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第一章:导论选择:一、劳动是人本质:1、劳动创造了人2、劳动是人专著特征3、劳动作为生产要素与其他要素不同。
二、劳动意义:1、劳动创造了人类自身2、劳动是人类生活第一个基本条件3、劳动创造了社会财富4、劳动推动了社会发展5、劳动是人类解疑不尽重大课题三、人力资源特征1、两重性2、时限性3、能动性4、再生性5、智力性6、核心性四、基本假设包括:劳动是人本质,人是经济人,人力资源稀缺、当代市场经济制度。
简答:一、简述国外劳动经济学形成与发展过程。
1、孕育阶段: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劳动经济思想。
欧洲中世纪劳动经济思想。
重商主义劳动经济思想2、形成阶段:古典经济学为劳动经济学形成奠定了基础历史制度学派对劳动力市场理论形成提供了制度研究方法新古典经济学为劳动经济学形成提供了新分析方法和理论。
劳动社会理论和劳动管理理论促进了劳动经济学形成。
3、独立发展阶段:劳动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1925年《劳动经济学》出版,标志着劳动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进入独立发展阶段。
与工资相关经济理论得到了深化研究。
劳动就业理论引入了宏观总量研究。
较为完善地提出了劳动力市场理论。
人力资本理论丰富和发展了劳动力供给研究。
4、学科体系发展与完善阶段:劳动经济学研究内容更加全面形成了以新古典框架为基础并兼有制度分析当代主流劳动经济学。
众多经济学派涉入了对劳动经济学研究。
劳动经济学研究出现了新特点。
劳动科学体系日益完善二、理论界劳动经济学形成与发展过程。
1、研究最重要生产要素——人力需求与供给2、研究劳动力市场运行和结果3、研究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4、研究劳动力资源投入与产出机理。
5、研究劳动关系6、研究对象其他说法(研究劳动力资源有效利用研究劳动问题工资福利再生产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三、劳动经济学基本要素有哪些?基本假设基本概念现象范围特定理论问题检验方法第二章:劳动力供给名解:劳动力供给:(labor supply)是指再一定市场工资率条件下,劳动力供给决策主体(家庭或个人)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劳动时间。
收入效应:(income effect)是指再工资率保持不变情况下,由于收入变化引起工作时间变化。
替代效应:(substitution effect)指在保持收入不变情况下,因工资率变化而引起愿意工作时间变化。
选择:劳动力供给类型:个人家庭社会简答:一、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为什么会呈现弓形状?再最初工资率(W1)条件下,劳动力供给时间为h1;当工资率提高到W2时,劳动力供给时间增加到h2,当工资最高w3时,劳动力供给时间降到h3,这样,劳动力供给曲线成为一条向后弯曲劳动力供给曲线。
二、劳动参与率影响因素:1、宏观因素:a、宏观经济状况b、社会经济政策c、劳动适龄人口规模d、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状况和受不同教育程度劳动力工资率差距。
e、劳动保障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
2、与个人或家庭参与劳动决策直接相关因素:a、性别b、工资政策和工资关系c、工资水平d、个人非劳动收入e、居民家庭生产率变化3、社会文化、风俗习惯等对劳动力参与率也会产生影响。
三、劳动力供给弹性主要形式。
1、供给无弹性。
ES=0,无论工资如何变动,劳动力供给量都不增加也不减少。
2、供给有无弹性。
3、单位供给弹性4、供给富有弹性5、供给缺乏弹性6、劳动力供给逆变弹性第三章劳动力需求名解:1、劳动力需求:(labor demand)指一定时期内,再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佣到劳动力数量。
2、边际报酬递减规律:(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returns)是指再技术水平不变情况下,当把可变劳动力投入增加到不变资本上,最初劳动力增加会使边际产量增加,但当劳动力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继续增加劳动力要素投入将使边际产量递减。
由于它带有普遍性和必然性,所以报酬递减是一条规律。
3、长期劳动力需求:(long—run demand for labor)是指当劳动与资本都可变化时,工资率与厂商雇佣劳动力数量间关系。
简答:一、为什么劳动力需求是派生需求,它受哪些因素影响?因为劳动力需求是由于对物质产品和服务需求而引起。
影响劳动力需求因素主要是工资率变化、产品需求和价格变化和资本价格变化。
二、最佳劳动力选择条件是什么?利润最大化目标下企业劳动力最优投入选择。
条件是:雇用最后一个工人获得边际收益MR L (收益增量)应该等于雇用该工人边际成本MC L(成本增量)。
当MR L >MC L时,企业会扩大雇佣量;当MR L <MC L时,企业减少雇佣量;当MR L =MC L时,企业利润最大,雇佣量不变。
满足:MRP=MR L *MR=MP L*P三、影响劳动力需求弹性因素有哪些?1、其他生产要素替代劳动力对劳动力需求弹性影响。
2、产品需求对劳动力需求弹性影响3、其他生产要素供给弹性对劳动力需求弹性影响4、劳动力成本占总成本比重对劳动力需求弹性影响第四章劳动力市场名解:1、劳动力市场:(labor market)广义:劳动力市场是指以市场机制为基础性方式对劳动力资源进行配置和调节经济关系,其内容包括劳动契约、劳动就业、工资分配、社会保障、劳动立法、职业培训、职业咨询、职业安全卫生以及特殊群体劳动者保护等。
狭义:劳动力市场是指劳动力供求双方双向选择、进行劳动力交换场所,以及运用市场机制调节劳动力供求关系组织形式。
2、工资漂浮:(wage drift)是市场非均衡后果,工资漂浮指是计划经济体制中存在自下而上层层提高工资率倾向,以及由这种倾向造成工资率轮番上升现象。
3、劳动力市场歧视:(labor market discrimination)是指那些具有相同能力、教育、培训和经历并最终表现出相同劳动生产率劳动者,由于一些非经济个人特征引起再就业、职业选择、晋升、工资水平、接受培训等方面受到不公平待遇。
选择一、劳动力市场类型:1、劳动力市场范围划分(区域劳动力市场产业劳动力市场职业劳动力市场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2、按职业对劳动力素质要求划分(国家公务员市场职业经理市场专业技术人员市场普通劳动力市场)3、按照劳动力市场竞争自由度划分(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4、根据不同职业收入水平划分(主要劳动力市场和次要劳动力市场)二、劳动力市场分割类型:城乡分割区域分割部门分割制度分割简答一、如何理解古典均衡与现代均衡概念?1、古典经济学认为,在均衡状态下,相互对立任何一种力量在各种条件制约下不再具有改变现状动机或能力。
劳动经济学最初研究金衡是劳动力市场均衡,它包含两个方面条件或含义:一方面,劳动力提供给和劳动力需求在量上处于均等状态,即变量均等;另一方面,决定供求任何一种力量这时不具有改变现状动机或能力,即行为最优。
同时具有以上两个方面含义均衡称为古典意义上经济均衡。
古典均衡分析为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分析。
2、现代经济学继承和发展了古典均衡理论。
现在经济学所说均衡状态是指经济中各种对立、变动着因素处于一种力量相当、相对稳定、不再变动状态。
现代经济学中运用均衡分析方法与经济均衡状态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联系。
均衡分析方法在于揭示经济变量之间因果关系,说明实现均衡条件以及如何实现均衡。
二、有关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主要有哪些?1、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2、职位竞争理论3、激进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三、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有哪些?1、工资收入歧视2、就业歧视后市场歧视或当前市场歧视或直接市场歧视。
3、职业歧视4、人力资本投资歧视四、内部劳动力市场特点1、一些非经济手段对于劳动力配置所起作用更大2、存在着工作阶梯3、竞标制度常被作为企业内激励机制4、不同岗位收入并不完全是按生产力原则确定第五章劳动力流动名解1、劳动力流动:是指劳动者根据劳动力市场条件差异和自身条件,在国际间、地区间、产业间、部门或行业间、职位和岗位间所选择迁移或转移行为。
2、保留工资:(reservation wage)是雇员接受某一工作最低工资率,低于该工资率,他将拒绝接受某项工作或辞退。
选择简述工作搜寻模型1.工作搜寻成本收益比较2.工作搜寻成本收益模型3.保留工资与搜寻简答一、劳动力流动基本假设与必要条件有哪些?基本假设:1、劳动力流动是劳动者为了实现自己利益而自愿选择流动行为。
2、劳动力市场中劳动力有流动选择性,而雇主只有选择性没有流动性。
必要条件:1、劳动力个人所有权2、不同地区和工作之间存在着经济福利方面差异3、社会对劳动力就业给予充分自主权4、社会分工所造成劳动技能和工作能力专门化二、劳动力流动机制与劳动力流动规律有哪些?劳动力流动机制:1、劳动力市场机制(工资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风险机制政府调节机制)2、政府调节机制劳动力流动规律:1、劳动力从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流动2、第一、第二产业劳动力向第三产业流动3、体力劳动力向脑力劳动力流动4、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5、经济落后地区或国家劳动力向经济发达地区或国家流动。
三、运用托达罗二元经济理论分析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
四、运用托达罗二元经济理论分析我国农业劳动力产业转移。
计算题1、边际替代率2、劳动参与率3、劳动力需求弹性(交叉弹性需求弹性)画图分析1、区别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和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2、动态均衡类型(收敛型蛛网发散型蛛网封闭型蛛网)3、U—V分析:分析是从失业与职业空位,也就是劳动力过剩和劳动力短缺关系出发,研究劳动力市场资源分配功能效率问题分析方法。
在失业U条件下,劳动力市场处于供大于求状态,职业空位V则是求大于供表现。
U、V 与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P1324、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P198第六章一、名词解释一般培训与特殊培训区别?主要是概念上区分,因为多数培训都是兼而有之,只是培训内容各有侧重而已.1、一般培训:指劳动力通过培训获得业务技术知识和技能,对除培训提供者外其他企业具有同样适用性,即可以提高受训者在所有职业中生产率培训。
2、特殊培训:它与一般培训相反劳动力通过培训所获得业务技术知识和技能只对提供培训企业具有适用性,或者提供培训企业生产率比其他企业提高得要多。
这类培训价值只对培训企业有益二、问答人力资本有哪些类型?1、按其差异性可分为同质型人力资本和异质型人力资本2、按人能力可分为一般型人力资本、技能型人力资本、管理型人力资本和企业家型人力资本3.按照人在企业中地位和层次划分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技能型人力资本.市场营销型人力资本.组织管理型人力资本和企业家型人力资本人力资本对社会经济发展有何作用?1.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作用表现为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超过物力资本投资收益率,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具有替代效应.外部带动效应等2.人力资本对收入分配作用表现为可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也是反贫困有效途径.(选择)人力资本投资形式有哪些?教育资本投资健康资本投资劳动力流动或招聘投资企业家能力与精神投资(选择)知识资本理论:托马斯.A斯图尔特侧提出了知识资本HSC结构,即人力资本结构性资本顾客资本简述人力资本对人类社会发展作用?第九章一、名词解释就业:是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年龄范围内社会劳动者进入或已经参加某种合法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经济活动.隐性就业:也称"非公开就业",是指劳动者以隐蔽形式从事有报酬工作或经营收入,而政府对此未作有效管理就业活动.二、问答就业有哪些功能?1.就业对劳动者个人具有生活保障、自我价值实现、自我发展、服务社会等功能2.就业对社会具有增加社会财富、社会稳定、社会发展等功能如何理解充分就业?充分就业与失业关系是什么?(判断、选择)1.充分就业可以从劳动这个体中在业劳动力劳动力人口三个方面认识即从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与劳动力资源利用数量来认识充分就业.2.充分就业不能消除失业,它一般是指达到了最大就业量或存在着短期较低失业率.如何理解效率、公平与就业关系?1.效率与就业、效率是人们活动中良好投入与产出比率关系,它可分为经济效率和就业效率等.从就业与效率关系来看,扩大就业,减少失业根本途径在于提高效率、加快经济增长速,而不在于降低和牺牲效率增长和放慢经济增长速度.2.公平与就业公平是指给予或被给予于某种结果自然公道合乎情理状态,它有三种理解、两种层次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