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爱国,爱社会主义

爱国,爱社会主义

爱党爱社会主义祖国就是热爱她的壮丽河山、悠久历史和文化,爱国与爱政党、爱制度没有必然联系。

其实这种看法是片面的、抽象的,不符合实际的。

邓小平同志就曾经指出:“有人说不爱社会主义不等于不爱国。

难道祖国是抽象的吗?不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的新中国,爱什么呢?”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在社会发展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时代内容。

爱国从来就不是抽象的,我们所讲的爱国主义,作为一种体现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深厚感情的崇高精神,是同促进历史发展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是同维护国家独立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爱国就要心系民族命运、心系祖国发展、心系人民福祉。

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是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有机统一,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统一。

这是当代爱国主义精神最本质、最重要的表现。

我们说爱国主义与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相一致、相统一,是由近代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历史进程、事实所决定的,是由当今时代和中国的国情所决定的。

在近代中国,使中华民族“独立起来”的共同理想和目标,把爱国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内在地统一起来、一致起来;在当代中国,使中华民族“富裕起来”的共同理想和目标,把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制度内在地统一起来、一致起来。

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近代中国命运,面临着两大时代课题:一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彻底改变国家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当家作主、共同富裕。

这是历史向中国这片土地上的各个政党、阶级、领袖们提出的两大时代课题,谁有能力在这两道时代课题面前考试合格,谁就有资格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承担责任,谁就能登上中国历史的政治舞台。

无数仁人志士为此探索、尝试,始终没能找到正确答案。

中国共产党人在这两道时代考题面前给出了合格答卷: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实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的逐步建立、完善,标志着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的实现。

这是历史的必然,人民的选择。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运动的任务,可以归结为争取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争取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其主体可以概括为摆脱奴役使中国人民站立起来,摆脱贫穷使中国人民富裕起来。

这两大历史任务的完成和两大时代主题的践行,都与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紧密相连,密不可分。

换言之,中华民族独立、富强,人民自由、幸福的共同理想和目标,把爱国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有机地、内在地统一起来了。

中国共产党使中国人民站立起来,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目标。

鸦片战争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封建统治的腐朽,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积贫积弱,社会战乱不已,人民生灵涂炭。

从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世界上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进行过侵略和掠夺,他们强加给中国人民1000多个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建立租界、开放通商口岸,使中国的经济命脉完全受帝国主义控制和操纵,祖国的尊严受到侮辱,领土完整受到侵犯,民族独立受到威胁。

在经济上,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70年的时间里,清政府共计赔款19.53亿两白银,相当于1901年清政府财政收入的16倍。

自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长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受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欺辱,内受腐朽没落的封建专制统治的压迫和剥削。

西方列强的野蛮入侵和中国封建统治者的腐败无能,使中华民族濒于亡国的境地,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为了救亡图存,振兴中华,无数仁人志士开始了艰难、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和道路。

农民阶级的代表洪秀全,地主阶级改良派的代表康有为、梁启超,资产阶级革命派包括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后进行过无数次的抗争、尝试和探索,其中有影响的《天朝田亩制度》、《大同书》和“三民主义”三个方案,是想把中国建成“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大同世界;或者通过“平均地权”实现“耕者有其田”。

但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他们始终无法使中国摆脱积贫积弱的困境,只有中国无产阶级的代表——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中国革命的面貌才焕然一新。

——中国共产党把爱国主义推向了崭新阶段。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阶级分析的方法来观察中国社会、考察中国革命所处的国际时代背景和各阶级状况,科学地解决了近代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中一直没有解决的中国革命的对象、性质、任务、动力、前途、战略策略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华民族爱国主义革命运动具有空前的广泛性,它以工农联盟作为自己的阶级基础,建立了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具有强大的战斗力,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华民族爱国主义革命运动具有彻底的革命性,把革命的矛头直接指向中国统治阶级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

在推翻反动统治的同时,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给贫苦农民,在全国掀起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摧毁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

这一革命是以往革命所不能比拟的,是爱国主义的崭新阶段。

——中国共产党人是爱国主义的最高典范。

在近30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党始终以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己任,并为此做出了巨大牺牲,贡献了自己最优秀的儿女,其爱国程度超过我国历史上任何阶级、政党、团体所曾达到的高度,不愧为现代爱国主义的最高典范。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旧的国家机器被砸碎,强加给中国人民的一切不平等条约被废除,开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

开国大典上,毛泽东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旧中国四分五裂、民族受屈辱、人民灾难深重的局面,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中国人民近代爱国主义的第一个目标——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中国从此走上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中华民族的发展从此开辟了新的历史纪元。

所以我们说,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幸福生活。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领导地位不是单凭哪个人的愿望或意志就能造成的,是历史的必然,是人民的选择。

同样,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西藏。

中国共产党使西藏实现了和平解放,但是,西藏地方反动当局仍不愿放弃残酷、黑暗、野蛮的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西藏人民平息叛乱、实行民主改革,百万农奴才翻身解放,当家作主。

昔日“会说话的工具”变成了有家、有业、有尊严的公民,成为掌握自己命运的主人,成为土地的主人,成为主宰自己精神生活的主人,成为国家和西藏的主人。

50年风雨历程,50年沧桑巨变,西藏各族人民从中得出一个伟大真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更没有新西藏。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包括西藏人民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选择和福祉。

社会主义制度开辟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和社会的全面进新中国成立后,选择什么样的制度,走什么道路,关乎着人民胜利果实的存亡。

我们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由当时的历史条件和时代特征所决定的。

——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新中国成立后,为什么不选择资本主义道路而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根本原因就在于近代中国已经丧失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条件。

首先,帝国主义的入侵,断绝了中国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条件。

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早在16世纪中叶至17世纪初,就已经在中国封建社会内部产生并有缓慢发展。

鸦片战争破坏了中国社会的正常发展进程,大量外国资本涌入,目的是把中国变成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市场以及倾销商品的市场,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独立发展的空间。

其次,封建势力异常顽固、强大,阻挠、窒息着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两千多年的封建体制,社会体系非常完备,资本主义这个新生弱苗,难以冲破经济上、政治上、文化上的束缚、镇压和围剿。

此外,民族资产阶级十分软弱,没有能力领导中国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在外国资本和本国官僚买办资本占垄断地位的情况下,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处境十分艰难,这样的力量难以担当起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这就从根本上堵塞了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可能性。

——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惟一正确选择。

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那么中国出路何在?哪些因素促使中国人民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从国际因素看,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胜利从正反两个方面促使中国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巴黎和会”上,西方列强对中国领土进行了重新瓜分,他们竟然决定把战败国德国在中国山东攫取的各种权利转让给日本。

中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国际地位非但没有上升,反而进一步下降;国家权益非但没有得到维护,反而成为西方列强们进行政治交易的筹码。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中国人民在震惊、愤怒之余,更加看清了资本主义的真面目,对资本主义制度文明的幻想彻底破灭了。

与此同时,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它连续三次发表对华宣言,宣布废除沙俄与清政府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放弃沙俄在中国的一切特权,社会主义制度第一次给中国人民以信心和鼓舞。

从国内因素看,首先,“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传入中国,同时,各种各样的其他社会思潮也涌入中国,其中主要的有空想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改良主义等,各种思潮经过激烈交锋、碰撞,经过反复比较、鉴别,中国人民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

其次,中国无产阶级的特性决定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

中国无产阶级是大机器工业的产物,是现今生产力的代表,他们除具备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共有的一切优点外,还具有三个不同的特点:人数虽少,但高度集中,易于形成强大的政治力量;受剥削压迫程度最深,对革命具有高度的坚定性和彻底性;大部分来自农民,易于和工人结成巩固的工农联盟。

而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革命的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力量又异常强大,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光荣任务历史地落在了无产阶级的肩上,落在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肩上。

第三,新中国成立后,受到西方国家在外交、经济、军事上的严密封锁,中国不可能从资本主义国家那里得到援助和支持,只有社会主义制度的苏联能够援助中国。

同时,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对中国具有重大的榜样和示范作用,促使中国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以上这些因素说明,中国人民的这种选择不是哪个政党、哪些人的主观愿望,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人民惟一正确的选择,是不可抗拒的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社会主义制度开辟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