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德育工作简报学校德育工作简报八(1)班注重节约,倡导低碳生活,完全做到了人走灯熄,值得全校师生学习;★七年级组利用每周星期四课间操时间对学生进行纪律和安全教育,促进了学生行为习惯的好转;★八年级部分班主任在九年级下晚自习后,还不定期抽查本班寝室纪律,为八年级组良好班风和学风的塑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矗【德育工作回顾】(一)德育活动:★2011年3月7日,校团委组织七年级全体共青团员对校门外的白色垃圾进行了彻底的清理;★2011年2月28日上午,德育处针对学生携带手机、音乐播放器、刀具等物品进行了专项检查,收缴了一批小刀、剪刀、手机等,还对部分学生进行了说服教育。
★2011年3月25日,全校师生参加了“感动教育校园万里行”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本月,德育处多次对学生的仪容仪表、佩戴团徽和学生证情况进行了抽查。
(二)常规管理:1、班级常规管理评估:班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1 2 3 4 1 2 3 4 1 2 3 4 5寝室98 89.5 98 97.5 99.25 98.67 99.3 96.5 99.75 97.5 96.75 96.25 94.4清洁89.58 89.02 89.6 91.05 96.53 94.18 95.73 94.2 99.7 97.48 97.96 98.44 98.62违纪次数11 26 15 8 8 11 7 23 4 8 10 12 10好人好事次数0 1 1 0 2 0 1 4 0 2 0 1 1班级综合得分88 82 88 90 94 76 94 78 91 82 72 76 822、学生行为规范督查:(1)表扬:七(2)班文鑫雨拾到团徽一个;七(3)班陈思文拾到钥匙一串;八(1)班范志勇拾到饭卡一张;周健拾到饭卡一张;八(3)班刘福康拾到钥匙一串;八(4)班黄天宇拾到现金一元;罗宇航拾到手表一块;拾到现金两圆刘颖拾到指甲刀一个;九(2)班程志宇拾到饭卡一张;彭鑫充卡时,多出五十元,主动退还;九(4)班皮金旺拾到手机一部;九(5)班朱文婷拾到校讯通卡一张。
望同学们向以上同学学习,为营造官垱中学良好的校风而努力!(2)违纪违规:三月份较突出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吃饭时乱丢乱扔,打饭时插队,部分同学经常把饭带到寝室里去吃;2、践踏草坪,乱摘花草、攀爬树枝;3、乱扔垃圾,地点为花坛、楼道、教学楼前的空地、操尝寝室等4、就寝纪律有待加强,主要表现为:早起、串寝、大声喧哗、唱歌、部分男生在寝室抽烟、打牌,部分男生经常对着女生寝室大声喊叫,少数寝室经常不倒垃圾。
处理意见:请各班主任查看以上现象,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
【友情提示】1、请同学们要爱护学校的花草树木,不要乱踏、乱摘、乱攀、乱折,对家属区的菜地也要爱护,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2、学校规定,从四月份开始,对学生公寓进行约束管理,具体规定如下:①早晨锁门时间为:打吃早餐铃开始锁门;②课外活动开门时间为:下第四节课后十分钟;③晚上断电时间为:九年级下晚自习后四十分钟;④早晨送电时间为:打起床铃前五分钟;3、请同学们注意节约用水用电,做到人走灯熄,随时关闭水龙头,在寝室里要特别注意。
【下月工作安排】1、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2、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开展。
3、“首义精神耀千秋”活动准备。
4、“说说我的班主任”征文比赛。
5、开展期中评比活动。
【中考总动员】再过七十几天,同学们就要走上人生转折的战场了。
三年的寒窗苦读,1000多个日日夜夜,所有的辛苦,所有的劳累,所有的付出,都将在6月20、21、22日来收获。
面对即将到来的中考,或许有的同学正在因为自己成绩不理想而彷徨,或许有的同学会因为时间的短暂而叹息,或许有的同学不以为然逍遥的数着日子。
可是同学们,你知不知道,你的父母正为你即将到来的中考心急如焚,我们的老师在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其他学校的竞争者们在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中考,容不得我们有一丝迟疑,中考,容不得我们有片刻停滞,中考,容不得我们有半点闪失!中考,我们必须胜利!七十几天,实在太短,但这是个无法改变的事实,但这有限的时间会因为你的扎实和勤奋而变长,也会因为你无谓的叹息甚至尽情地玩耍而变得更短!各门功课都刚刚进入或即将进入总复习,只要抓住机遇,每人都还有从头来过的机会,每年的中考也都不乏通过最后冲刺取得成功的先例!也许你认为自己不够聪明,但无数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影响个人成功的因素第一位的是目标,第二位的是胸怀,第三位的是勇气,第四位的是坚持,第五位的才是聪明。
关于目标,中考在即,我希望每位同学都能有一个明确的中考目标,并为之一鼓作气进行艰苦卓绝地努力。
说到目标,也许有同学会说那是好同学的事,我们反正不能都考上重点,谈什么目标不目标,其实不然,立志上重点高中的人,有相当一部分只能考普通高中,同样会有相当一批想上普通高中的人只能靠上自费,所以,每位同学都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升学目标,即使你做不到最好,在现有的基础上再上一个台阶是完全有可能的,就象马拉松比赛,经冲刺从后一个方阵进入前一个方阵是完全有可能的,为此我希望在晨曦中多一些学习背诵的身影,在走廊上和教室里少一些疯狂打闹的现象!说到胸怀,我们关键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面对如山的学习任务和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我们都要热情地拥抱它!调整心态把压力变成动力,到如今如果还存在不喜欢哪个老师、不喜欢哪个学科的心理,那就不仅是有害的而且是非常危险的。
说到勇气,我就想到兵书上的一句话:两军相遇勇者胜,两勇相遇智者胜,面对看得见的招生指标,我们多上一个别人就少上一个,别人多上一个我们就少上一个。
说到坚持,实质就是毅力的较量,俗话说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今天动员会后全体同学保持一个周的旺盛斗志估计没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免不了会有人打退堂鼓,对此我想请同学们记住爱迪生的一句名言:“很多生活中的失败,是人们没有认识到,当他们放弃努力时,距离成功是多么的近!”综上所述,对同学提出以下具体要求:1、提高课堂效率,合理利用课余时间狠抓自己的薄弱学科。
2、务必制定明确的升学目标,一鼓作气的努力直到中考结束。
3、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特别是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
“丰产要丰收,颗粒要归仓”4、学习上的疑问,问老师、问同学一道题不要超过5分钟,自己钻研一道题不要超过10分钟,要讲究覆盖面和效率。
“平时讲会不讲对,考试讲对不讲会”5、不要盲目延长学习时间,形成自己较为固定的生物钟,切忌简单横向对比,从而造成家庭成员关系紧张或者心理压力太大。
主题词:班级管理德育工作送:校长办公室各处室各年级组发:各班主任各班长“孩子应该放到首位”俨然在近二十年来成了年轻家长的育子口号,孩子在家庭中的位置越来越高。
家庭越是以孩子为中心,孩子就越以自我为中心,(论文范文与此同时,经济大潮的席卷,家长运用各种手段追求名利的行径耳濡目染着孩子,亦或只顾生计,缺乏对孩子的正面引导,亦或只看学习成绩不注意孩子思想变化,甚至主观上把自己官场上、生意场上获得成功的“心得”刻意施于孩子,这些反面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思想与学校德育工作主流大相庭径,这种矛盾最终导致学校德育工作显得相当“乏力”。
1.2学校层面的忽略是德育教育乏力的关键所在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学校教育能否培养出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的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学校德育的管理。
虽然新课程标准的执行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但在学校的执行上仍有一定的距离。
受中考、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大部分学校仍是以知识教育为主线,以提高升学率为目的。
原本应该渗透到各个学科全员参与的德育教育内容被繁重的学科教学任务和学校对教师的科研要求压力所冲淡,在品德教育上只是例行公事,走走形势,只通过几期黑板报、几篇征文或几张宣传单了事,没有提高到重视的程度,导致德育教育没能深入学生内心并转化为实际的思想内涵,出现重智轻德,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
与学生思想相关的品德教育课程等跟不上,使得学生信念不足,悲观失望,自暴自弃的思想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引导。
还有随着社会文化的更新、学生年龄的增长和思想变化快的特征而言,学校德育教育缺乏应变的有效措施,一成不变的德育要求,使得德育工作只能浮在表面,难以深入。
相反,德育目标不够明确朝令夕改地变来变去,也容易滋生学生浮躁的情绪和教师急功近利的工作作风。
总体是说,学校德育工作正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境地[2],这种对德育工作的不重视同样是其呈现“乏力”的关键所在。
1.3教师个体的素质差异致使德育教育雪上加霜所谓“言传身教”指的是教师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甚至生活中的思想品质、言谈举止、穿着打扮、情感态度等方面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随时时代的前进,教师本身对待教育教学工作的认知也在发生微妙的变化,把教育做为“职业”的倾向更明显而不再是做为“事业”来发展,单层面追求社会经济地位的攀比、忙于带私教而对学生的关注、关注减少,或过度专注于个人生活享受的例子在学校内不乏其人,认知差异导致的结果就是教师责任心下降,学校德育工作效果自然随其滑落。
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尤其是高校招生“并轨”后,师范类院校扩招后在管理上注重“从教基本技能”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育思想不比从前,毕业后从教的年轻教师其思想素质、教育教学专业能力对学校传统德育教育的负面影响可想而知。
教师对于学生思想变更、思想特征的把握程度亦是德育教育成败的关键。
事实上,学生的思想变化速度远远快于学校德育教育目标的更新,如何在传统德育目标和学生不断变化的思想动态之间找到平衡点,是对新时期形势下教师素质的极大考验,附和家长娇宠学生满足其不合理、不正确的要求或着一味的以传统德育教育方式和教育思想去强制要求学生,都或将导致学校德育教育的失败,甚至造成师生恶化,使德育教育无法正常开展,更不要说实效。
1.4社会文化的诱导是德育教育的劲敌学校的德育教育和社会文化的熏陶对青少年品德形成而言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两种形式,但二者在一定时期并不能真正发挥其“协调作战”的能力,比如学校德育教育主题滞后于社会文化的主流,或社会文化的主流偏离学校德育教育的本质,都将使青少年无所适从。
在这种情况下,青少年更多的是选择亲近更有实体或实际表现形式的社会文化而不是质朴但相对空泛的德育教育。
除了社会就业难的问题导致学生“读书无用论”错误思想的泛滥外,近年来,社会文化中充斥着浓郁的商业气息、“伪”、“宅”当道,相亲节目中赤裸的拜金主义,娱乐节目中奇装异服的所谓时尚、选秀节目中一夜成名的捷径、音像和网络中充斥的色情、凶杀以及种类繁多的电子游戏对鉴证别能力还不够成熟的青少年轮番轰炸,一名艺人的出场费与一项科研成果的奖励不可同日而语,一次狂热的追星过程比学校的理论说教更有魅力,富二代华丽过市带走一片羡慕的目光,这些都严重腐蚀着学生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