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21年高考高中地理必修三区域可持续发展知识点
2021年高考高中地理必修三区域可持续发展知识点
建沼气池、普及省柴灶、以天然气作燃料等
主要是调整产业结构,如开展多种农业经营;发展农产品加工,使 工业由资源消耗型向高科技、节约型转变;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 业等
主要有开发性移民,投入资金、劳动力,城市规划或旅游等
主要有发展生态农业、立体农业和环保产业,控制、治理环境污染, 立法进行环境监督、管理、保护,提高环保意识,禁止破坏生态环 境等
使水量减少,有些湖沼在几十年内就 湿地中水量减少、干涸
明显缩小、变浅,直至完全干涸
知识点三 湿地的治理措施
地区
具体措施
洞庭湖
长江流域实行退耕还林、封山育林、退田还湖、平垸行洪、以 工代赈、移民建镇、加固干堤、疏浚河道的措施
三江平原
采取了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等措施
3 拓展 森林资源的作用和保护
(1) 森林资源的作用和破坏后带来的问题
(2) 森林的保护措施 (一)对森林实行限额采伐,鼓励植树造林、封山育林,扩大森林覆盖面积;
(二)根据国家和地方人民政府有关规定,对集体和个人造林、育林给予经济扶持或者长 期贷款;
(三)提倡木材综合利用和节约使用木材,鼓励开发、利用木材代用品; (四)征收育林费,专门用于造林育林;
第 5 页 共 21 页
人类活动
影响
导致的结果
土壤侵蚀
外部物质进入,填充作用 导致入湖泥沙量大增
第 4 页 共 21 页
围湖(海) 造陆
环境污染
大量引水灌溉 河流的截流 改向
加剧
使湖沼和海滨滩涂面积剧减,乃至消 失
造成入湖营养物增加,使湖沼内藻类 内部富营养化加剧,水草
与水草丛生,也就是人为加速的富营 繁茂、泥炭化加速
养化过程
柴等导致森林资源减少
区
第 2 页 共 21 页
黄
春季干旱且蒸发旺盛;地势低洼
淮
处地下水位距地表近;不合理的
海 土地盐渍化
调节、控制水盐运动
灌溉方式,大水漫灌导致地下水
平
位上升
原
生态问题 形成原因
整治措施
南方丘 水土流失
陵山区
①发展立体农业 ②发展沼气,发展节能炉 能源短缺,农村薪柴匮乏,乱砍滥伐 灶,营造薪炭林,推广生活 用煤,解决生活用能问题
第 1 页 共 21 页
牧区草原
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
干 旱 的 内 陆 地 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要考虑上、中游的开发,
区
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5)控制人口增长
人为因素
因素
分布地区
破坏原因
危害
过度 樵采
能源缺乏地区 草原地区
入
樵采天然植被作为燃ຫໍສະໝຸດ 严重破坏植被,易采挖药材、发菜,增加收 造成风沙侵蚀
过度 放牧
半干旱的草原
为求得短期经济利益,尽 加速 了草 原退化
牧区、干旱的绿洲边
可能多地放牧牲畜
和沙化进程
缘
过度 开垦
水资 源利 用不 当
干旱、半干旱沙 质土壤地区
高
③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和开矿导致植
行综合治理
原
被破坏
拓展二 常见的环境问题治理措施
措施类型
具体措施
工程措施
①农业上的工程措施主要有平整土地、修筑梯田、抽引水灌溉、 兴建水利设施(打坝淤地,建水库、电站和水渠等) ②防洪工程措施主要有建立分洪区、蓄清排浑、加固堤坝等 ③建设工业区和城市的工程措施主要有建基础设施、建筑物等 ④交通工程措施主要有修铁路、公路、飞机场、汽车站、港口等
(五)煤炭、造纸等部门,按照煤炭和木浆纸张等产品的产量提取一定数额的资金,专门 用于营造坑木、造纸等用材林;
(六)建立林业基金制度。
4 拓展 亚马孙热带雨林开发和保护
西 北 土地 地 荒漠化 区
①干旱多大风的气候
①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利用
②丰富的沙源
水资源
③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 ②合理调整农业结构,解决
④水资源利用不当等不合理的人类 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活动
③构筑防护林体系
黄
①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
采用工程措施、生物措施、
土
②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水土流失
农业技术措施对小流域进
2 湿地的开发和保护
知识点一 湿地的主要功能
知识点二 湿地资源问题的产生原因 造成湿地面积减少、质量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分析时可主要从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入手。 (1)自然原因 湿地减少本身是一个自然演化的过程,如沉积物的长期积累会自然充满湖泊,失去湿地的形 态与功能,但这一自然过程十分漫长。所以从地球历史以百万年为单位的时间尺度看,一切 湖泊和沼泽的存在都是一种过渡性现象。
专题 区域可持续发展
一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1 荒漠化的防治
知识点一 荒漠化成因. 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 (1)基本条件——气候干旱 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有利于荒漠化的发展。 (2)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气候
植被
土壤发
多疏松的沙
干旱 ―→ 稀少 ―→ 育差 ―→ 质沉积物
(3)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 利条件。 (4)重要影响因素——气候异常 本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的变率大。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少雨年则加速 荒漠化进程。
生物措施
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秸秆还田,封山育林、育草,建立 自然保护区,人工繁殖珍稀野生动物,移植珍稀野生植物等
措施类型
具体措施
第 3 页 共 21 页
技术措施 生活措施 经济措施 政策措施 环保措施
①交通技术措施主要是在汽车上安装尾气净化装置 ②农业技术措施主要有深耕改土、科学施肥,科学育种、轮作套种、 地膜覆盖、温室栽培、喷灌和滴灌等
草原地区
使沙化土地连片 从事农业(种植业)生产
发展
挖掘水井
斑点状荒漠化
绿洲地区
中上游过度利用水资源, 加剧 下游 土地荒 导致下游水源短缺,生态恶化 漠化进程
灌溉农业区
大水漫灌
次生盐渍化
知识点二 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地区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农作区
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盐渍化
拓展一 我国其他地区的生态问题 生态问题 形成原因
整治措施
①对坡面、沟壑的治理,植树
①黑土被开垦后,自然平衡遭到
东
造林,土壤的培肥
黑土侵蚀、湿 破坏,引起土壤冲刷
北
②停止对沼泽地的开垦
地萎缩、森林 ②沼泽开垦导致湿地萎缩
地
③合理采伐,营造人工林,木
破坏
③林木超采,毁林开荒,居民烧
区
材的综合利用,建设自然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