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该怎样去尊重学生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我们的基本原则永远是尽量多的要求一个人,也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爱默森也曾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
”人是一切活动和一切关系的主体,教育亦然。
尊重的教育首先就是尊重教育活动过程中的人,尊重生命,尊重人的需求,尊重人的精神世界,尊重人的个性。
在学校教育工作中,教师是施教者,学生是受教者,虽然二者的角色不同,但师生的目标一致,彼此应相互尊重。
而且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是表率,教师首先应该尊重学生。
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亲近教师,主动接受教师的教育,真正尊重教师。
尊重受教育者,就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要对学生有正确的认识。
学生尽管是儿童,知识不足,阅历不深,但他们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经历。
他们对自己所接触的客观事物有自己的认识和看法,有些看法不仅正确,而且会给教师带来一定的启发。
教师不应该认为学生处处都不如自己,一无是处,而应虚心向学生学习,经常征求学生意见,采纳学生有益的建议,欢迎学生批评自己。
这些都是尊重学生的表现。
学生体会到教师这样尊重他,也会更加信任教师、尊重教师。
一位老师在教《狼和小羊》一课时,温和地问:“结果怎么样了呢?”一个学生抢先说:“正在这危急时刻,从远处走来一个猎人,一枪把狼打死了。
”老师的微笑消失了。
又一个学生说:“狼向前扑的时候,用力过猛,碰在石头上撞死了”。
老师的脸涨红了。
还有一个学生说:“狼向扑的时候,掉在它前面的陷阱里,摔死了。
”这位老师变得不安和烦躁了。
很显然,这些学生的答案与老师的教学设计不相符合,因为这篇文章最后写道:“狼龇着牙,向小羊
扑去。
”其实还有很多学生要求发言,但老师再没有给学生机会,只是告诉学生:“小羊被狼吃掉了,这是唯一的结果。
”对于老师的这个结论,多数学生不同意,有的还反驳:“不,小羊么哦有死,书上没有写小羊死。
”但老师最终还是以小羊被吃掉作结。
在这里,我们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老师对文章的理解和孩子的理解不一致,对文章思想感情的体会也不尽相同(老师是成年人,经验丰富,理解多是理智的思考;学生是儿童,富于幻想,理解偏重于感情的好恶。
)显然,这位老师在这个教学环节上处理的有失偏颇,对学生的理解尊重不够。
学生千方百计的让小羊活下来,这样的结果无损于《狼和小羊》这则寓言的主旨,所以老师应该同意学生的理解,支持学生的理解,不必坚持己见,否定学生。
尊重学生的理解,让小羊活下去,也顺应了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特点,充分显示了学生同情、爱护、保护弱小事物的美好情感。
如果硬要小学生接受“小羊被狼吃了”的结论,他们一定会伤心的。
(2)尊重学生的权利。
学生是现实社会的成员之一,是处于迅速发展时期的人,是受教育的对象。
1989年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就是要求全社会必须尊重青少年的合法权利,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四项基本原则,即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的原则;无歧视原则。
尊重儿童,就必须尊重儿童的生存的权利、受教育的权利、受尊重的权利、安全的权利等。
现在,有的教师惩罚学生的手段就是将学生赶出教室,严格的说起来这就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
还有的教师,谩骂、侮辱学生,这些都是侵犯学生权利的做法。
请看以下课例:上课铃声响过很久了,科任老师还在喋喋不休地训导学生,正课却一直没有开始。
十几分钟后,有同学终于忍不住小声问了句:“老师,还上课吗?”这种利用课前几分钟处理班里的事情或者批评某些同学的场景,在中小学的课堂上是司空见惯的,很多如此行事的老师还
往往被赞扬为有责任心。
但是,北京埠成路中学的英语教师庞春泉认为:“如果我在上课时间讲与课堂无关的事情,缩短了教学时间,剥夺了学生接受教育的权利,他们该向谁来讨还这失去的光阴?占用上课时间说班级事务,还可能引起学生反感,影响他们听课情绪。
而学生不能积极配合我的教学,又会反过来令我不满而教训他们,从而形成课堂教学效果的恶性循环。
”“我是一个班主任,管理班级是我的义务,但是我也明白履行义务要有一定场合。
铃声响起的时候就是下了一道命令……我该上课了,我无权说其他的事情。
铃声响起,我就是任课教师!”“尊重教育”,就是强调始终将学生的受教育权放在重要地位,一切的教育活动都是为了尊重学生、促进学生的发展。
(3)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
学生虽然很小,但在人格上是和成人处于平等地位的,在人格上并无差异。
教师必须承认这种平等地位,尊重学生的的人格。
同时,学生的个性是有差异的。
如有的学生好动、灵活,但无坚持性,易激动;有的学生爱静,办事较稳重,但活动能力较弱,等等。
教师要在了解学生个性特点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教育,使他们发扬个性中的优点,克服其中的缺点,最终获得全面的发展。
教师决不能从自己的好恶出发,区分学生个性品质中的好与坏。
如果教师以自己的好恶把学生个性分出优劣,往往会对一些学生不耐心,甚至表现出厌恶的神情。
同时又会对别的学生产生偏好,处处包容,只看见学生的好处,忽视学生不良的地方,这些都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尊重学生,在根本上就要求教师做到一视同仁,用平等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受教育者。
尊重应该是不分等次、不划优劣的,每个受教育者都应该成为被尊重的对象。
不论受教育者的成绩有多差、多么的“不可爱”,教师以及别的成人都应该尊重他。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
的个体,都有自己的特点。
教师应该尊重这种特点或者差异,对学生因材施教。
(4)尊重学生的劳动。
学生的劳动主要是学习。
教师应特别尊重学生的作业,认真批改,对学生的劳动给予关注,并且能以很好的、适合学生特点的方式给予反馈。
(5)教育者更应该注意尊重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尊重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尊重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尊重有过错的学生,尊重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尊重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
尊重学生同时意味着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不体罚学生,不辱骂学生,不大声训斥学生,不冷落学生,不羞辱、嘲笑学生,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
这里,尤其要强调,禁止使用体罚的手段对待学生。
体罚学生是一种违法行为,不仅易给学生的身体带来伤害,给学生的生命带来威胁,而且更易给学生的心灵涂上阴影,阻碍学生的健康发展。
总之,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尊重学生的劳动,坚决与体罚划清界限。
尊重受教育者是尊重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其理念的关键表现。
(杨荣文)
教师应该怎样去尊重学生
杨荣文
德州市迎宾路小学
2005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