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教版语文 中考专题复习——课外古诗词阅读题答题技巧及练习 课件 (共42张PPT)
人教版语文 中考专题复习——课外古诗词阅读题答题技巧及练习 课件 (共42张PPT)
示例
绝句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看前两句,只是写色彩明丽之美景,情感 如何还难以确定。后两句则点明了诗人思归之 情。诗人流落他乡,一年又一年,思乡心切而 归期难知,心中是何等的伤痛。由这后两句可 知,此诗用的是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3.了解作者的身世及所处的朝代背景
2.抓住关键词、句
诗词是诗人“缘情而发”的产物,如能捕 捉到诗词中那些最能显现诗人感情的词、句, 加以分析理解,也可以把握诗人的情感。
示例
江 楼 感 旧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首句中一个“思”字奠下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也成为我们窥视诗人内心世界的窗口。诗人为何 而“思”?思念的对象又是什么?联系下文方知, “同来”与第一句“独上”相呼应,巧妙地暗示 了今昔不同的情怀。诗人是由于见到与去年相似 的景物而触发了对友人的思念。 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及独登江楼时的 惆怅之情。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读懂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歌的技巧
1、看诗歌标题
2、抓住关键词、句,如动词或形容词 3、了解作者的身世及所处的朝代背景 4、理解诗中的意象的涵义 5、辨析诗词题材
1.看诗歌标题
诗题是诗歌的眼睛,或概括了诗词的 重要内容,或是揭示了全诗主旨的线索, 或是奠定了诗人的感情基调,或表明了诗 词的特点。 仔细分析诗题,可以帮助我们领会诗 词的主旨及诗人的情感。有的诗题就直接 揭示了诗歌的主旨。
戴复古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
本诗的注释告知了诗人所处朝代的信息,提供了解 读这首诗的钥匙。南宋后期,国家衰亡已无可挽回,这 让许多爱国诗人伤痛至极。诗人登高远望,昔日大宋的 江山都已沦丧,痛苦得不忍心再看,以致希望有高山挡 住视线。这种想看又不忍看的矛盾心理,将诗人因国家 败亡而产生的无尽伤痛表现得淋漓尽致。 表达了诗人因国耻不雪、国土不归而痛苦、悲愤 的心情。
示例 秋风引
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此诗前两句写秋风雁群,已通过意象含蓄地 表达了游子思乡之情。而后两句直接写出孤身在 外的游子最先听到了吹动庭树的萧萧秋风,将全 诗的主旨点得明明白白。 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5.辨析诗词题材
诗词题材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也不同。因 此体会诗词的感情可从内容上和类别上去辨析。 我们往往可以根据诗题及行文关键词句上判断出 其类别:“送”“别”——送别诗,“塞”“军”“征” “凉州词”“从军行”“少年行”——边塞诗。
示例
山中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诗题点明了这是一首挽留客人的诗,诗的 内容,便是诗人留客的话。诗中最后两句描写 高山云深,景色奇妙,表达的是以美景留客之 情。如果不注意诗歌题目,就可能误解成只是 诗人自己对美景的留恋之情。 表达了诗人对山林的喜爱之情和对客人 的挽留之意。
示例 寒食寄京师诸弟
韦应物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题目中包含了时令、地点、人物等因素, 结合诗句中的“冷”“独”“空”等字眼, 我们就不难体会到在寒食节时作者内心的孤 寂,透露出诗人的归思,也表达了对诸弟及 故园的怀念。 流露出诗人在寒食节,思念京师诸弟时 流露出的孤独、寂寞、凄凉之情。
示例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诗题“凉州词”和行文中“沙场”“征战”都暗 示了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尾的“古来征战几人回”这 个反问句,夸张地展示了战争的残酷后果,深化了诗 歌的主题。该诗抒发的是反对战争的哀怨之情,所揭 露的是自有战争以来生还者少的事实,却以豪迈旷达 之笔,表现了一种视死如归的悲壮情绪。 通过边塞军中一个宴乐畅饮生活的片段的描写, 抒发了守边将士忠勇爱国、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流露出诗人对将士的命运的同情之心,表达了诗人 的感伤之情和对征战的厌恶之情。
古诗词中常见的题材及情感有:
田园诗——表达了热爱、向往悠闲、平静、自由的 生活,表达恬淡闲适的心情; 写景诗——描绘春夏秋冬、山川美景,表达对自然 美景的热爱、赞美之情; 送别诗——寄寓依依不舍的留恋,或表达对友人的 思念,或表达劝勉安慰的豁达心态;
边塞诗——表达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决心, 或抒发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或表达久居 边关思念亲人的忧伤、孤独之情; 行旅诗——抒发游子漂泊在外(久戍边关、久宦在 外)的孤独寂寞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怀古诗——悲叹怀才不遇的境遇,或抒发昔盛今衰 的愤慨,或忧国伤时,揭示时弊,同情人民; 闺怨诗——抒发对丈夫的思念以及离别时的孤独寂 寞之感。
4.理解诗中的意象的涵义
意象就是诗中描绘的艺术形象。诗歌借助意象来 表情达意。在古典诗歌中,有一些意象在不同时代不 同诗人的笔下反复出现,其涵义也具有了稳定性。学 生对这些常见意象,应把它们作为诗歌常识把握好。
常见意象的涵义: 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 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 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 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
要真正读懂一首诗,必须了解作者的身世及 所处的朝代背景。读诗时,必须了解诗人的人生 遭遇和主要风格,了解诗人所处朝代的国势。联 系这些背景,才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有 的诗歌的考题中会提供相关的注释,有的诗歌因 为属于名家名篇的就不再加以注释,需要从平时 积累的知识中回忆相关信息。
示例
江阴浮远堂
示例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在担任宰相期间,致力改革,但最终因保守 派的反对而失败。他坚持自己的改革主张,不向保守派 屈服。了解了这样的背景,就能知道,王安石正是借梅 花而自喻,表明自己在政治改革上的态度。
诗人以梅花的坚强、高洁品格比喻像诗人自己一 样处于艰难、恶劣的环境中依然能坚持操守、主张正义 的那些人,为了国家的强盛不畏排挤和打击的那些人, 对这些人的高尚品格进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