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东营市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

东营市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

东营市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1.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A.B.C.D.2.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40g,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0%。

使该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灼热氧化铜充分反应后。

再将气体通入过量的石灰水中,能得到白色沉淀的质量为()A.30g B.50g C.100g D.150g3.有18.6g的NaOH和Na2CO3固体混合物,已知Na元素与C元素的质量比是23:3,把该固体全部加入到盛有100g的足量稀硫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烧杯里残留物质的质量是114.2g。

则原NaOH和Na2CO3固体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是()A.9.2g B.6.9g C.4.6g D.2.3g4.如图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达不到实验目的是()A.用如图所示装置除去CO2中含有的少量HCl气体B.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C.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少量CO2气体D.在实验室中,用如图所示装置除去少量黄河水中的泥沙5.取2%的NaOH溶液20g和2%的HCl溶液20g,使其充分反应,所得到的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显A.红色B.蓝色C.无色D.紫色6.完全燃烧2. 8g某有机物,生成8. 8gCO2和3. 6gH2O。

下列对该有机物的判断正确的是A.该有机物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且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B.该有机物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C.该有机物的化学式为CH4D.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7.下列物质鉴别方法,错误的是A.用水鉴别生石灰和石灰石 B.用MnO2鉴别蒸馏水和双氧水C.用燃着的木条鉴别H2和CH4 D.用澄清石灰水鉴别CO和CO28.下列一些事实用微观粒子的知识解释错误的是()选项事实解释A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分子在不断运动B水结冰后体积变大水分子体积变大C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D CO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两种物质的分子结构不同A.A B.B C.C D.D9.一定质量的乙醇燃烧,得到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水的总质量为 27.6g,其中水为10.8g。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参加反应的乙醇质量为 9.2gB.生成的一氧化碳的质量为 2.8gC.燃烧产物中碳元素和氢元素质量比为 4:1D.若该质量的乙醇完全燃烧会多消耗 0.8g 氧气10.在一定的条件下,向一密闭的容器内加入A、B、C、D四种物质各20g,充分反应后,测定其质量,得到数据如下:物质A B C D反应前质量(g)20202020反应后质量(g)2030未知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物质A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容器内发生了化合反应C.其化学方程式为:2C+3D=5B D.反应后容器内C的质量为16g11.为证明人体呼出的CO2含量明显高于空气中CO2,采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瓶1和瓶2中所装试剂均为澄清石灰水B.吸气时,应将A打开、B关闭,呼气时,则相反C.吸气时,瓶1试剂中出现气泡,液体变浑浊D.通过瓶1和瓶2中的不同现象,证明人体呼出的CO2含量明显高于空气中CO212.下列关于物质结构和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生铁和刚性能不同主要是由于含碳量不同 B .CO 和CO 2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 C .金刚石和石墨性质不同是由于构成它们的碳原子不同 D .金属钠和铝的性质不同是由于钠和铝的原子结构不同13.出取34克某物质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克CO 2和18克水,该物质的组成有下列推断①一定含碳氢元素②一定不含氧元素③可能含有氧元素④一定含有氧元素⑤该物质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6:1⑥一个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2:1,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②⑤B .①④⑥C .①③⑤D .①④⑤14.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 1、t 2时各物质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物质为化合反应B .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 .该化学反应中甲、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5:7D .该化学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415.实验室常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固体来制取氧气,其化学方程式为:2KClO 32MnO Δ2KCl +3O 2↑现对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固体进行加热,加热过程中涉及的相关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正确的是A .B .C.D.16.在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B.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8:1C.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D.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等于生成的甲和丙的质量之和17.已知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则根据图示,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A.12 B.16 C.5 D.1018.能源“非石油化”是战略目标,发展以CH4、CO2等为原料的“C1化学”成为化工生产的必然趋势。

通常天然气中含有H2S等有毒气体,图为天然气合成氨的工艺流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2、H2按照质量比1:3合成氨气B.用Fe2O3.H2O除去H2S,生成物中含硫元素的物质有1种C.该流程中可参与循环的物质有Fe2O3·H2OCH+2H O=CO+HD.反应①中主要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反应条件略去):422219.甲、乙、丙、丁表示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乙属于同种元素B.甲、乙、丙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C.丁中x=8D.乙表示阴离子20.将一定量的丙醇(C3H8O)和氧气置于一个密封的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物质丙醇氧气水二氧化碳X反应前质量/g 6.014.800.40反应后质量/g027.29.2aA.表中a的值为2.8B.参加反应的氧气和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16:11C.X中一定含碳元素、氧元素D.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21.实验室常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现对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进行加热,加热过程中涉及的相关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A.B.C.D.22.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C.向两份相等质量的块状大理石和粉末状大理石中分别加入过量的等浓度的稀盐酸D.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A.A B.B C.C D.D23.实验室有一包含杂质的碳酸氢钠样品100g(杂质不含钠元素,受热不变化),其中钠元素质量分数为23%,180℃时,将样品加热一段时间后称得固体质量为87.6g,则分解的碳酸氢钠占原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2NaHCO3Na2CO3 + H2O + CO2↑)A.33.6% B.40% C.47.3% D.60%24.下列物质间的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①C→CO→CO2②Al→Al2O3→AlCl3③Na2CO3→NaCl→NaNO3④CaCO3→CaO→Ca(OH)2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25.工业上,高温煅烧石灰石可制取生石灰(32CaCO CaO+CO高温)。

现有100gCaCO3样品,高温锻烧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67g。

下列推断不符合客观事实的是A.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少的原因是逸出了二氧化碳气体B.生成物中CaO的质量是42gC.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40%D.剩余固体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之比大于1:426.有甲、乙、丙三种纯净物,甲为黑色固体,乙、丙为无色气体。

点燃时,甲既能生成乙,也能生成丙;丙点燃也能生成乙。

以下关于这三种物质推断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甲是一种化合物B.乙是一氧化碳C.丙是一氧化碳D.丙是二氧化碳27.浓度相同,质量相等的a、b两份过氧化氢溶液,在b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的同时,将a溶液加热,放出氧气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图像正确的是A.B.C.D.28.下列关于2CO+O22CO2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表示一氧化碳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B.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与氧气的质量比为5:4C.反应前后碳原子、氧原子的个数均不变D.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1:229.洁厕灵、84消毒液是两种常见的清洁、消毒用品,混合使用时会发生如图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B.有毒气体是Cl2C.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不变D.84消毒液、洁厕灵能混合使用30.如图所示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电解水一段时间B.加热氯酸钾制氧气C.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D.红磷在密闭容器内燃烧二、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题31.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1)标号①②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___;(2)实验室选用A、D装置制取氧气,气体收集完毕时,应先_______(填从水中取出导管或“熄灭酒精灯”),请写出用A装置制取O2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若用装置C收集O2实验中始终未能检验到O2已集满,下列解释不合理的是_______(填序号)。

A.装置可能漏气 B.药品用量可能不足C.导气管未伸到集气瓶底部 D.药品可能失效(3)选择发生装置B和收集装置________(选填序号)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取纯净O2,若将发生装置由B改为F,其优点是___________。

(4)若用装置E收集O2,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判断D装置收集满氧气的方法为_________(5)已知:氨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实验室可用硫酸铵固体和熟石灰混合加热制取NH3,应选择发生装置为_______(选填序号)收集方法是_______。

32.如图为实验室中常用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①的名称_____。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所选用的装置是_____(填装置字母),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若要从充分加热后的剩余固体中回收二氧化锰,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_____。

(3)通常状况下,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污染性气体,极易溶解于水形成氨水,相同条件下密度比空气小。

实验室中可以用浓氨水与生石灰制取氨气。

请从如图中选出合适的仪器连接成一套制备并收集氨气的装置。

则装置的接口连接顺序是_____→f.上述实验中,E装置的作用是_____。

33.请分析下列实验装置,阅读所给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氨气(NH3)常温下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对人体有较大毒性,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显碱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