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管理对预算编审的作用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科学化的管理理念,也是一种先进的文化,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形式下,对现代化管理的一种必然要求。
现在,精细化管理逐渐被应用到部门预算中,在部门预算编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部门预算的编制是由财政部门和相关预算单位合作来完成的,对政F而言,部门预算编审的科学化是对政F预算管理能力的一个考验,有效推进部门预算编审管理改革是促进其他财政管理改革成功的一个关键。
一、预算编制的细化
(一)细化预算编制原则对预算编制进行细化的过程中,需要把握一定的原则,具体可以细化为六个方面:其一,综合预算原则。
为了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的利用效率,每一个相关部门需要将所有的预算收入都纳入到部门预算中,并对这些预算收入进行统筹安排和规划。
其中,非税收入、财政补助收入以及另外的一些收入都要被纳入到预算收入的范围中。
其二,依法理财的原则。
预算编制是需要与国家规定的相关法律法规相一致的,要有力的体现出国家所规定的政方针策。
这就要求预算收入需要合乎法规,支出需要与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吻合,以此来维持相关支出的法定增长。
同时,依法理财也是为了提高相关人员的法律意识,进而自觉接受人大对预算的审查监督。
其三,诚实守信。
就每个单位的预算来讲,需要相关的会计人员来完成,因此,进行预算的会计人员需要谨遵诚实守信的原则,不能弄虚作假。
其四,突出重点。
按照相关公共财政的基本要求来合理安排预算资金,
对此,要坚守“先重点,后一般”、“先吃饭、后建设”的重要原则。
其五,绩效原则。
建立相关的绩效考核制度,对所需要建立的项目要做到“事前评估、中间监督、事后评价”,完善相关机制,最大化的利用好预算资金。
其六,平衡对待。
对预算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严格按照相关程序来进行预算编制,并自觉接受相关监督。
(二)做好三项预算1、收入预算预算编制的精细化管理中,需要对预算进行细化,首先是收入预算,它包含三方面的内容:其一,财政拨款收入。
对此,需要以财政核定的财政拨款标准为依据,来对其加以编制。
其二,非税收入。
这类收入涵盖的内容广泛,包括罚没收入、广告收入、捐赠性收入、专项收入等。
对这些收入进行填报时,每个单位要以相关政策为依据,并要考虑到当年政策的变动影响和收入。
在此基础上,再对当年的非税收入进行科学预测。
其三,上年结余转接资金。
这个预算的内容包含非税收入、财政补助以及其他的结余运转。
2、支出预算的编制支出预算的编制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其一,人员经费。
此项支出预算的编制需要以国家的统一政策为依据,结合部门中的离退休人数以及在编在岗人数来制定具体的支出编制。
其二,项目支出预算的编制。
对此,各部门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对项目加强分类管理,并进行审核论证。
然后,结合部门的职能任务,按照一定的顺序原则,结合对单位财力的评估情况来进行相应的编制。
其三,服务和商品的支出预算。
对此,需要以相关支出和服务的定额标准为依据,并核实相关部门的人数,然后以人均为实行标准,进一步对服务和支出的最高标准进行限额。
其四,做好对新增国有资产的
预算编制。
首先,将这些资产预算情况送入财政部门加以审核,然后,有关部门以相关政策为执行标准,履行审批程序。
3、政F采购预算纳入政F采购预算编制的内容很广泛,以政F采购目录为标准,利用财政性资金对目录内的货物进行采购要算在采购预算中。
另外,对限额标准以上的服务、货物的采购同样需要被纳入预算编制的范围内。
在进行年度预算编制的过程中,相关的单位以及相关部门不能将没有资金来源的采购预算编制在范围内,因此,部门单位需要清楚的列出政F的预算资金和采购项目,并对项目的标准、数量、单价等内容作一个详尽的说明。
二、预算审核的细化
预算审核的细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审核人员经费。
对政F预算进行编制的过程中,离不开财政供养人员。
因此,在对人员经费进行审核的过程中,相关部门要切实结合财政的预算、结算、决算,对相关单位和部门的人员编制、资产等内容加以严格审查,促进信息管理的公正化和科学化。
同时,加大对弄虚作假成为的打击力度,对单位人员的各种状况进行一个系统的分类,并加以整理,并以不同的标准为基础,对这些人员进行分段核算。
其二,审核公用经费。
对此,在具体审核的过程中需要坚持“量入为出”的原则,并进一步保证审核的合理化与科学化。
具体来说,就是以保障相关部门的基础支出为先决条件,然后理清有关单位的数据库,进一步将其与标准定额体系结合到一起,最后,对与人有关的服务和商品支出进行严格核准。
此外,还要对与物有关的公用经费进行审核,例如会议费。
再者,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