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综合实践开题报告(王正伦)

综合实践开题报告(王正伦)

综合实践开题报告(王正伦)————————————————————————————————作者:————————————————————————————————日期:附件2:毕节地区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实验课题开题报告课题名称学科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索与研究课题批准号六(7)课题承担人王正伦所在单位贵州省织金县第一中学毕节地区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制2011年3月一、开题活动简况(开题时间、地点、评议专家、参与人员等)(一)时间:2011年4月28日(星期四)下午4:30时——5:30时(二)地点:织金一中视频会议室(三)议程:(1)大会开始(2)介绍到会的学校领导、上海新纪元教育集团各位专家、各位老师(3)学校教务主任潘主任宣读课题立项通知书(4)课题负责人王正伦作开题报告(5)上海新纪元教育集团专家、学校课题组成员评议(6)课题组教师代表龙勇发言(7)余志军校长讲话(8)大会结束开题大会来宾(一)专家组成员:贵阳学院教授钱贵晴、上海新纪元教育集团驻织金一中专家周远生、葛树彬、高志文(二)领导嘉宾织金一中校长:余志军织金一中校长助理:彭拜织金一中办公室主任:宋芳织金一中教务主任:潘应召织金一中政教主任:杨成织金一中电教主任:龙永茂二、开题报告要点(题目、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限5000字,可加页)学科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索与研究(一)课题研究背景世纪之交科学技术高速度、高水平的发展,人类劳动形态发生了重大变化,对人综合科学素质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对科学技术本质的新认识促进了动态科学观的建立进而对传统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观念产生了重大冲击;面对知识经济初露端倪的社会要求,要培养符合社会发展,又能引导社会潮流前进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就需要引导学生学会探求知识,发现真理,就必需对教育进行根本改造,对课程结构和育人模式进行创新,在高中教育阶段开设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探索学科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根据《贵州省高中教育这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指导纲要(试行)》和《毕节地区教育局新课程实验实施方案》精神为指导,结合我校实际,利用学校区域优势,探索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实施。

在教改实践中努力转变旧的教育观、课程观、教学观、教材观、学生观和评价观。

重视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劳动与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四个方面内容。

努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和提高,促进新形势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

综合实践课程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以学生自主选择、直接体验、研究探索的学习为课程基本方式,以贴近学生现实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的主题为课程类基本内容、以学生个性养成为课程基本任务的非学科性课程。

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在“考察”,“思考”、“实验”、“探索”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克服了当前基础教育课程脱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倾向,面向学生的生活领域,引领学生走向生活,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的个性与发展提供了开放的空间。

21世纪人类已经进入了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

教育部《普通中学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明确指出“先行的学科教学过程中,都可以引入研究性学习,以提高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而研究性学习是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出现的一种教育理念和新型的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针对某以事、某一现象、某一问题的探究,发现与尝试解决,并在某些过程中获得意识、态度、认识、能力、技术与情感等方面的综合学习活动。

使学生原来传承式被动地学习转变为对新知识主动探究式的学习,为实现终身学习奠定学习基础,以更好第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由于学生学习生活经验欠缺,知识层面少,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应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学科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已成为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

(二)课题研究的价值与意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与各学科课程有着本质区别的新的课程,是一门综合课程,对应于学科课程,它是一门经验课程。

概括起来说,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

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就是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的教学融为一体。

其操作意义是: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把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内容、学习方式以及评价应用到学科教学之中,另一方面,通过学科教学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得到进一步的建设,使教学资源、教学要素和教学环境整体化产生聚集效应,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改变,促使学生健康地发展。

(三)课题研究内容1.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目标整合的研究。

学科教学的目标侧重于某一领域的知识技能目标,例如语文学科,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数学学科致力于数学模型的建立和应用。

综合实践活动,不是单纯从知识着眼,而是从人的发展着眼,着力点是促进学生主动地发展各项基本素质,其旨在使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联络社会生活实际,通过亲自体验,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适应学习化社会需要的终身学习能力。

“做个适应21世纪发展的社会人”是本课程的终极目标,本课程将人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教育的归宿。

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我们将探索如何把学科教学目标与综合实践活动目标整合起来,以形成有利于学生学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目标体系。

2.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内容整合的研究。

学科教学把某一学科的知识体系作为其教学的主要内容,综合实践活动融合了两门或两门以上几方面学科,强调了内容与社会发展、社会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把环境教育、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现代生活教育、当代科技教育等内容融为一体,将各学科知识综合起来进行教学,做到书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融知识和能力为一体。

通过研究,从青少年的需要与社会的需要出发,把学科教学内容与综合实践活动内容恰当地整合和互补,在学科、青少年、社会三者之间寻求一种动态的平衡。

3.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方式途径整合的研究。

⑴分科联合。

实现学科之间的联合,优势极为明显,它促使学生养成了科学的思维习惯,破除了思维的惰性和定势,有助于向学生提供完整的世界图景;有助于减少课程门类,减轻学生负担;有助于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有助于学生学习及个性发展。

⑵教材重组和延伸。

科学知识是一个系统的整体,有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在教学中,我们要启发学生自己建构知识。

教师要深入了解整个教材体系,然后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找到课程的生长点,对某些教材进行重组,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重视知识的建构。

我们现在所用的各科教材只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范例,还有大量的知识需在课外得到补充,因此,我们要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延伸学科知识,使之与学科课程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⑶开发全新的课程板块和课程单元。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作出如下阐述: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

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实践运用的能力。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综合实践活动课分两大板块进行:①专门的训练。

分高一、高二、高三上三个年级阶段进行。

高一年级侧重于科技活动;高二年级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学科联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是运用创新思维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敏感性、灵活性、变通性、周密性、独特性等,参加创新大赛;高三年级侧重于会介绍最新科技成果,能了解世界科技动态与大学接轨。

②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开展创造性活动。

A、科学实践活动。

B、全国创新大赛活动。

通过撰写科技创新方案,进行发明创造等一系列竞赛活动,训练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除上述内容外,我校还不断优化学校文化环境,使隐蔽课程与外显课程协调进行,构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

4.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资源整合的研究。

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适切性程度决定着课程目标的实现范围和实现水平。

学科教学强调学科本位,因此,教材是学科教学重要的课程资源,班级课堂是学科教学最重要的条件课程资源。

学科教学偏重学科知识资源的开发,学习方式和内容主要集中在学科课堂教学上。

综合实践活动则强调完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进行探究活动,注重探究的过程和享受由探究所引起的成功的快乐。

综合实践活动资源由广泛的社会实践性资源和丰富的主题活动资源等。

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入、全面,学习的情感兴趣更加强烈。

知识的拓展,为学生更广泛地进行探索提供了深厚的理论基础,使探究活动不断地科学化。

把学科资源和综合实践活动资源进行整合,就是要努力创设一些条件性资源,硬件设施、软件资料、或是活动的基地,在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时,能够以教材为引子,进行辐射性的探究活动,在综合实践活动和学科教学的相互作用中提高学生,发展学生。

(四)课题的研究方法1、调查问卷法:在本课题的研究中,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学生、教师、家长在当前学科教学与综合实践的情况、认识、态度、意愿等方面进行调查问卷,以获得第一手资料,为研究的展开提供科学、真实的依据。

2、文献研究法:深入钻研新课程理论,积极寻找针对性的理论依据,明确研究目标,确定研究思路,制订具体可操作的实施方案。

3、行动研究法:认真按照制订的实施方案、研究计划,有步骤、有重点的实施,在实施过程中研究、反思、调整,再研究,再调整,以实现研究目标,取得明显效果。

(五)课题的实施步骤根据课题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本课题研究拟用一年时间完成,大致分以下几个阶段进行。

1、研究准备阶段(2011年4月-2011年6月)(1)、成立课题组,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的教育理论,收集与课题相关的教育书刊、资料,并归类整理。

(2)、召开课题组会议,讨论研究制定详细的研究实施方案,并进行开题论证。

(3)、在课题组的总体设计下,明确研究思路,落实研究任务,制定研究制度,鼓励课题组成员根据课题方案确立某一方面相应的子课题。

2、组织实施阶段(2011年6月—2011年12月):(1)、对学生、教师、家长在当前学科教学与综合实践的情况、认识、态度、意愿等方面进行调查问卷,以获得第一手资料,为研究的展开提供科学、真实的依据。

(2)、成立青少年航模小组、科技兴趣小组,落实社区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利用初步构建的校园网络文化,建好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网站;(3)、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各类与本课题研究有关的理论,讨论各块研究内容,制定具体的行动策略。

(4)、课题组成员按照研究目标和具体的实施方案开展研究。

定期交流教研体会及成果,并鼓励课题组成员发表相关的研究成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