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新闻时讯通讯社评选十佳特约记者、新闻通讯员免费申请

中国新闻时讯通讯社评选十佳特约记者、新闻通讯员免费申请

中国新闻时讯通讯社评选十佳特约记者、新闻通讯员免费申请
在这片具有悠远历史的土地上,数千年了演绎出了无以计数的精彩文化、血脉相传、绵延不绝。

时至今日,地球村时代的到来,各国所特有的民族文化更显的珍贵。

我们想要请你去拿起数码相机去记录身边所知、所见的文化遗产,并记录下你所知的他们的由来。

无论是矗立千年的古建筑、还是口传身授的古老戏剧,或许那只是你每天路过的一个影壁、只是你外出游玩时在古村边见看到的一方石碑、或许只是祖辈们流传下来的一个瓷瓶、一轴字画、或许只是公园中老人家们每天清晨舞动的宝剑和空竹……我们只请你用相机、用笔来做一个记录,凝固这一刻这一地的目光,与我们共同分享。

为中国乃至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传播、发展,为推进中国的文化建设和文化繁荣本社决定评选“十佳特约记者”、“十佳观察员”和“优秀通讯员”,凡是本社特约记者以及新闻观察员、新闻通讯员均可参加。

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参评条件:
1.热爱新闻宣传工作,能够积极学习新闻写作知识,积极向本社提供优秀作品。

2.有较强的新闻意识,能及时报道本地本单位发生的重要新闻,或能及时提供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并协助本报记者采访。

3.严格遵守新闻宣传纪律,未出现失实报道。

4.关注身边的遗产关心传统的文化更爱我们的中国
二、奖励办法:
颁发荣誉证书,官网公开表彰,给予“十佳特约记者”、“十佳观察员”价值1000元物质奖励,给予“优秀通讯员”价值300元物质奖励。

特别优秀的观察员可申请为特约记者。

三、参评办法:
参评人员,要求如下:
标题:“十佳特约记者”参评表或“十佳观察员”和“优秀通讯员”参评表。

请将拍摄的“身边遗产”的照片+文字发送到vip@邮箱,我们会把他们展示给广大的网友,或许,会有高人会指出他们的真是身份、来龙去脉,或许,他们将有机会被国家列入保护的范围,从而逃离湮没的命运;同时,我们将组织媒体和记者对于其中具有代表性、意义和趣味的遗产项目进行跟踪报道……
主办方:中国新闻时讯通讯社
“挖掘记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行动”介绍
“挖掘记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行动”是中国新闻时讯通讯社主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颁布以来,全球性的珍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掀起热潮。

日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工程隆重启动。

该项目得到UNESCO(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宣部、文化部、中国文联的支持,坚持以“弘扬祖国民族文化,展现可爱的中华,加强人类交流和理解,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为宗旨,为中国乃至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传播、发展,推进中国的文化建设和文化繁荣,更培养了广泛的,优秀的,以摄影为手段,记录、挖掘、保护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己任的社会力量。

为配合此项行动,本社特制了“记录行动”证件。

自此证投入使用以来,会员普遍反映用它可以很方便地向被采访、记录对象传达行动含义,节省了一些手续和金钱。

但本社要提
醒大家的是:任何超范围要求的使用,都可能破坏证件的含金量和“记录行动”的崇高意义,我们要感谢那些给我们方便和照顾的人和单位,一些要求得不到满足时,也应多从对方的权益立场考虑出发,做一个有学问的记录人。

总之,提倡大家要擅用、妥用证件,为大家维护一个良好的使用证件。

“挖掘记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行动”开展至今,受到广大会员的热情支持和积极参与。

继记录证件证隆重推出以来,考虑到越来越多的有车一族愿意驾驶爱车自驾外出采访,本社又倾情设计制作了极富时代感的新闻工作车证。

为会员的采访摄影活动提供更全面的支持。

车证正面粗体大字注明“新闻工作车”字样,简洁鲜明,中英文对照表述“挖掘记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行动”这一重要使命。

车证背面除必备的车辆基本信息外,对记录者使命、记录者守则以及协会情况做了简单介绍。

颁发车证的同时,还会加盖本社红印,更加提升了该车证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凡会员都可为自己的爱车办理新闻工作车证,办证时需要提供车牌号,并说明车的颜色。

只要你热爱新闻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均可申请新闻观察员证以及特约记者证。

申请特约记者证:/vip
中国新闻时讯通讯社官方网站:/
中国新闻时讯通讯社官方客服QQ:80602229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