话。

杏树林-服务的主要群体是医生。

病例收集、医学文献和医学资料。

向医生提供行医工具。

目前有"病历夹"、"医口袋"、"医学文献"和"大话医学"4款产品。

"病历夹"——帮助医生在临床工作中,用智能手机记录、管理和查找病历资料。

"医学文献"——机里的医学杂志,汇总国内外医学期刊。

"医口袋"——手机里的医学资料库,包括临床指南、药典、检验手册、医学量表、计算器等临床行医的常用资料。

丁香园-核心商业模式“药品数据技术服务”李天天创办的丁香园定位于服务医生群体。

在丁香园上,医生可以获得大量医疗数据及技术服务。

目前,丁香园正在开发谷歌眼镜的辅助医疗功能,李天天称,这套系统可以帮助医生更加轻松地完成从写病历到做手术的一系列环节。

Epocrates- 为医生提供手机上的临床信息参考,向药企收费主打药品和临床治疗数据库。

Epocrates2012年营收75% 来自于药企,主要是为其提供的精准的广告和问卷调查服务。

电子病历管理服务。

Zocdoc- 向医生收费根据地理位置、保险状态及医生专业为患者推荐医生,并可在平台上直接完成预约。

Zocdoc 采取对患者免费,向医生收费的商业模式。

病人可以选择和预约医生,医生可能得到更多病人,尤其是保险覆盖的病人,意味着更多收入。

每个月医生需要支付250 美金使用Zocdoc 平台。

未来,可能向医疗保险公司收费。

保险公司都希望患者去看“性价比”高的医生,而Zocdoc 的推荐可能影响患者的选择,替保险公司降低成本。

Vocera- 向医院收费Vocera 为医院提供移动的通讯解决方案,其核心产品是一个让医生和护士戴在脖子上或别在胸前的移动设备,可以随时随地发送、接收信息,通话并设置提醒,取代了以往在医院里使用的BP 机。

在美国对病人信息安全性要求很高,有专门的HIPPA 法案规范信息的使用和传输。

一般的移动设备是不允许传输与病人有关的信息的(比如医生不能使用个人的email 发送患者信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