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口语实训心得

口语实训心得

口语实训心得口语实训心得的说英语的机会。

我非常荣幸能够有这个机会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交流此次参加英语培训学习的心得。

这短暂的15天的学习是紧张而充实的。

上午以口语练习为主,兼顾日常生活,文化背景以及英语教学方法的介绍和指导,和外教face to face,真实情景再现,外教们给我们营造一个纯英语的学习环境,培养我们的英文惯性思维能力,我们在课堂上只讲英语,每天都在一个全英文的环境中实践与提高,这样大脑每天不断在接受纯正、地道的英语的冲击,再加上教师的耐心的指导,培养在与真正的外国人自然交流的过程中形成的语言思维习惯。

还有,在外教课堂上,外教的肢体语言和面目表情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上了一堂课之后,就感觉和老师的距离拉近了,不再是陌生的了,ruth的课上得很活,她在课堂上时而唱歌,我们就随之唱起来;她在课堂上时而跳舞,我们也随之舞起来,这丝毫都没有浪费我们的学习时间,而且在唱歌和跳舞中进行了英语交流,外教们轮流给我们上课,他们天天给我们的话题都是新鲜的,让我们天天都有所期盼。

这让我们训练英语口语之余还学到了好多实用的教学方法。

在培训的课堂上是没有一句中文的,所有学员为了能听懂外教的话并能与之交流,学习非常刻苦,遇到生词或查字典;或学员之间相互讨论,共同思考;或比划着向外教请教。

外教谦逊和蔼,热情洋溢地为每位学员所提出的问题作详细的解答。

他们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多彩的授课技巧,让学员觉得每节课都有一种新鲜感,每上完一节课都有一种期盼,即使下课,学员都紧围着外教交流、问讯和探讨。

这里没有严肃的面孔,呵斥的语言,老师用一种和霭而又信任的目光看待每一个学生,使我们感受到他们发自于内心的友好。

听了外教的课,我真切感受到教语言的方法竟然如此生动有趣。

同时外籍教师对待工作认真负责的敬业精神,上颗时的激情,给每一位学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实,我们从外教那里学到的不仅仅是英语口语,西方文化常识,我们还学到了本国英语教师有待提高的东西,包括教法,授课方式,以及评价学生等等,都是让我们大开眼界的,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下午大多数是活动课,我所在的班级是这样安排的:周一chat,天南地北的聊,无拘无束,甚是有趣。

周二dance,苏格兰舞蹈,一首曲子多种跳法,欢快愉悦,很有感染力。

周三sports,遗憾的是外教适应不了高温天气,所以不能按安排进行。

不过,可爱、认真的外教绝不会让这节课无聊乏味(后面祥叙)。

周四movie,有真实故事,也有科幻翅膀,别有一番情趣,更具有教育意义,给我们带来视觉,听觉,感觉等各个方面的震撼和冲击,让我们训练英语口语的爱好更加持久。

周五english song,纯正的欧美味道,生动的手势,那真叫好听,大家也唱得一脸微笑,一个个俨然都是明星。

7月28号下午本来是要上运动课的,可惜的是外教适应不了高温天气,不能按安排进行,这个我在前面提到过。

所以改上活动课,外教把我们分成小组,给每个组发几张报纸、一卷胶带,要求大家把课桌的一端支起来,让乒乓球从高的一端以最慢的速度滚向低的一端,速度最慢的一组为胜。

一帮大人像孩子一样,说着、笑着、忙碌着、竞争着。

我所在的组想到的方法倒是赢得了大家的认可,然而由于道具摆放坡度过小,乒乓球停在了半路,以失败而告终,赢家也自然是另有其组。

这样的课不但开放了我们的思维,而且让我们感到是在享受,上课是一种放松,是一种快乐,学习语言不再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8月4号下午外教为我们进行准备了这样一节课,每个人都拿到这样一张纸:they were in a (place)she was (job)he was (job)she was thinkinghe was thinkingshe saidhe said(consequence)然后外教让大家补充句子,每个人都写,每写一句就折起来(以防被下一个人看见所写内容)然后传给下一个人接着写,最后拿到纸的人要写一个结尾,这样以来一篇文章、一个故事就由我们大家共同完成了,很有意思,不妨一看they were in a (place) shop.she was (job) a doctor .he was (job) an actorshe was thinking i m sohungry .he was thinking to get married .she said , oh,it s cloudy,hao about a trip?he said, oh, i happytoday.(consequence)the boy and the girl met in the park .next year,they married.这次培训当中,除了教学方面的东西外,我还从外教身上学到了一些教师本身需要具备的一些素质:1、工作态度这次培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外教们身上所具有的那股认真劲,它也可以被说成是充满活力,也可以看作是充满热情,总之和他们在一起觉得自己全身充满阳光气,对生活充满希望。

外教轮流给我们上课,每一节课他们都认真教学,丝毫看不出一丝疲惫、应付之意,也因此让我们更加感动,从而学习起来更加起劲、认真。

我想我们每位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也应该是这样的,在进教室之前,无论你的身体多么疲惫,无论你的心情多么糟糕,你都要重新调整,让自己精神抖擞、高高兴兴的迈进课堂,去和学生共度40分钟的美好时光,让他们在你的课堂上不仅能学到英语知识,更能学习到对生活的热爱。

2、教师基本功学习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基本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这次培训,我更加认识到了这一点,在今后的生活中,我要通过各种方式来学习简笔画,让自己的绘画能力和手工制作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3、教师知识储备作为一名英语教师,不仅要学习英语方面的知识,其他方面的知识也要适当的涉猎,在培训当中,外教们教学运动这一方面时,我就觉得学起来比较费力,因为在日常生活中,我对篮球、棒球方面了解的就非常少,搞不清楚它们的规则,就更别提在英语中的学习了。

所以教师在知识方面不仅要专业化,更要全面化。

做一个全才比作一个专才对教师来说更为适合。

我想我要把这次在培训中学到的知识带回到我的课堂教学中去,让我的学生也能体会到学习英语的乐趣。

英语教英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有利于向学生提供大量的说英语的示范,便于学生口头模仿,有利于激发学生说英语的欲望,并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教师从一开始就只用英语组织教学,学生可能不习惯,也听不懂,教师可以借助实物、图片、模型、配以手势、动作、表情等手段来帮助学生理解,帮助学生迅速适应一个全英文的环境。

做任何事情都贵在坚持,只要坚持,学生就会逐渐提高听的能力,不懂的句子渐渐听懂了,不熟悉的话语渐渐的熟悉了,不清楚的词语渐渐听清楚了。

听力理解力提高了,开口说英语就有了依据和保证。

没有足够听的实践是不可能开口说的,所以关键是教师一定要坚持说英语,用英语教英语。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我学到了很多方面的东西,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尝试着进行应用并创新,做一名合格而优秀的英语教师。

附送:古代常见定情信物古代常见定情信物中国古代定情物讲究情而不讲究物,一块玉佩、一个香囊、一束秀发、甚至一枚瓜果,都可以作为定情物,都可以表达自己对情之诉求。

古代定情信物包括:手镯、缠臂金、戒指、耳环、香囊等,或者是家中祖传的某种小物件、本人精心选购的某种纪念品等。

不管信物为何、价值是否贵重,信物总会有一定来历或与自己有特殊的关系,其精神上的含义肯定是不能用物品是否值钱来衡量的。

赠上了信物,犹如呈上了自己的心愿,表明自己将终身不移其志。

1、手镯 - 何以致契阔?绕腕双跳脱。

手镯由来已久,起源于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时期。

在距今六千年左右的半坡遗址,和位于山东曲阜西夏候新石器时代遗址中,考古学家均发现了陶环、石镯等古代先民用于装饰手腕的镯环。

从出土的手镯实物来看,有动物的骨头、牙齿,以及石头、陶器等。

手镯的形状有圆管状、圆环状,也有两个半圆形环拼合二成的。

隋唐至宋朝,妇女用镯子装饰手臂已很普遍,称之为必须臂钏。

初唐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周肪的《簪花仕女图》,都清晰地描绘了手戴臂钏的女子形象。

这不仅仅限于宫廷贵族,平民百姓也十分热衷。

据史书记载,崔光远带兵讨伐段子章,将士到处抢掠,见到妇女,砍下手臂,取走臂钏。

可见当时戴臂钏的女子并非少数。

唐宋以后,手镯的材料和制作工艺有了高度发展,有金银手镯、镶玉手镯、镶宝手镯等等。

造型有圆环型、串珠型、绞丝型、辫子型、竹子型等。

到了明清乃至民国,以金镶嵌宝石的手镯盛行不衰。

在饰品的款式造型上、工艺制作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手镯虽然被认为是作为手臂的装饰物,是人们最早萌生的一种朦胧的爱美意识,但也有许多科学家认为,手镯最初的出现并非完全是出自于爱美,而是与图腾崇拜、巫术礼仪有关。

同时,也有史学家认为,由于男性在经济生活中占有绝对的统治地位,使得戒指、手镯等饰物有了一种隐喻拴住妇女,不让其逃跑的蛮夷习俗。

这种隐喻性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一直存在着。

2、缠臂金 - 何以致拳拳?绾臂双金环。

早期臂钏实物多出现于北方地区,通常将金银条锤扁,盘绕成螺旋圈状。

所盘圈数多少不等,少则三圈,多则五圈八圈,并有花、素之分:镂刻有花纹的,称花钏,素而无纹的,称素钏。

无论从什么角度观察,所见都为数道圆环,宛如佩戴着几个手镯。

钏字的造形从金,从川,其中的川字即象形而来。

3、戒指 - 何以道殷勤?约指一双银。

古代未婚女子均不戴戒指,因为戒指是定亲或定情信物,所以这个最小的信物在女子心中的分量却是最重的,到今天也是如此。

伸出手让对面的人为自己戴上,而后,或者幸福的戴一辈子,或者早晚有一天对着它哭到心碎。

《太平广记》里说书生李章武与华州王氏子妇相爱,临别时王氏子妇赠李章武白玉指环,并赠诗曰:捻指环相思,见环重相忆。

愿君永持玩,循环无终极。

后来李章武再去华州,王氏子妇已忧思而死,二人遂神会于王氏宅中。

《云溪友议》写韦皋与玉箫相恋,依依惜别时韦皋送给玉箫一枚玉指环,发誓五至七年后来娶玉箫。

但后来韦皋违约不至,玉箫绝食而死。

再后来韦皋成为西川节度使,知此事后悔恨不已,遂广修佛像以赎罪,最后玉箫托生为歌姬,又回到了韦皋的身旁,再续一世的情缘。

4、耳环 - 何以致区区?耳中双明珠。

我国女性从很早以前就开始用各种耳饰打扮自己了。

最早的记录见于《山海经》青宜之山宜女,其神小腰白齿,穿耳以鎼,《三国志》中诸葛恪说:穿耳贯珠,盖古尚也。

可知穿耳从三代时起至今不衰的时尚。

耳饰又分为耳丁、耳珰、耳环、耳坠等样式。

清初李笠翁在他的《闲情偶记生容》里将耳饰里小巧简洁的耳环称为丁香,将繁复华丽的耳坠称为络索。

他说女子一簪一珥,便可相伴一生,可见耳环在古人审美观念中有很重要的地位。

唐代张籍《节妇吟》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