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培第二次作业

国培第二次作业

一、通过培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第一次作业提出的问题:“如何针对个别具有“特色”的学生的因材施教。


2、本次作业设置的具体问题:对农村留守寄宿生儿童夜里爬墙出校上网,以及窃取别人财物的问题处理。

二、问题生成过程反思、原因分析及本次解决问题思路
1、第一次作业提出的思路:在一个班级中,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他们拥有个人独立的思维方式,他们拥有个人的知识结构,他们拥有个人的性格特点。

要怎么样才能激发那些“特色”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戳伤其个性的发展呢?
学生的个性,首先来自于他的生活环境。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个环境。

所以,对于一些特别具有“个性”的学生,需要独立地了解他的家庭环境,加强家校合作,达到共同教育的目的。

老师需要对有必要的学生,进行一定量的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让家庭与学校一起参与对学生的素质教育。

2、针对本次作业提出的具体问题的思路:
部分留守学生因为父母不在身边教育学生,思想有一些孤单、造成一些散漫的习惯、对社会缺乏责任心。

需要学校与家庭给予这些学生爱的感化,驱散其自私的性格,唤起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心。

对于留守寄宿生儿童夜间外出上网、窃取他人财物等行为问题,需要从心灵上排解孩子的孤单,找到正确的方式,予以解决。

进行适当量的家访是很有必要的(电话家访或者与留守儿童的实际监护者——爷爷奶奶进行谈话交流)。

三、此次问题解决的预期目标
第一次作业提出的预期目标:分析、了解“特色”学生的心理发展状态,达成家校合作,共同教育的目的。

本次作业的具体预期目标:改变这些“特色”学生夜间爬墙出去上网的行为,唤起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对生活具有更多的热爱之情。

四、解决问题的路径、计划与举措
1、第一次作业提出的计划:(1)研究对特色学生家访的时间、方式与提问设置。

(2)对“特色”学生家庭进行第一次家访,提成家校合作的要求。

(3)观察学生的变化。

(4)进行第二次家访,总结上段时间家校合作的成绩,并对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5)继续观察学生的变化。

(6)进行第三次家访。

总结学生的变化,提出改进建议。

2、本次作业提出的改进计划:(1)1、在周末对发现问题的学生进行第一次家访,可以当着学生的面,也可以在学生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家访。

要求家庭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让孩子体会到正确的爱(非
溺爱),向家长提出家校合作的要求。

(2)关注学生的变化,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其的关注。

(3)第二次家访。

对前段时间学生的改变做出分析,提出更加改进意见。

加强孩子与家长的思想交流,努力为孩子建立和谐和睦的家庭环境。

(4)继续关注学生的变化。

(5)重复家访,不断改进孩子与家庭与社会的感情氛围。

五、预期效果
学生通过老师与家校合作的特别关注侯,具有明显改变。

1、不再夜晚爬墙外出上网。

2、爱惜自己财物,以及他人财物。

3、能体会到社会大家庭的爱,也能热爱社会,具有集体荣誉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