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及铝合金的化学导电氧化1 工艺流程零件验收→初步准备→装挂→化学除油→温水洗→冷水洗→出光→冷水洗→碱腐蚀→温水洗→冷水洗→出光→冷水洗→导电氧化→冷水洗→温水洗→干燥→拆卸→检验→包装。
2 工艺流程说明2.1 验收零件的表面质量应符合设计图纸规定。
点焊组合件应无焊点发黑的现象。
板料应无用砂纸打磨包铝层被破坏的现象。
如有碰伤及划伤等的情况应事先提出,协调完毕才可进行下道工序。
碰伤或划伤的痕迹在氧化后的彩虹色膜层中会显得很清晰。
2.2 初步准备用汽油、酒精、丙酮或硝基稀料擦洗零件表面的油脂及标记。
清除保护胶纸或胶膜。
2.3 装挂零件装挂可采用铝丝、钛材、尼龙或PVC等制成的挂具。
形状复杂零件应注意,凹部向上,以避免形成气袋,夹具与零件接点应尽量小,防止出现大的夹具印。
处理过程中可利用改变装夹点来使夹具印完全消失。
2.4 化学除油磷酸钠Na3PO4·12H2O(工业级) 50~70 g/L硅酸钠Na2SiO3(工业级) 25~35 g/L十二烷基磺酸钠8~12 g/LT 75~85 ℃t 8~12 min2.5 温水洗水温为35~60℃之间。
2.6 出光硝酸HNO3(d=1.42)(工业级) 300~500 g/L铬酐CrO3(化学级) 5~15 g/LT 室温t 出光为止2.7 碱腐蚀氢氧化钠NaOH(工业级) 20~35 g/L碳酸钠Na2CO3(工业级) 20~30 g/LT 50~60 ℃t <2min2.8 导电氧化⑴配方一:铬酐CrO3(化学级) 3.5~4.0 g/L重铬酸钠Na2Cr2O7(化学级) 3.0~3.5 g/L氟化钠NaF(化学级) 1 g/LT 35~50 ℃t 3~8 min此配方中铬酐和重铬酸钠是生成氧化膜的主要成分.应随着使用过程的消耗,按分析结果不断添加。
如果含量过低则影响膜的颜色,而且结合力不牢。
氟化钠是活性剂,在氧化中起催化作用。
其含量高时氧化时间短,膜的颜色深;含量低时氧化时间长,膜的颜色浅。
氟化钠的含量高低除了可以通过分析判断外,还可以根据零件氧化时放出气泡的快慢、大小、多少来判断,一般零件放入溶液中,10s以内有气泡出现为正常。
⑵配方二:铬酐CrO3(化学级) 4 g/L氟化钠NaF(化学级) 1 g/L铁氰化钾K3Fe(CN)6 0.5 g/LT 20~40 ℃t 1~5 min配方二氧化后的膜层为彩虹色,但膜层稍薄,导电性更优于配方一。
但膜层需后处理填充一下,后处理配方为:重铬酸钾(或重铬酸钠)(化学级) 30~50 g/LT 90~95 ℃t 5~10 min配方二通常适用于与喷漆工艺连接紧密的情况下使用。
3 溶液配制在塑料槽中加入2/3体积的蒸馏水(纯净水或去离子水),依次加入各种药品,搅拌至完全溶解。
搅拌棒易使用PVC棒或尼龙棒。
然后加水至规定体积搅拌均匀,进行试氧化,合格后投入生产。
4 溶液维护⑴经常保持液面清洁,不允许有油污及机械杂质漂浮。
⑵溶液每半年过滤一次,以清除固体杂质。
⑶防止其他溶液带入氧化液中。
⑷溶液温度不可过高,以防止氟离子蒸发。
⑸根据零件处理量定期分析溶液,并按分析结果调整溶液各组分的比例。
铝及铝合金的电化学氧化(导电氧化):在电解质溶液中,具有导电表面的制件置于阳极,在外电流的作用下,在制作表面形成氧化膜的过程称为阳极氧化,所产生的膜为阳极氧化膜或电化学转化膜.电化学氧化膜与天然氧化膜不同,氧化膜为堆积细胞结构,每个细胞为一个六角柱体,其顶端为一个圆弧形且具六角星形的细孔截断面.氧化膜有两层结构.靠近基体金属的是一层致密且薄,厚度为0.01~0.05μm的纯AL2O3膜,硬度高,此层即为阻挡层;外层为多孔氧化膜层,由带结晶水的AL2O3组成,硬度较低.电化学氧化按电解液的主要成分可分为:硫酸阳极氧化,草酸阳极氧化,铬酸阳极氧化;按氧化膜的功能可分为:耐磨膜层,耐腐蚀膜层,胶接膜层,绝缘膜层,瓷质膜层及装饰氧化.另外铝的表面处理可以用电镀的方式,提高硬度先镀底铜再镀硬铬,装饰可以镀装饰铬,另外阳极氧化也可进行着色处理.由于我手头没有电子版的材料,以上都是在我的工具书中查得,没有详细的图解在此表示歉意.参考资料: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材料工程丛书-表面处理手册》铝合金表面处理有很多种,比如硬质阳极氧化,铬酸阳极氧化,硫酸白色,黑色,蓝色,红色阳极氧化,瓷质阳极氧化......等等.它们的膜层后度不同,硬度也不同,功能也有所不同.其实这些都是根据铝合金的材料不同的不同而改变阳极氧化膜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极强的附著能力、较强的吸附能力、良好的抗蚀性和电绝缘性及高的热绝缘性。
由於这些特异的性能, 使之在各方面都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以铝或铝合金制品为阳极置於电解质溶液中, 利用电解作用, 使其表面形成氧化铝薄膜的过程, 称为铝及铝合金的阳极氧化处理。
铝阳极氧化的原理实质上就是水电解的原理。
当电流通过时, 将发生以下的反应:在阴极上,2H ++2e → H2 在阳极上, 4OH –4e→ 2H2O + O2,析出的氧不仅是分子态的氧(O2), 还包括原子氧(O), 以及离子氧(O-2), 通常在反应中以分子氧表示。
作为阳极的铝被其上析出的氧所氧化, 形成无水的A12O3膜:4A1 + 3O2 = 2A12O3 + 3351J 应指出, 生成的氧并不是全部与铝作用, 一部分以气态的形式析出。
阳极氧化的种类阳极氧化早就在工业上得到广泛应用。
冠以不同名称的方法繁多, 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分类方法:按电流型式分有:直流电阳极氧化;交流电阳极氧化;以及可缩短达到要求厚度的生产时间,膜层既厚又均匀致密, 且抗蚀性显著提高的脉冲电流阳极氧化。
按电解液分有:硫酸、草酸、铬酸、混合酸和以磺基有机酸为主溶液的自然着色阳极氧?br> 按膜层性质分有:普通膜、硬质膜(厚膜)、瓷质膜、光亮修饰层、半导体作用的阻挡层等阳极氧化。
直流电硫酸阳极氧化法的应用最为普遍, 这是因为它具有适用於铝及大部分铝合金的阳极氧化处理;膜层较厚、硬而耐磨、封孔后可获得更好的抗蚀性;膜层无色透明、吸附能力强极易着色;处理电压较低,耗电少;处理过程不必改变电压周期, 有利於连续生产和实践操作自动化.能够进行这种生产的厂家很多,你可以百度搜索《电化铝生产厂家》就有很多内容,你可以进行选择放在碳酸氢钠溶液中,进行电解.开始生成氢氧化铝.由于极薄的氢氧化铝增加了铝版的电阻,在电解过程中,铝版表面发热,由于氢氧化铝不稳定,受热分解变成氧化铝。
这是正极。
负极没变化。
铝是两性元素,与氢氧化钠反应放出氢气,生成偏铝酸钠,得不到氢氧化铝,更别说氧化铝了。
至于比例,本人不清楚。
不好意思。
铝的表面处理技术1、电化铝色泽热转移方法2、镀铝薄膜的常温快速阳极氧化技术3、对铝材进行电解着色的方法和所获得的灰色铝材4、改善镀铝表面耐蚀性的方法5、钢、铝、铜材清洗剂6、钢材热浸镀铝工艺7、高压铝阳极箔两步电化学蚀刻方法8、高硬度铝质或铝合金不沾锅具的表面处理方法9、含氢氟酸的铝型材酸性抛光剂10、绘画铝板氧化和上色工艺11、具有铝合金表面光泽的金属表面处理方法12、铝、锌及其合金用抗氧化光亮添加剂13、铝板表面的化学蚀刻方法14、铝棒针表面塑料喷涂方法15、铝表面的化学处理方法16、铝材的表面加工方法和铝材17、铝材的电解着色法18、铝材的分段式负压退火除油工艺19、铝材氧化预处理的一步法前处理液20、铝带宽温高速阳极氧化法21、铝的锡焊表面处理方法22、铝电解用锂盐-镁盐-稀土化合物综合添加剂及其添加工艺23、铝电解着色工艺中形成氧化膜的方法24、铝合金表面化学纹理直接蚀刻的方法25、铝合金表面一体成型花纹的制造过程26、铝和铝合金低温快速封闭剂及封闭工艺27、铝壶高效除垢剂28、铝画制造工艺方法29、铝或铝合金表面乳白色薄膜生成法30、铝或铝合金导电材料层的机械化学抛光方法31、铝或铝合金的着色工艺32、铝或铝合金固态焊接表面处理方法及其处理剂33、铝或铝合金宽温度高速氧化工艺34、铝或铝合金阳极氧化膜电解着色工艺35、铝或铝合金阳极氧化膜染色工艺36、铝基合金和其热处理方法37、铝及铝合金表面精细蚀刻技术38、铝及铝合金表面气相着色法39、铝及铝合金彩色瓷质氧化制备方法40、铝及铝合金的电解发色方法41、铝及铝合金的镀前处理方法42、铝及铝合金的复合着色方法43、铝及铝合金焊丝的电化学抛光方法44、铝及铝合金碱性化学抛光溶液45、铝及铝合金软钎焊助焊剂46、铝及其合金表面强化方法47、铝挤型的表面图纹成型法48、铝件表面处理方法49、铝锂合金低温超塑性预处理的方法50、铝排相序色标阳极氧化着色工艺51、铝上多色多质自然花纹的制作52、铝型材表面的纳米处理方法53、铝制品去垢灵的制造方法54、铝型材镀钛金工艺55、铝制品氧化彩色转印工艺56、铝制容器及保温瓶除垢液57、铝质锅体表面处理方法58、铝着色方法及制品59、氯化联铝除氟剂的生产方法60、热浸镀铝用水溶性助镀剂61、热浸镀铝用药品后处理剂62、铜铝型材表面润滑、防蚀剂的制备方法63、外墙专用多彩铝板生产技术64、一种电镀铝液65、一种镀铝薄膜化学氧化方法66、一种铝电解阳极用复合添加剂67、一种铝及铝合金表面的涂层制备方法68、一种铝及铝合金化学氧化的方法69、一种铝及铝合金用铝钛硼晶粒细化剂70、一种铝质盖彩涂工艺方法71、一种纳米改性粉末涂料处理铝型材表面的方法72、一种钛铝金属间化合物的表面处理技术73、一种在铝产品表层渗硼的方法及制品74、用于铝或铝型材表面处理的紫外光固化涂料75、用于铝染色染浴的电解质添加剂和铝染色方法76、用于真空镀铝前的原纸预处理胶77、在铝材表面进行电镀的操作方法78、着色阴离子电镀涂料和着色铝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