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普通高中学生成长设计的实践研究 开题报告

普通高中学生成长设计的实践研究 开题报告

普通高中学生成长设计的实践研究
开题报告
xx第一中学
一、研究背景
1、部分学习暂时困难学生迷失成长方向
绵阳一中是省二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近年来由于教育教学成绩突出,一直被市教体局表彰为“教育质量综合评估B1组特等奖”和“初中教育质量先进单位”。

然而,我校高中生却是众多省一级示范高中、寄宿制中学层层筛选后所录取的学生。

初入高中,踌躇满志希望考上理想的大学。

不久他们就逐渐感到学科知识前后脱节,整天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学习吃力,慢慢地对学习失去信心,部分学生甚至放弃学习;部分学生认为,学习就是为父母和老师而学,不知道自己的发展前景是什么。

这就导致了学生学习目标缺失,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缺乏,很少经历“目标实现”后的成功体验,甚至认为高中阶段的学习生活与自己未来的发展没有太大的关系。

针对现状,我多次分层召开研讨会,达成一致共识:教育是良心工程,每一个学生针对学校来说他仅仅是1%甚至0.1%,但对一个家庭来,他们都是100%,是一个家庭的全部希望。

为此,学校要求全体教职工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为学生创设自主发展的平台,让学生做成长的主人。

2、综合实践与校本课程的实施缺乏实效
目前,许多学校学生几乎把学习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升学考试的科目中,对于综合实践活动只是应付了事。

每学期开学前,不少商店、社区却迎来了学生应付假期实践作业的“盖章潮”。

综合实践活动异化成了一场“盖章运动”。

许多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建设过程中,很少进行学生需求的前期调查。

我们认为,校本课程是学生需求与学校发展的有机整合,为学校特色的形成奠定基础。

在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开发上,我校旨在寻找一个切入口,
优化整合课程资源,突出学校特色。

3、学生不能从容理性地选填高考志愿
高中毕业时,许多学生还不知道自己的兴趣特长是什么,对于大学的专业、就业前景等内容了解就很少,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头脑一片空白;家长不清楚孩子的兴趣和潜力所在,认为“考了高分,上了好大学,好工作就水到渠成”……引领学生一生发展的志愿选择却在短短的几天就被仓促决定,这样可能导致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发现自己对所报考的专业根本没有兴趣,甚至有的学生在大学里混日子,有的学生选择退学回校补习。

因此,及早地把成长设计纳入到高中阶段的学习生活之中是十分重要的。

4、《高中生成长设计》校本课程是对现有课程体系的补充
目前,四川省除了棠湖中学开设“高中生职业规划”校本课程外,还没有其它基础教育学校开设高中生成长设计相关的校本课程,更没有相关的课题研究。

因此,我校开发的《高中生成长设计》校本课程是对现有课程体系的补充,是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一种体现。

5、策应2017年新高考方案和全国600所高校转型。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将“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9月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探索基于统一高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

4月22日,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透露,教育部将做6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职业教育类型转变的工作。

因此,我校将进一步总结校本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和综合素质评价等方面的经验,加强教改研究,让学生做成长的主人,以期我校学生能够适应新高考方案和高校转型的新形势。

二、核心概念界定
普通高中学生:本课题将“普通高中学生”简称为“高中生”。

成长:本课题“成长”是指:个体在学生生涯阶段中,身心上的持续的规律的变化过程,特别使学生的身心向积极方向的变化的过
程。

设计:本课题的“设计”定义为:以学生为中心,整合学校、家庭、社会及各种资源,引领学生审视自己、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并做自我评估,逐步了解社会需求,从而结合自身特点制订符合自身实际的成长设计。

同时,在阶段学习生活之中,学生根据自身的发展实际,在成长导师的指导下修正自己的成长设计,增强学习的内驱力,从而实现成长设计。

成长设计:本课题的“成长设计”是对普通高中学生进行“学业”和“职业”的设计。

学业设计有助于学生立足当下的学习生活质量的提高,而职业设计有助于学生把握人生方向。

本课题着重于“学业设计”的研究,旨在通过成长设计帮助学生确定人生奋斗方向,激发学习动机,不断提高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内驱力,不断调整自己的状态和行为,朝着自己设计的成长目标奋斗,实现成长设计。

本课题中“成长设计”的主体就是我校的全体高中学生,通过开发、学习校本课程,参加学生社团---成长设计协会的系列活动,在学科知识的学习和课内外活动中感悟成长设计,来增强认知自我和自我设计的意识,了解成长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内容;学生的成长设计包含“学业”和“职业”的设计,本研究侧重于学生的“学业设计”。

三、研究内容
1、校本课程《高中生成长设计》的开发与实施
2、指导学生制定、修正《个人成长设计》的策略研究
3、创设学生个性化发展平台的策略研究
4、成长设计与学生校园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5、学生填报高考志愿的策略研究
四、预期效果
1、学生方面
通过本课题研究,学生明确成长方向,初步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对三年的学业有明确的规划,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

保持高度的自信,具有持续凝聚学习动机,学业成绩在原来的基础上具有
长足进展,激发自我潜能,自主发展,考入理想的大学和专业。

2、教师方面
通过本课题研究,教师将会更新教育观念,调整教育策略,努力培养和提高自己专业能力,把学生当成有独立思想、选择性和意志力的发展主体,帮助和促进学生形成积极、主动、上进的情态,变教书为育人,变经师为人师。

3、学校方面
通过本课题研究,我校将建构高中生“参与成长设计活动,增强学习动力,改善学习行为,实现成长设计”的实践操作范式,践行“育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促进学校特色发展,提升学校文化品位,打造出优质的教育品牌。

4、教育改革以及社会发展
通过本课题研究,可为我省基础教育阶段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注入新的血液,增强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效性。

本研究与新课程改革融合,以课程的形式贯彻到学校的各方面工作之中,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和文化建设中凸显学生成长设计的思想,构建学生个性化发展平台,探索基础教育学校的特色发展之路。

五、研究困惑
1、如何正确解读学生的成长需求?
2、在实施成长设计过程中,如何保持学生兴趣的恒久性?
3、如何科学系统地创设学生个性化发展平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