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务必手抄,打印或复印成绩为O分。
第一次形成性考核答案一、填空1、30汤山2、中原3、江浙河南4、16675、阿拉伯6、天京苏福7、徽派8、郑和9、苏常10、黄道婆11、淮河12、紫砂陶13、李鸿章14、2800 淹城15、彭城16、薛氏二、名词解释1、江苏地域文化顾名思义就是指江苏这一特定地域范围内所具有的各种文化要素,以及由这些要素构成的整体文化面貌的总特征。
2、金陵文化也称“宁镇文化”,宁指今南京市,镇指今镇江市。
三国时期孙吴建都京口(今镇江),随后移都建业(今南京),自此形成金陵文化圈。
金陵文化以江淮方言与吴方言的并存互融为其语言文化特征,以今南京、镇江为中心地带。
3、苏东海洋文化苏东有近一千公里的海岸线,由此而形成的地域文化特色,主要指以沿海的南通、盐城和连云港三市为中心的文化圈。
4、吴文化是以春秋时期建都姑苏的吴国为基本型制,以吴方言为语言文化特征,以目前太湖附近的苏州、无锡、常州三市为中心地带的文化圈。
三、简答题1、江苏水文化的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水的灵动使江苏文化在发展中形成了智慧特征。
一是勤思。
江苏人凡事爱动脑筋而不使蛮力,比如先秦时期的《孙子兵法》,处处体现着多想办法、多动脑筋的指导思想,与当时中原诸子的著作有着明显的不同风格。
二是善思。
江苏人眼界开阔,思维敏捷,不仅善于抓住机遇,而且在时机的等待上也善于从大处做好工作,准备之细、忍耐之坚,都是有口皆碑的,比如汉初风云人物张良的“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
三是奇思。
历史上,江苏出了许多富于奇思妙想的人物,他们的创新精神留下了丰富的人文财富。
2、富庶安定环境下的江苏文化有哪些特征?富庶安定环境下的江苏人追求尽善,主要表现为:1、地尽其力:江苏没有闲人,没有闲地。
比如古城扬州就是依靠运河水道而发展起来的商业城市;清代苏南已经开始试种双季稻,一年三熟,充分利用了江南的气候条件。
2、事尽其心:江苏人做事唯精而弃粗,小心谨慎,事事推敲,信奉务求认真的求善之道。
3、人尽其才:江苏重视人才的培养、人才的吸引、人才的发挥,如明代状元89人中有16人出于江苏,清代状元112人中有49人出于江苏,江苏的人才之盛可见一斑。
四、论述题1、试述江苏南北文化的包容性特征。
江苏处于南北文化的交汇点上,促使本地文化形成了鲜明的特征。
一是价值多元化。
江苏人在价值取向上不偏执,最突出表现是历史上江苏虽重儒学但并不轻商,工商同道,在儒学之外的商业等领域里获得成就的人同样可以获得社会的尊重。
二是富于交融性。
历史上,西晋之末永嘉之乱、唐代安史之乱和两宋之交靖康之变等社会动荡使北方文化大规模进入江苏,但江苏文化并没有受到冲击,相反是迅速吸收新的文化元素,在文化大交流中形成新的文化中心,文化交融使江苏文化充满了活力。
三是社会和谐。
江苏的地理位置使江苏文化有主动接受外来文化的条件,使江苏文化始终处于一种开放的发展形态,不封闭,不排外。
对待矛盾少有激烈的行为,而是柔性化解,求同存异。
和睦相处成为江苏居民的自觉追求。
2、试述江苏老字号文化的特征。
1、才子文化培养的儒商。
江苏经济的发展就是苏商中读书人多,知书达理者多,不以巧取豪夺图暴发,而以勤劳智慧求发展。
才子文化使苏商表现出更多的儒商气质。
儒商气质使江苏老字号更加看重传统道德,自觉地以传统道德创业,以传统道德兴业,以传统道德守业。
在全国的商业活动中,各代苏商在外的口碑都很好,他们是靠自己的聪明才智来获得经济收益。
老字号的招牌名称就可以见到儒商的追求,如吴江震泽镇有130多年历史的老店“存心德药店”,就是其创始人邵泉富根据父亲的遗愿而由“介眉堂”改来,寓意“存心为父争气,以道德经商”。
2、老字号是经济现象,也是文化现象。
一方面,江苏的老字号门类齐全,品种繁多,几乎涵盖了衣食住行各个行业,有力地促进了江苏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在行业齐全中又表现出鲜明的地方行业特色,如老字号中饮食与医药的商铺就几乎占了一半,这是一种文化现象。
老字号的振兴、保护和相关的研究是不可或缺的内容,老字号文化已经成为展示江苏文化强省面貌的一个窗口。
第二次形成性考核答案一、填空1、太学2、史学馆、文学馆3、茅山4、沛地5、越城6、草鞋山、青莲岗、龙虬庄7、江淮8、葛洪、陶弘景9、文赋10、诗品11、李煜12、苏北13、沈括14、扬州15、段玉裁16、施耐庵、吴承恩二、名词解释1、徐淮文化取名于南北朝诗人庾信《哀江南赋》中名句“淮海维扬,三千余里”,明代曾置维扬府,后改为扬州府,以扬州、泰州为中心地带。
2、族塾由一姓家族利用本氏祠堂或本族富户空屋,共同出资聘请教师所办书塾,所收一般都是本族子弟。
3、门馆又称私馆,是由塾师自备房子,或在自己家中设馆办学,招收学生。
4、吴中四才子祝允明、文徵明、唐寅、徐祯卿三、简答题1、江苏经济文化有哪些特征?一是均衡发展,在全国经济发展中,江苏在农业、工业和商业这三大经济领域中都处于领先的地位。
二是充满活力,历史上,江苏经济始终处于超越自我、敢为天下先的发展形态中,即使是在遭受战乱、自然灾害的打击后,也可以最迅速地恢复、发展起来。
三是文化含量高,儒工商同道,科技发展提供着重要支撑,江苏商人亦儒亦商,重利也重义。
2、古代的江苏“私学”有哪些类型?1、散馆,由一名热心办学而又德高望重的当地人首倡,其他群众响应集资兴办书塾。
2、族塾,由一姓家族利用本氏祠堂或本族富户空屋,共同出资聘请教师所办书塾,所收一般都是本族子弟。
3、家塾,也称家馆,是富有之家独自出资延师所设的书塾,主要用来教育自家的子女,有时也兼顾近亲子女的教育。
4、门馆,又称私馆,是由塾师自备房子,或在自己家中设馆办学,招收学生四、论述题1、试述南京文化的特征。
一是凝重的历史沧桑感。
南京先后有过金陵、秣陵、建业、建邺、建康、丹阳、归化、白下、上元、江宁、集庆、应天、南京、天京等几十个名称,这在中外历史上是极为少见的。
二是文脉相承的龙凤文化。
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龙凤又变异为皇权的象征。
作为十朝都会的南京,深受皇权文化的影响,也表达了人们对南京的繁荣昌盛,对和平、团圆、幸福、美满生活的寄托和憧憬。
这在龙蟠路、双龙街、丹凤街、凤凰街、凤凰台、凤游寺、仪凤门等地名中得到了充分展示。
三是浓厚的宗教文化色彩。
在南京历史上,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等都很繁荣。
栖霞山、祖堂山、唱经楼、清凉山、鸡鸣寺、观音阁、承恩寺、五台山、西善桥、东善桥、三茅宫、蒋王庙、北极阁、洞神观、静海寺、天妃宫、礼拜寺巷、天堂街等地名留下了辉煌的宗教遗迹。
四是“唯才是举”的科举文化。
在中国实行了1300年之久的科举制度,在南京的地名中留下了永久的记录。
例如成贤街、夫子庙、贡院、四牌楼、三牌楼、沈举人巷、朱状元巷、秦状元巷、上江考棚、下江考棚、状元境、三元巷、文德桥、文昌巷等。
五是浓郁的古商业文化气息。
城市经济的兴盛,形成了城市工商业者、农户、士子、官宦、艺人和流动性商贩等多层的复合群体。
颜料坊、红花地、踹布坊、估衣廊、纱帽巷、木屐巷、评事街(原名皮市街)、油坊巷、糖坊桥、胭脂巷、闺奁营、黑簪巷、宰猪巷、鸡鹅巷、冬瓜市、菱角市、鱼市街、铜作坊、瓦匠营、木匠营、箍桶巷等地名就是明证。
六是朱门豪宅的士族文化和异彩纷呈的平民文化。
如周处街、谢公祠巷、王府巷(皇甫巷)、汉府街、常府街、程阁老巷等显示了士族文化的特征。
桃叶渡、莫愁湖、螺丝桥、胭脂井、大中桥、点将台、逸仙桥、中山门、蕃人河、三步两桥、斗鸡闸、虫人街、劳劳亭、狗耳巷、破布营等,彰显了平民文化的特征。
2、试述中山陵的建筑特征。
中山陵,陵园建筑由吕彦直设计,该方案是根据孙中山先生一再强调的“唤起民众,以建民国”的警言设计的,寓“木铎警世”之意。
陵墓坐北朝南,依山而筑,由南而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依次为广场、石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墓室,面积共8万多平方米。
从空中俯视中山陵,整个建筑群恰似平卧在碧绿绒毯上的警钟:山下孙中山铜像是钟的尖顶,半圆形广场是钟顶圆弧,而陵墓顶端墓室的穹窿圆顶,恰似圆形的钟摆锤。
中山陵陵园建筑以民族传统风格为主,同时也巧妙自然地融合了西方近代建筑艺术的精髓,整个陵园采取传统的中轴线式排列,建筑群协调统一,浑朴自然,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第一陵”。
第三次形成性考核答案一、填空1、北阴阳营60002、金陵3、花岗石4、润州5、江淮6、焦山北固山7、春秋8、拙政园留园9、明清10、二泉映月11、西施12、三星村13、苏轼14、扬州15、邗沟16、个园拙政园二、名词解释1、南京云锦用料考究,织工精细,图案典雅,色彩富丽堂皇,宛如天上瑰丽、璀璨的云霞,故名云锦。
2、上党挑花是镇江一些地区妇女日常习作的传统民间手工艺品,作品风格朴实无华,独具魅力。
3、桃花坞木刻年画始于明末,清雍正、乾隆年间盛极一时,与杨柳青年画并称“南桃北柳”,与天津杨柳青木刻年画和山东潍坊杨家埠年画并称“中国三大木刻年画”。
4、彭祖墩遗址出土了石刀、石斧、石纺轮、陶盆、陶釜、陶鼎及一大批玉器,距今约6000至7000年。
三、简答题1、“秦淮八绝”指的是哪八绝?夫子庙风味小吃,因工艺精细、造型美观、选料考究、风味独特而著称。
其中魁光阁五香豆、五香茶叶蛋、雨花茶;永和园开洋干丝、蟹壳黄烧饼;奇芳阁麻油干丝、鸭油酥烧饼;六凤居豆腐涝、葱油饼;奇芳阁鸡丝面、什锦菜包;蒋有记牛肉汤、牛肉锅贴;瞻园面馆的红汤爆鱼面、薄皮包饺;莲湖甜食店的桂花夹心小元宵、五色糕团等八套风味小吃被誉为“秦淮八绝”。
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味小吃是我国四大小吃群之一。
2、扬州的菜肴有哪些特征?扬州菜肴是淮扬菜的主体,主要特点:一是选料严格、刀工精细、主料突出、注意本味、讲究火工、擅长炖焖、汤清味醇、浓而不腻、清淡鲜嫩、造型别致。
二是烹饪格调高雅,富有文化品位。
代表性菜肴有八宝葫芦、扒烧猪头、彩蝶飞舞、琵琶对虾、菊花海螺等。
红楼宴、三头宴、全藕宴被誉为扬州菜肴的三颗明珠。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试述扬州文化的特征。
一是南北兼容的地方文化。
扬州濒江近海,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于此,西通南京,与镇江、无锡隔江相望,历来是南北水陆交通枢纽。
远在唐代、北宋、明代和清代,就有大批外籍人到扬州经商、传教、从政和定居。
扬州人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使得扬州文化具有南北兼容的特征。
扬州古典园林既擅北地之雄,又兼南国之秀即是明证。
二是雅俗共赏的文化环境。
随着大运河的开凿,扬州漕运和盐运在全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扬州也成为“壮丽压长淮,形势绝东南”的富庶都邑。
在很长时间里,扬州既是江淮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对外贸易和国际友好交往的港埠。
经济发展带来文化繁荣,市民也形成了不同的阶层。
这样的人文环境造就了扬州学派、雕版印刷、书院园林和民歌、评话、民间舞蹈等雅俗共赏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