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湘教版新高中地理必修三必背知识点

湘教版新高中地理必修三必背知识点

欢迎阅读
高中地理《必修三》必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区域的特征(边界、异同、特色、联系)
)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有虚有实);
)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着的差异性;
)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区域空间结构
区域发展阶段
)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常用指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

综合指标:人文发展指数(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

)总体发展趋势:平衡-不平衡-平衡……)区域发展阶段
7.南北方差异(针对东部地区而言,以秦岭-淮河一线作为分界线,为800mm年等降水量和一月0度等温线)
)意义:
①将西部地带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将潜在的优势变为现实优势不仅可以缩小我国东部和西部地带之间的发展差距,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富裕;
②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
③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④西部大开发尤其要注意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当今世界经济的两大发展趋势: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

(欧盟、东盟、APEC等)
0.区域经济一体化
)特征:①内向的保护性:在区域经济集团内部,各成员国之间实行关税互惠,取消贸易壁垒,加强技术合作,实现经济互补合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②外向的竞争性:某区域经济集团以整体优势与其他集团相抗衡,提高本地区在国际竞争能力和政治地位。

)类型:特惠关税区、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同盟等
)世界主要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东盟自由贸易协定(AFTA)……
1.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
)对口帮扶成效明显;2)西部地区投资加大;3)科技、信息和人才的联系日益密切;4)实现合作双方共赢。

3.南水北调:
)线路: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

)影响:①社会经济:
输出地——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使之成为当地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输入地——缓解能源紧张状况,推动
经济发展。

②产业结构调整:输出地——加快综合利用天然气的步伐,并可有选择地发展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学工业,推动其向深加工、高附加值的
方向发展;
输入地——东输的西气在很大程度上可逐步改变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改善大气环境,极大程度上促
进能源生产、轻重工业的结构调整。

③基础设施建设:输出地——推动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强力拉动相关产业,激活沿途省区基建、商运等的发展潜力,形成一条新的经济增长带;
输入地——东部地区各省市积极改善基础设施,建立天然气网络和城市天然气主环网,极大带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④生态环境:输出地——促进西部能源结构气化的实现,缓解因砍伐森林、破坏植被带来的环境压力,但管道途径地区地貌类型复杂,生态环境脆弱,水土保持工作尤为重要;
输入地——改变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改善大气环境,提高当地人生活质量。

5.西电东送
)含义:开发青海、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内蒙古、山西、陕西等西部省(区)的电力资源,将其输送到电力紧缺的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和北京、天津等地区。

第二章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我国西北)
)含义: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导致的土地退化。

按动力分为风蚀荒漠化(沙漠化)、水蚀荒漠化(石漠化、红漠化)、冻融荒漠化和土壤盐碱化等类型。

)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
①自然原因:气候干旱,大风频繁,植被稀疏,风蚀作用强烈。

②人为原因:人口增长过快,环境生态压力过大;不合理的生产活动:滥垦滥伐、过度放牧、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合理等,加剧了荒漠化趋势。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①自然原因:土壤——土质疏松,易被流水侵蚀;气候——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植被——植被覆盖率低,对地面保护性差。

地形——位于山地和平原的过渡带,坡度大。

②人为原因:人类破坏了植被:营造宫殿、过度樵采、毁林开荒、轮荒、开矿等加速了水土流失。

)云贵高原石漠化的原因:自然——地形崎岖坡度大,土地贫瘠;降水集中,多暴雨;人为——植被破坏。

)荒漠化的危害:①土地退化,农牧业减产甚至绝收;②生态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③破坏基础设施建设;④加剧沙尘暴等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治理措施:①营造防护林(三北防护林)②退耕还林还草③保护和恢复天然植被(封沙禁牧、禁樵禁采、生态移民等措施)④合理用水⑤控制人口增长。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洞庭湖)
)含义: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带。

)类型:河流、湖泊、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红树林、珊瑚礁、水库、稻田等。

)功能:涵养水源、提供水资源、调蓄洪水、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净化水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航运、旅游观光、提供农副产品及矿产、能源等。

4)湿
地利
用中
存在
的问
题及
解决
措施
突出问题治理措施
由于过度围垦、泥沙淤积导致湿地减少,功退化能退田还湖、退田还沼泽,恢复和重建湿地;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水质污染问题突出防治水污染
滥捕滥猎、过度开发利用导致湿地生物多样性锐减保护野生动植物、禁止滥捕滥猎;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

建立保护湿地的法规,增强保护湿地意识。

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美国田纳西河)
)田纳西河流域的地理环境:田纳西河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脉西坡,是密西西比河的二级支流。

流域内上中游为山地丘陵,下游为冲积平原。

河流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

属亚热带
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丰沛,冬春季降水较多,河流主汛期在12月到次年4月。

)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治理措施:
①以水资源综合开发为核心,对全流域河道进行梯级开发,发挥防洪、航运、发电、灌溉等综合效益;
②以电力工业为龙头,建立起以高耗能工业为骨干的完整工业体系;
③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大力发展林业;④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发展旅游业。

)治理经验:
①设置全流域专门的开发机构,健全法规,完善管理;②因地制宜选择开发重点,形成各具特色的开发模式;
③不断加大开发力度;④提高流域的开放度。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美国)
)美国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
基础设施建设;⑤发展科技和高等教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珠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发展的区位因素:①优越的地理位置: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②水陆交通便利;③对外开放政策④海外侨胞众多,便于引进资金和技术;⑤地势低平,水源充足。

)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
)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①加速了非农产业向城市集中;②工业化加速了人口向城市的集中;③工业化加速了人观念和生活方式转变。

)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
①产业结构层次偏低,以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比重不高,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都处于劣势;②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③城镇和工业过度密集,大量占用耕地,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对策:
①推动产业的整合和升级,加强地域分工;②完善城镇体系,优化城乡空间结构;③推动区域基础设施网络化发展;④加强生态建设,改
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
一、地理信息系统(GIS
二、遥感(RS)?
、RS
、主要环节:?
?
三、全球定位系统(GPS
GPS 信号接收机?
、应用:(1)确定某地的三维坐标——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

(2)速度和时间?具体应用:日常生活中的汽车导航;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野外调查。

4、全球任何地点、任何时刻,地面至少有4颗GPS卫星。

对地物定位,至少需要3颗卫星;如要测定运动物体的位置、方向,至少需要4颗卫星。

?
四、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
数字地球是指数字地球是指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

数字地球是地球的虚拟对照体。

3S”的关系:既互为独立发展又相互促进。

?
①遥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
②全球定位系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的空间定位;?
③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来又对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管理、查询、更新、空间分析和应用评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