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技术课程标准简介
• ②技术探究、运用技术原理解决实际 问题能力,以及对技术的理解、使用、 改进及决策能力;
③技术创新的思想方法及个性心理品质, 合作精神与团队精神;
④正的技术观和较强的技术创新意识 ,积极、负责、安全地使用技术的行为 习惯,技术能力和职业规划能力。
⑤对技术的兴趣和学习愿望和技术学习 的能力;
⑥创造性想象、批判性思维及问题解决 的能力
(2)加强技术设计,注重技术试验, 突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 将技术设计作为组织学生技术学习 内容的主要线索,使之成为提高学生 技术素养的重要载体。
• 强调学生对技术试验的方法以及 技术的探究方法等方面的学习。
• 正确处理科学与技术、理论与实 践、设计与制作等方面的关系。
(3)体现技术课程的时代特征,强 调课程内容的基础性、通用性及其选择
(5)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
• 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明 确了技术课程的必修学分为信息技术4学分、通 用技术4学分,并作为高中学生毕业的必备条件;
• 明确了技术课程的评价内容为包括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评价;
• 强调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的结合以及多主体、多 元化的评价;
通用技术课程标准简介
一、通用技术课程理念 1.本学科课程标准的主要特
点 (1)以技术素养的提高为主
要目标。
• 回归学生的终身发展需要进行目 标定位。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的主要目标 是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努力使 学生通过技术课程的学习能更加 理性地看待技术,以更为负责、 更有远见、更具道德的方式使用 技术,以更亲近技术的情感、积 极探究的姿态和一定的科学精神 广泛地参与社会生活,参与社会 对技术的决策,参与技术创新的
主要变动 : 1.明确了课程的基本目标是要全面提高学生 的技术素养。这里包括了对知识与技能、过 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具 体要求。 2.既考虑到社会进步的需要,又考虑到学生 自身发展的需要。 3.在强调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的同时, 更突出了对思想和方法的领悟与运用。 4.强调了技术课程的人文性。 5.突出了个性与创造力的培养。
• 强调了技术设计、案例分析等在考查学生学习成 就中的作用。
•
2.技术素养
• 通用技术课程标准提出以提高学生技术素养、 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本目标,这 是我国技术教育的一个重大进展与突破。
•技术素养:课程标准中使用的概念是
“使用、管理或理解、评价技术的能力。”
• ①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技术 及技术设计的一般思想和方法;
• 2.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使学生养成热爱劳动、 勤俭节约、认真负责、团结协作、遵守劳动纪律的优良 品质和行为习惯;增强质量意识、效益意识、环保意识 和参与当地经济建设的意识,具有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 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甘于奉献的精神。
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 :
普通高中阶段的技术课程以提高学生的技术 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本 目标,着力发展学生以信息的交流与处理、技术 的设计与应用为基础的技术实践能力,努力培养 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一定的人生规划能 力。技术课程不仅注重学生对符合时代需要、与 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的 学习,而且注重学生对技术的思想和方法的领悟 与运用,注重学生对技术的人文因素的感悟与理 解,注重学生技术学习中的探究、试验与创造, 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共通能力的发展, 为学生应对未来挑战、实现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⑦对技术文化的理解、评价及选择能力 。
3.本学科课程内容结构
• 《技术与设计1》《技术与设计2》为必修模块。
• 选修模块:《电子控制技术》《建筑及其设计》 《建议机器人制作》《家政与生活技术》《服装 及其设计》《汽车驾驶与保养》《现代农业技术》
• 各模块均为2学分。
• 其中, 《现代农业技术》有6个专题组成:《绿 色食品》《品种资源的保护与引进》 《无土栽 培》 《营养与饲料》 《病虫害预测及综合处理》
《农副产品的营销》各专题1学分。
通用技术最低学分为4,修完必修模块后可任意选 修或不修选修模块。
原有教学大纲的教学目的与新课程 标准的课程目标的比较
• 原有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 :
• 1.在初中劳动技术课的基础上,继续培养和提高学生 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具备现代社会生产、生活所必须的 一些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初步的设计和创新 能力,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和掌握有关的劳动技术奠定基 础。
性的统一,提高课程标准的适应性。
• 课程内容以模块为基本单元,既包括 那些具有时代气息、适应社会发展、体现 未来科技走向、具有可迁移特征的内容, 也包括那些贴近学生实际、富有挑战意义、 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有利于课程实施 和学生选修的内容(具有时代性、教学性 与一定的先进性;学校有能力开设,学生 有能力学习)。
原有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与新课程 标准的教学内容的比较
• 原有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 :
• 基本项目:
• 1.种植技术; 2.养殖技术; 3.农、副产品的贮藏 与加工; 4.钳工; 5.木制品的设计初步与加工; 6.电子制作; 7.小型电动机的安装和使用; 8.裁 剪与缝纫。
• 参考项目:
• 1.育种技术和田间试验方法; 2.简单机械的拆装和 保养; 3.机械制图; 4.木工; 5.机动车的驾驶与 保养; 6.木工入门; 7.电子制作基础; 8.电子设 计初步(设计与调试); 9.电工操作基础; 10.小 家电的维修与保养; 11.缝纫; 12.服装设计初步和 制作; 13.英文打字; 14.计算机操作初步
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 :
必修模块: 1.技术与设计Ⅰ (1)技术及其性质; (2)设计过程; (3)
设计的交流; (4)设计的评价。 2.技术与设计Ⅱ
(1)结构与设计; (2)流程与设计; (3) 系统与设计; (4)控制与设计。
选修模块: 1.电子控制技术; 2.建筑及其设计; 3.简 易机器人制作;4.现代农业技术; 5.家政与生 活技术; 6.服装及其设计; 7.汽车驾驶与保 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