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期间

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期间

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期间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期间北京市商业服务业安全生产风险评估与控制方案北京市商务委员会二〇〇九年四月目录●一.导言●二.商业服务业安全运行风险描述●三.商业服务业安全运行风险承受力与控制能力分析●四.商业服务业安全运行风险的可能性分级●五.商业服务业安全运行风险的后果分级●六.商业服务业安全运行风险等级●七.风险控制措施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期间北京市商业服务业安全运行风险评估与控制方案一、导言(一)评估对象在北京商业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引起的,对商业运行、社会影响以及相关群体的生命、健康、财产等造成不利后果的可能性。

(二)评估背景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期间北京商业服务业安全运行的特定情景:一是大量的人员短时间内集聚北京,特别是政要、明星和国际组织官员将产生商业消费;二是通过多年的工作北京商业运行更规范、更便利、更稳定;三是北京市各相关部门制定了与商业运行有关的风险控制措施及应急预案。

(三)评估目的在对北京商业安全运行风险进行初步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明确商业服务业安全运行风险管理工作的重点,为建立商业服务业安全运行风险预警体系、制定商业服务业安全运行风险控制措施及应急预案提供参考依据。

(四)评估方法1、历史数据资料分析在风险识别过程中,通过搜集北京市商业服务业运行的历史资料,分析了北京市可能出现的各种商业运行风险以及这些风险产生的原因及造成的后果,为确定风险类别奠定基础。

2、问卷调查分析在对商业服务业安全运行风险可能性和后果的定级中,对北京市22家大中型商业企业进行了座谈及问卷调查,并获得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为评估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数据。

3、专家经验判断在对商业服务业安全运行风险评估的整个过程中,重视专家的经验和意见,弥补了对商业安全运行风险难以定量分析的缺点,增加了风险评估的准确度。

二、商业服务业运行风险描述(一)商业服务业运行风险历史发生情况商业服务业促销活动造成的突发事件并不多见。

2006年9月16日,北京新世界商场促销活动中,因返券额度变化,而且送手机的券不够,引发顾客与店员之间的冲突,并发生打架事件,另外一些情绪激动的顾客还将柜台上的东西推倒在地。

2007年11月10日,重庆家乐福因促销引发拥挤踩踏,造成三人死亡,31人受伤事件。

2008年11月28日,美国一年中最大的消费日“黑色星期五”。

纽约长岛地区一家沃尔玛超市因促销导致一名职员被蜂拥而入的顾客撞倒并被踩踏致死。

商品存在质量问题,甚至是有毒、副作用的商品在商业场所出售等类似事件时有发生,如2004年的龙口粉丝掺加吊白块事件、有毒金华火腿等,2005年的苏丹红事件、PVC保鲜膜事件等,2006年的福寿螺事件、致癌多宝鱼、红心鸭蛋事件以及易初莲花超市偷换食品生产日期事件。

2007年安贞华联商厦出售假水貂皮衣、假羊绒裤事件。

20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等如果处理不当而引发社会问题。

特种设备的故障风险较少。

2005年1月3日,西城区某购物中心一部电梯,突然从地下一层坠至地下四层,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

2006年9月30日,圆明园西路中发百旺商场,一名女孩在三楼乘坐电梯时坠落,当场死亡。

2008年6月天通苑家乐福由于操作不当,引发滚梯伤人事件。

商业服务业设施的火灾风险危害较大。

1993年8月12日,隆福大厦一场大火创造北京火灾历史的新纪录,烧毁建筑5900平方米及大量五金、家电、家具等商品,直接经济损失2100万元;1998年5月5日,北京丰台区玉泉营环岛家具城火灾,火灾烧毁钢结构房屋建筑23000平方米,以及家具城内参展的348个厂家的高、中档家具和室内的空调设施,直接财产损失2088万元;1999年1月9日,北京市丰台区华龙灯具批发市场发生火灾,火灾烧毁该市场建筑6391平方米,以及市场内80余户摊位展销的和仓库内贮存的各类灯具,直接财产损失1736万元;2005年1月13日早晨6时,丰台区木樨园环岛南侧的天海服装批发市场发生火灾;2006年11月10日,丰台区顺天府超市17分店内发生火灾,过火面积800平方米。

(二)商业服务业运行风险种类根据风险源的不同,我们将商业服务业安全运行风险分为三大类:内部治安风险、事故灾难风险、其他风险。

内部治安风险主要指发生在商业场所的各种危害顾客人身、财产安全的风险。

具体风险种类包括:商业场所受到恐怖活动威胁或实施造成的安全风险、商业促销活动引发事态激化造成的安全风险、商业场所中外嘉宾的人身及财产安全风险、商业场所中发生偷盗、打架斗殴等治安风险、商业场所人流短时间过于聚集引发的安全风险。

事故灾难风险主要指商业服务业场所的公共设施和设备等出事引发的安全事故风险。

具体风险种类包括:商业场所发生的火灾风险、商业服务设施设备运转事故风险、商业场所电梯等特种设备故障风险。

其他风险主要包括:严重天气灾害引发的商业运行风险、地震灾害引发的商业运行风险、夜市引发的商业运行风险、非商业行为使商业场所受到冲击的风险。

(三)商业服务业安全运行风险发生的原因和后果根据历史资料分析和专家意见,针对上面所确定商业服务业安全运行风险类别,对各种风险发生的原因和产生的后果进行了分析,由此形成了商业服务业安全运行风险识别表。

三、商业服务业安全运行风险承受力与控制能力分析风险承受力指风险发生后承担其后果的能力,本报告把风险承受力定为四个级别:承受力极弱、承受力较弱、承受力一般、承受力较强。

风险控制力指风险发生前后,防止发生和控制其后果的能力,本报告把风险控制力定为四个级别:控制力极弱、控制力较弱、控制力一般、控制力较强。

由于多数商业服务业运行风险的后果在中等以下,各商业服务业和市商务委须制定应急预案,对商业运行风险的承受与控制能力相对较强。

各类商业运行风险的承受力和控制力具体分析如表3。

四、商业服务业安全运行风险的可能性分级商业服务业安全运行风险的可能性指其发生的概率,但量化各类商业安全运行风险发生的概率,本报告结合《北京市城市公共安全风险评估与控制实施细则》将商业运行风险的可能性定为五个级别:A表示基本不可能发生、B表示较不可能发生、C表示可能发生、D表示很可能发生、E表示肯定发生。

表4:各类商业服务业安全运行风险的可能性级别五、商业服务业运行风险的后果分级为有效应对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期间商务运行中各种可能发生的风险,依据不同风险可能造成的后果及后果的严重程度,包括客观损失(如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环境影响等)和主观影响(如事件的敏感程度、社会影响、媒体关注度等),由高到低划分为影响特别重大(1级)、影响重大(2级)、影响较大(3级)、影响一般(4级)、和影响很小(5级)五个级别。

影响特别重大商业安全运行风险(1级):是指突然发生,事态复杂,对北京市商务运行和社会经济秩序带来严重危害或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较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的事件。

影响重大的商业安全运行风险(2级):指突然发生,事态复杂,对较大范围的商务运行和社会经济秩序造成较大危害或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事件。

影响较大商业安全运行风险(3级):指突然发生,事态比较复杂,对一定区域内的商务运行和社会经济秩序造成一定危害或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财产损失的事件。

影响一般商业安全运行风险(4级):指突然发生,事态比较简单,仅对较小区域内的商务运行形成一定危害或威胁的事件。

影响很小商业安全运行风险(5级):指突然发生,事态简单,仅对个别商务服务提供场所的商务运行形成危害或威胁的事件。

表5:各类商业服务业运行风险的后果级别六、商业服务业运行风险等级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期间各类商业安全运行风险,依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产生的危害程度以及风险的承受能力和控制能力等情况,将商业安全运行风险由高到低划分为极高(Ⅰ级)、高(Ⅱ级)、中(Ⅲ级)、低(Ⅳ级)四个级别。

商业安全运行风险(Ⅰ级):指发生的可能性较高,一旦发生有可能在商业领域造成特别重大经济损失或人员伤亡,并且会产生很大的社会影响力的商业安全运行风险。

商业安全运行风险(Ⅱ级):指发生的可能性高,一旦发生有可能在商业领域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人员伤亡,并且会产生大的社会影响力的商业安全运行风险。

商业安全运行风险(Ⅲ级):指发生的可能性不高,一旦发生有可能在商业领域造成一定经济损失或人员伤亡,并且会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的商业运行风险。

商业安全运行风险(Ⅳ级):指发生的可能性较低,一旦发生有可能在商业领域造成较低的经济损失或人员伤亡,并且对社会的影响力较低的商业安全运行风险。

表6:风险分级表七、风险控制措施与工作建议在12类商业服务业安全运行风险中,有4类风险的等级在中以上,这些风险需要重点控制。

其中,北京市商务委应重点控制商业促销活动引发事态激化造成的安全风险。

其他商业服务业安全运行风险需要商务委和其他部门协调控制。

(一)风险控制措施1、建立风险控制工作机制北京市商务委成立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期间商业服务业安全运行风险控制和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协调、指挥全系统突发性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处理工作。

各区县商务局分别成立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期间商业服务业安全运行风险控制和应急处理工作小组,组织、协调、指挥本区县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处理工作。

各区县商务局指导商业企业建立高效的商业安全运行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理快速反应机制,切实履行各自的职责,做好摸底排查工作,对商业运行风险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

2、提前排查风险商务企业要在内部对各类商业安全运行风险进行逐一排查,在6月底前完成商业安全运行风险的排查工作,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8—9月份再进行一次复查,力求将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3、加强对重点风险的控制(1)商业场所受到恐怖活动威胁或实施造成的安全风险加强商业场所管理,完善监控措施。

商业企业要加强自身机构的公共安全防范措施,提升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安装并完善数字监控系统,利用现代的高科技手段,组成全方位的防范系统。

制定相关应急预案和组织应急演练。

各相关部门负责指导商业企业制定更加详细具体的应急预案和组织大型商业场所进行应急演练。

(2)商业促销活动引发事态激化造成的安全风险重大活动期间,对商家举行大型促销活动可以适当进行控制,按照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组织者必须制定应急预案,并根据不同的规模上报市商务委或区县商务局审定。

(3)商业场所发生的火灾风险应加强对重点商业场所进行火灾隐患排查。

各区县商务局、消防支队、安监局应加强联动,对大型商业场所开展联合检查,及时排查、整改火灾隐患,重点要保证:安全出口、疏散通道畅通,疏散指示标志无遮挡,应急照明设施、消火栓、灭火器等消防安全设施和器材完好有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