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任务速度和任务准确性

任务速度和任务准确性

任务速度和任务准确性
1引言
速度-准确性权衡问题是关系到一切反应时实验信度的基本问题。

在反应时实验中,当被试追求较快的速度时,必然要以牺牲准确性为代价。

同样,当被试力求高的准确性时,也必然要以放慢速度为代价。

在具体的实验中,被试究竟会如何权衡二者的关系,取决于很多因素,比如被试对实验目的的理解,被试的实验动机等等。

本实验的目的是加深理解速度与准确性的权衡问题。

2方法
2.1 被试
某大学本科生两名,一名女21岁,一名女22岁。

2.2 实验仪器
一支笔、一本英文报纸、一个计时器。

2.3 实验程序
准备好一支笔、一本英文报纸、一个计时器。

设置30秒时间,请被试以正常速度浏览英文报纸的某篇文章,要求划掉每个字母“e”。

统计正确划掉的字母数、漏掉的字母数、浏览过的行数和任务的正确率。

第二次仍设置30秒时间,要求浏览行数增加20%。

第三次时间相同,但浏览数减少20%。

第四次增加行数30%,第五次减少行数30%。

统计比较结果。

3结果
表1 被试1速度—准确性权衡的经验测定
行数正确划掉的
字母数遗漏的字母

总字母数正确率
基线B 4 40 1 41 98% B+20% 4.8 43 13 56 77% B-20% 3.2 42 0 42 100% B+30% 5.2 48 19 67 72% B-30% 2.8 31 0 31 100%
表2 被试2速度—准确性权衡的经验测定
行数正确划掉的
字母数遗漏的字母

总字母数正确率
基线B 3 26 6 32 81% B+20% 3.6 34 9 43 79% B-20% 2.4 32 3 35 91% B+30% 3.9 32 6 38 84% B-30% 2.1 31 3 34 91%
以上表格是根据两名被试的实验数据整理绘制出的,表格使实验结果更为清晰。

4讨论
一般而言,被试可以在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反应,也可以在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反应。

在充分准备情况下,因其能提取全部与刺激有关的信息而作出反应,此时,准确率总是很高,速度却慢些。

在准备不充分情况下,即没有足够的时间或不允许被试去提取全部与刺激有关的信息的条件下,被试还可利用在加工阶段的初期所累积的部分信息去反应,也可利用某种不同于上述完全加工的信息加工方式去反应。

本次实验是在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给予一定时间让被试作出反应。

从上面两个被试的实验结果可基本得到:浏览行数增加,速度加快,准确率下降;浏览行数减少,速度减慢,准确率升高。

也就是在反应时实验中,当被试追求较快的速度时,必然要以牺牲准确性为代价,同样,当被试力求高的准确性时,也必然要以放慢速度为代价。

这也是反应时的速度与准确性之间存在的关系。

由以上两表对比可以看出来,被试2第一次阅读时遗漏的字母数比较多,正确性也不高,基线也偏小,从而会影响到下面的实验,即行数变化不大,这样一来,被试2的准确性也就固定在一定范围之内。

而被试1的基线和准确性都比被试2高,可能是被试1本身对字母比较敏感,被试与被试之间本身就存在着个体差异。

从表1中可以看出,随着阅读行数的增加,被试1遗漏的字母数也随之增加。

但是当阅读行数在4行以内,被试1的准确率均为100%,这说明被试1对于4行阅读是不存在问题的,其基线也为4行是具有其合理性的。

而当行数变成5、6行时,被试1的准确性有明显下降,这说明被试是以牺牲准确性为代价来提高阅读速度的。

对表2进行观察可以看出,被试2的实验数据没有被试1来的有规律符合正确率与速度的关系,在基线3行的基础上,当行数减少正确率得以提高,但是当行数增加则并未使准确率相应减少,可能是由于被试2第一次实验得出的基线就存在问题,此基线并不是被试2应该有的水平,可能被试2在刚开始时并未尽力集中精神投入到实验中,也存在保守的可能性。

所以为了使实验数据更具有代表性,我们可以在第一次进行阅读实验时对被试说可以尽力的提高速度,确定比较好的基准线,不要保守、紧张,拿出正常水平来。

本次实验首先是在保证实验材料的同质性的情况下进行的,实验中两名被试所阅读的材料都是相同教材,保证了材料的可靠性。

本次实验存在不足,除了被试本身存在的个体差异,实验环境对被试也有影响,周围环境的喧闹使得被试无法集中精力;还有面对密密麻麻的英文单词被试难免会眼花、看岔行,使得被试产生厌烦情绪;随着阅读行数的增加,被试会出现眼疲劳,这样遗漏字母数也会相对变多。

为了避免这些误差,我们可以在相对安静的实验室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可以让被试进行适当的休息。

我们进行实验都是为了解决一些理论问题,所以应尽量使实验完善才能证明我们的理论结果。

5结论
本次实验目的已完成,我们深刻理解了速度与准确性的权衡问题。

参考文献
朱渶.2009.实验心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郭秀艳. 2004.实验心理学.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