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达标试卷及答案

2020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达标试卷及答案

2020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达标试卷及答案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1、选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A.萌.发(méng)携.带(xié)追溯.(shuò) 褶.皱(zhě)B.豁.然(huò)狩.猎(shòu)龟.裂(jūn) 缄.默(jiān)C.沟壑.(hè)山麓.(lù)钟鼎.(dǐng)浑浊.(zhuó)D.楔.形(xiē)羹匙.(chí)瑕疵.(cī)香蒲.(pú)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黄旭华为中国核潜艇事业殚精竭虑....,“共和国勋章”当之无愧。

B.国家图书馆里的藏书,真可谓汗牛充栋....。

C.在这些有口皆碑....的铁的事实面前,犯罪嫌疑人沮丧地低下了头。

D.中国的莫言,在小说创作方面颇有建树....。

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襄阳“环保奶奶”运建立当选全国十大“最美家乡人”称号。

B.教育是传播优秀文化、培养年轻一代、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

C.万名青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助力襄阳共创“全国文明城市”。

D.通过“我心中的英雄”评选活动,全社会掀起了“崇尚英雄,精忠报国”的热潮。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衣无缝”“海枯石烂”“前进的步伐”“读了两遍”。

(这四个短语类型依次是:主谓短语、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动补短语)B.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从句子的语气看,这个句子是陈述句)C.他酒没沾唇,心早就热了。

(这个句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D.我经过叮叮当当敲打着银器的小店。

(这个句子的主干是“我经过小店”)6、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黑云压城。

乌云是凶悍的是可怕的。

_________________雨后的天空,再也看不见乌云。

①狂风骤起,呼啸着肆虐着一切。

②片刻间,乌云好似百万神兵迅速飞进了战场。

③雷电中,风愈发肆无忌惮。

乌云在哭,在宣泄,抑或是……④接着,是声声霹雳的巨响,令天地亦为之动容。

⑤在战鼓的号召下,雨瓢泼一般撞向大地,击打着每一块土地。

A.②①④③⑤ B.①②④⑤③ C.②③①④⑤ D.①③②④⑤7、默写古诗。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任选其中两句作答。

如果三句皆答,按前两句判分。

)①馨香盈怀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庭中有奇树》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

(曹操《龟虽寿》)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松柏有本性。

(刘祯《赠从弟》其二)(2)请默写曹植《梁甫行》的后四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

(15分)游大林寺白居易(唐)余与河南元集虚①,范阳张允中……凡十七人,自遗爱草堂,历东、西二林,抵.化城,憩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

大林穷远,人迹罕到。

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

寺中惟板屋木器,其僧皆海东人。

山高地深,时节绝晚。

于是孟夏,如正、二月天,山桃始花.,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②不同。

初到恍然,若别造③一世界者。

因口号绝句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既而,周览屋壁,见萧郎中存、魏郎中弘简、李补阙渤三人姓名诗句。

因.与集虚辈叹且曰:“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由驿路至山门,曾无半日程,自萧、魏、李游,迨④今垂⑤二十年,寂寞无继者。

嗟呼,名利之诱人也如此!”时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乐天序。

(注释)①元集虚:唐代隐士,隐居庐山,善文会乐,与向居易交情甚好。

②聚落:村落,村庄。

③别造:别外来到。

造,到访。

④迨:至,到。

⑤垂:将近。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①山桃始花.②历东、西二林,抵.化城③因.与集虚辈叹且曰④属.引凄异2.下列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自.遗爱草堂自.非亭午夜分(《三峡》)B.时节绝.晚哀转久绝.(《三峡》)C.余与.河南元集虚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D.于.是孟夏相与步于.中庭(《记承天寺夜游》)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③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

4.大林寺景色优美却游人甚少,其原因是什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1.(1)开花;到达;于是;连接。

2.D3.①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②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③寺院周围多是清澈的溪流,苍色的岩石,矮小的松树,清瘦的竹子。

4.(1)大林穷远;(2)名利之诱人也如此!三、现代文阅读。

(30分)1、鼓神王雁①那一年冬天,我流落到陕西省略阳县。

这里地处秦岭腹地,山高坡陡民穷,是李白为之嗟吁的蜀道第一关。

我流连在这里,贩点山货倒点野味,甚是凄惶可怜,甚至到了春节年关还不敢作归乡的打算。

②春节的气氛越来越浓,鞭炮声鼓锣声从街巷小院传来,听得人心烦意乱,我裹掖着衣服离开县城走向一个熟悉的小山村。

这里也在操练鼓锣作春节上街游行的准备。

既然躲不掉就留下来听听吧。

于是我就混在一帮老头婆姨姑娘小孩子中间看着坝中十来个中青年汉子把鼓锣敲得震天价响。

③敲打锣鼓的汉子们敦实威风,这些平时在山中辛苦刨食的人此时一个个精神抖擞,红光满面,(A)卖着狂傲,逞着威风,显得不可一世。

这气氛使我这个异乡人感到更加的凄惶悲考,孤独孑孑。

我准备悄悄地离开。

正在这时,敲打大鼓的壮汉把双槌一收,抹一下额上的汗水,用眼光把人群扫了一遍,最后目光定在我身边的一个瘦老头身上,说:张伯,你来玩一把。

别,别,这个叫张伯的老头既瘦弱又邋遢,穿着一件破旧的黑布棉袄,双手操在袖筒中甚是羞惑地直往后退。

我感到他也是像我一样的怕过年的落魄人。

但姑娘媳妇们却揪住他往前推搡,说:鼓神,来一个!打鼓的汉子一脸虔诚地把有如婴儿手臂粗的双槌直往他面前送,那些打小鼓腰鼓铜锣铜钹的后生们也满脸殷殷地望着他。

④我真不相信这样的蔫老头能敲击出什么花样来。

我等着往下看。

他感到是再也推辞不掉了。

布满皱纹和胡茬的脸上突然焕发出一股豪气,只见他把棉袄脱下来扔到一旁,走到大鼓前。

就在他将双槌握在手中的时候,一个我不敢相信的奇迹出现了。

一个在黄土中长大的像黄土一般平凡的汉子忽然间像天神似的项天立地般站在了大家面前。

他的眼睛充满光辉,脸上透出神圣,手臂像钢棍一样坚强起来,在轻轻地敲打了鼓沿几下后,双臂猛一挥,一声石破天惊的巨响倏地刺进了我的耳膜和心脏,接着小鼓铜锣一起轰鸣,一股原始混沌的神秘冲动和古老意念的混乱音符猛地从地底蹿出来通过双脚直抵进了我的心中,使我有了一种脱胎换骨般的剧痛的快感.⑤我像被魔语诅咒了似的,双目紧盯着他,(B)只见他急敲慢敲,重敲轻敲,时而敲打鼓沿,时而肘杵鼓面,时而跃腾猛捶,时而贴鼓轻抚,柔时如丝绸无骨,坚时像枪击钢板,乱时如乌云压顶,齐时如布兵排阵;铁马金戈乱箭飞,细雨轻风荷塘清,劈山开路是男儿,再闻堂前纺织声。

⑥就在敲击出的声声鼓鸣中,我似乎听到了天庭的意志,大地的精神,男人的粗犷,女人的娇娉,还有生命,婴儿落地开始的生命,老人撒手西去的生命这些奇妙的幻象在锣鼓声交织而成的音韵的罗网中不断地冲突,纠缠,呼啸,狂乱它们似在演绎着生命,似在点拨着生命,似在操纵着人类奔向精神将要达及的终点。

⑦我站在这群肃立的山民之间,观看眼前出现的不可思议的奇迹,大鼓在响,小鼓在响,铜锣铜钹铿铿锵锵,而指挥这支创造奇迹的鼓队的老人他已不再是一个蔫耷汉,而是一个飘逸的精灵!一串神秘的符号!一团无形的罡声!皇天在上,后土在下,人在其中。

而他,这个人中的英杰此时就代表着人类在立地项天!我惊愕了,世上竞有着这样的声音。

我醒悟了,生命中原本就没有卑微和可怜。

我从人群中慢慢地退了出来,充满敬意地望着他们。

我想我该回家过年了。

(选自《首届老舍散文奖获奖作品》) 1.从不敢作归乡的打算,到该回家过年,“我”为什么改变了主意?2.本文在写鼓神奇迹般的表演之前作了多处铺垫。

请细读原文,指出其中两处并作简要分析。

3.本文有不少精彩的句子,请在画线的A、B两处任选一句作点评。

4.结合全文内容说说鼓神神在哪里。

2、阅读老臣的《拱桥》一文,完成后面小题。

拱桥是一个人,不是一座桥。

听这名字,你就可以想到他的形象,比如角弓或者青虾,还有课本上的赵州桥。

我认识他时,他的腰已经很弯,人也很老。

那时,他已在村庄东边一座老旧的石屋里当了许多年的校长。

其实,校长、老师也就是他一个人。

他的脸上有许多褶皱,一说话就满脸开花。

胡茬子布满两腮和下巴,尤其是下巴,总是硬扎扎的。

哪位男生犯了纪律,他从不打手板,而是低沉着嗓音说:“把手伸出来吧,手背儿。

”他的大手便把你的小手抓牢,将下巴挨近那颤抖着的小小面积的手背儿,来回蹭那么几下,让你觉得刮了刺猬一般的痒痛。

因此,我们对他宽宽的下巴充满畏惧。

我那时读三年级,很捣蛋的,有次挨了扎,便对同班的二青说:“校长的下巴要是脚后跟儿多好,咱就不怕他了。

”脚后跟儿同校长的下巴比起来,的确有本质的不同,光溜溜的,没有钢针一样的胡茬,手背拂上去很平展的。

二青听了,先是嘎嘎笑了两声,然后就当了叛徒,把我出卖给校长。

校长便把我找去,用浑浊的老眼定定地望着我,说道:“你真的怕我的下巴?”我望着他宽阔的脸,敬畏地点点头。

他用手掌刮刮下巴,发出“嚓嚓”的响,说:“怕就别捣乱了,小子。

”除了用下巴刮手背儿,他对我们很好,比如,下雨天,他的弯背就成了座真的拱桥。

山里人家,稀稀落落的,校舍三面倚山,一面临沟。

我和其他十来个学生,上学放学是要过沟的。

那条四五丈宽的沟,冬天干涸,雨天却气势汹汹,浊流滚滚。

沟上没有桥,水虽仅齐校长的膝盖,但对十来岁的孩子可是难以逾越的鸿沟了。

我攀“拱桥”只一次,是在怨校长下巴不是脚后跟儿不久。

洪水把我们隔在这岸,校长便从那岸过来,在水中蹚来蹚去。

没人能替他,一个学校三个年级一个老师,校长是最年长的,我和二青则是第二、第三年长的。

我是不好意思让他背的,一是觉着着有关脚后跟儿的比喻对不起他,二是觉着自己大了不能让人背,尤其是让一个老人背。

八个同学给背过对岸,只剩下我了,再没办法去解。

校长已垂着弯背,哗啦哗啦蹚水过来了。

他浑身透湿,喘气的声音像是在拉风箱。

“来吧。

”他蹲下来,袒给我一面弓形的脊背。

“不!”我拒绝,说,“我敢过。

”但这是吹牛,水浑浑的,浪头一个撵着一个,看着都让人晕眩,何况那水要淹没我的肚脐眼儿呢?“来吧,孩子。

”他又说说。

拱形的脊背一动不动,静等我伏在上面。

我急得要哭了,我该怎么办呢?“别不好意思,爷爷背孙子嘛。

该上课了,快来。

咱爷儿俩得赶紧过去,同学们在等呢。

”他不容拒绝地说道。

我闭上眼睛,趴上了那座“拱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