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学习与控制
一.名词解释
1.动作技能:有特定操作目标,涉及自主身体或肢体运动的技能。
2.简单反应时:测试情景只包含单一刺激,并要求被试只做出单一反应动作所测得的反应
时。
选择反应时:测试情景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刺激,要求被试对每个刺激做出不同的特定反应形式所测得的反应时。
辨别反应时:测试情景包含多个刺激,要求被试只对其中一个做出反应,其余不做反应所测得的反应时。
3.能力和技能:能力指个体所具有的遗传的、相对持久的、稳定的特质,存在于各种运动
和认知技能之中。
技能是对特定任务的精通。
4.速度准确性权衡:动作技能中表现的一种特征,是指技能表现的速度受动作准确性要求
的影响;权衡是指增加速度使准确性降低,反之亦然。
5.本体感觉:对肢体、躯干和头部运动特征的感知;是由传入神经通路传送到中枢神经系
统的关于如肢体活动方向、位置、空间定位和速度等特征的本体感觉信息。
6.动作准备:发生在动作意图和动作开始之间的活动,也称动作计划。
7.心理不应期:对非常接近的两个刺激的第二个刺激的应答中的延迟现象。
8.压力下的失常:在压力失常情境下,运动员唤醒水平过高,注意力发生变化,导致表现
失常。
9.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信息的指向和集中,容量有限,与唤醒程度有关,限制
我们同时进行多种活动。
10.视觉搜索:个体将视觉注意指向环境相关信息的过程,可以是操作者明确如何在特定情
境中准备和操作技能。
11.工作记忆:是一个容量有限的系统,用来暂时保持和存储信息,是知觉、长时记忆和动
作之间的接口,因此是思维过程的一个基础支撑结构。
12.学习:由练习或经历引起的,相对持久的技能绩效变化。
13.绩效:在特定时间和情境下,某项技能的执行水平。
14.绩效的高原现象:在学习过程中,练习者操作水平持续提高一段时间后,没有任何进展。
高原现象是绩效特点,而非学习特点,学习依然在提高,只是没有表现出来。
15.保持测试:技能练习结束后间隔一段时间,再对技能进行测试。
16.自动化阶段:不再有意识考虑应该做什么,不需要思考具体细节。
能够发现错误不能够
做出恰当调整。
17.学习的迁移:以前已经学会的技能,对新技能学习或在新环境中操作该技能所产生的影
响。
18.两侧迁移:发生在两侧肢体间的学习迁移。
19.练习的变异性:练习者在技能练习过程中体验到的动作特征和背景特征的变化。
20.过度学习:超过实现特定操作目标所需练习量意外的附加练习。
二.问答
1.动作技能的分类
①连续动作技能:指没有明显开始和结束界限的动作技能,一般有重复性技能构成。
(周期类的,跑步,游泳);分立动作技能:指具有明显开始和结束界限的动作技能,一般由简单动作构成。
(按开关,敲琴键,踩汽车加速器)
②大肌肉群动作技能:指需要大肌肉系统参与工作才能实现操作目标的动作技能(行走,蛙跳,纵跳);小肌肉群运动技能:指需要小肌肉群参与动作控制才能实现操作目标的动作技能,包括手眼协调动作和高度精确性的手指手腕动作(签名,扣纽扣,打字)。
③封闭性动作技能:指操作环境稳定或可预知,操作者可以控制动作开始时间的动作技能。
(拿起茶杯,扣纽扣,篮球罚球投篮);开放性动作技能:指操作环境不稳定,无法预知,操纵对象或操作背景处于运动状态,并且动作开始时间由外界条件决定的动作技能。
(驾驶汽车,接传球,在拥挤的人行道上走)
2.能力与技能的区别
能力:遗传获得;稳定持久;神经元数量少(40-50);是许多动作技能表现的基础。
技能:练习获得;可以改变,通过练习修正;神经元数量多;依赖于不同的先天能力。
3.运动能力的两种观点
①一般运动能力假说:认为尽管个体的运动能力有不同类型,但这些运动能力却高度相关,并且可以表现为一种单一的整体运动能力,并且这种整体运动能力的水平将影响个体操作任何运动技能的最终结果。
②运动能力特异性假说:个体具有多种运动能力,并且这些运动能力都是相对独立的。
①定义:在产生动作之前,于中枢系统内准备而成的抽象的记忆结构。
②特点:在动作过程中,不需要依赖感觉反馈来设计整个动作流程,或引发整个动作。
③载录信息:1.需要那些肌肉2.肌肉收缩的顺序 3.不同肌肉收缩间的相对时间4.每
块肌肉收缩所产生的力量
7.视觉的作用
①运动准备阶段:应用视觉决定由情景要求的特定运动特征
②运行阶段:作用小,开环,不受反馈
③结束阶段:视觉反馈调整运动(若有足够时间)
8.本体感觉的反馈作用
①影响运动的准确性:对肢体错误位置的反馈提供了纠正错误的基础
②影响动作指令开始的时间:脚比手远,传导时间长,但却可以同时伸指和提踵
③肢体协调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如姿势控制
9.动作准备阶段发生的动作控制
姿势的组织;肢体活动特征;物体控制特征;简单动作次序
10.研究视觉搜索的方法
录像模拟技术(时间、事件遮挡);眼动仪
11.遗忘的原因
前摄抑制:先前记忆信息对当前记忆信息产生消极影响
倒摄抑制:干扰活动发生在记忆动作之后,导致记忆下降
启示:示范后尽快开始练习,不要进行其他活动
不要太早示范错误动作
12.提高记忆策略
视觉表象语言标签
13.学习过程中绩效变化的主要特征
①提高性:表现为在一段时间内绩效水平提高
②一致性:一次绩效到下一次绩效,个体绩效特征会更为相似
③持久性:已提高的绩效能力保持相当长的时间
④适应性:已提高的绩效能力与绩效环境特征变化相适应
14.评估学习的方法
绩效曲线,保持测试,迁移测试,动作协调模式图
16.技能学习三阶段
①认知阶段:动作僵硬;注意力需求高;虽然每次动作都是有意识控制,调整。
但只能对很明显的线索发生反应,难以发现错误。
即使知道动作不正确,也不知如何改正。
②联结阶段:简单动作的有机结合,从动作认知转变为动作操作。
注意力需求中等(稍有分心便会出错)。
自我纠错能力强,可自行校正。
③自动化阶段:以熟练省力的方式进行;注意力需求低;动作控制无意识;动作条件以反馈为主。
17.金泰尔二阶段
①最初阶段:获得运动协调模式;区分环境状况
②后期阶段:适应不同情境;动作一致性;动作的经济性
18.学习过程中绩效变化
①速度的变化:提高速率减慢
②动作协调性变化:动作协调,从各个部位僵硬冻结到各个部位协调配合
③协调模式变化:从旧的协调模式转变到新的协调模式
④参与肌肉的变化:需要肌肉数量减少,且激活时间与动作更加一致
⑤能量消耗的变化:能量消耗减少,动作更经济有效
⑥达到技能运动学目标的变化:先达到空间目标,再达到速度目标
⑦视觉选择的变化:视觉注意力对正确信息的选择更直接
⑧有意注意的变化有意注意减少
⑨发现和改正错误的能力提高
19.练习初期到后期运动能力变化,前景预测
练习的初期和后期操作联系很少;仅仅基于初期操作就来预测未来成绩是非常困难的;不能
仅仅依据个人在练习初期不稳定的操作情况而放弃这个人。
20.迁移的重要性
a.技能学习的先后顺序(数学技能学习,先学数,加减乘除)
b.指导方法(游泳,陆到水)
c.训练效果的评价(迁移测试)
21.负迁移的发生
改变偏好模式或相似环境要求新动作。
暂时的,可通过练习克服
22.练习的特殊性原理
练习尽可能与比赛环境相似
感觉特征:若比赛中无法使用视觉反馈,练习中不应包括视觉反馈。
环境特征:练习环境保持与比赛环境一致。
个体特征:疲劳:练习投篮;果断决策:带球对于决定是否过人;焦虑:练习中模拟比赛。
23.如何应用示范
a.在学习一个新的动作时,示范最有效
b.动作更新变化时,口授比示范有效
c.练习中尽可能多示范
d.避免注意超负荷,减少连续语言讲解,用语言线索
e.环境有限,初学者观察其它初学者练习也有效
24.口授与注意相关因素,专家口授注意事项
A.口授应该考虑注意是有限的
B.指向运动效果,不是动作本身
C.将注意聚焦于不变环境
25.言语线索目的
A.引导注意环境变化
B.指向技能关键部分
26.与操作相关反馈种类
任务内在反馈(自然而然获得的信息):视觉,听觉,嗅觉,本体感觉
追加反馈(相关感觉之外附加的):结果反馈(你多走了三米);绩效反馈(走路膝盖弯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