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上册语文月考试卷

八年级上册语文月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17分)1、古诗文默写。

(10分)⑴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黄鹤楼》)⑵,猎马带禽归。

(《野望》)⑶,志在千里。

(《龟虽寿》)⑷冰霜正惨凄,_________________。

(《赠从弟》)(5)攀条折其荣,_________________。

(《庭中有奇树》)(6)日暮乡关何处是,_________________。

(《黄鹤楼》)(7)《使至塞上》中描写奇特壮美塞外风光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钱塘湖春行》中通过莺歌燕舞描写早春景物的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字。

(3分)10月13日,北京网信办、首都互联网协会组织新浪、搜狐、网易等北京地区17家重点网站召开会议,针对个别媒体从业人员忽视甚至无视标题与内容的贴切关系,片面追求所谓“精彩”的“标题党”乱象提出批评,并明确网络新闻报道中新闻标题的使用规范和要求。

新浪网、搜狐网、网易网、凤凰网等网站负责人分别就互联网标题乱象治理、网站采取的措施等进行了交流。

会上,各网站负责人做出承诺,将不断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同时把责任落实到人,杜绝“标题党”现象的发生,还网络一片“清朗”空间。

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⑴~⑶题。

(4分)今天,无论是浩hàn芦苇荡中丹顶鹤的美丽,树林中麋鹿的隐逸,黄海森林公园的深邃绵延,永丰林的清新质朴,荷兰花海的眼花潦乱,还是大纵湖芦荡的迷谲,金沙湖的柔美,九龙口的奇特,无不向我们展示出一个色彩斑斓的盐城,一个历史苍桑的盐城,一个生态斐然的盐城,一个让人由衷()赞叹的地方。

(1)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字:浩hàn由衷(2)找出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分别订正:改为改为。

二、阅读(53分)(一)诗歌阅读。

(6分)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4、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全诗由写远游点题开始,既而写沿途见闻和观感,后以思念作结,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

B.诗人这次出游,由水路乘船远行,游览了楚国故地之后,将要前往荆门之外的蜀地。

C.第二联,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一个“入”字写出了气势的博大,充分表达了诗人的万丈豪情,充满了喜悦和昂扬的激情,用语贴切。

D.第三联,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以水中月明如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

5、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3分)(二)文言文阅读(14分)【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乙】此石经始禹凿①;河中漱广②,夹岸崇深③,倾崖返捍④,巨石临危,若坠复倚。

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

”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⑤.其水尚奔浪万寻⑥,悬流千丈,浑洪赑怒⑦,鼓若山腾⑧,浚波颓垒⑨,迄于下口。

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⑩。

(选自郦道元《河水龙门》)【注释】①经始:开始。

禹:治水的大禹。

②广:开阔。

③崇深:高深。

④捍:捍卫。

⑤深:深处。

悸:惊动。

魄:心魂。

⑥寻:古代八尺为一寻。

⑦浑洪:水势浩大。

籲(bi):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像龟。

⑧鼓:鼓荡。

山腾:像山腾起。

⑨浚(jCin)波:大的波浪。

⑩慎子:慎到,战国时人,著有《慎子》,说:“河下龙门,其流,驶如竹箭,驷马追之不及。

”6、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4)分(1)沿溯阻绝(2)哀转久绝(3)河中漱广(4)窥深悸魄7、翻译下列句子。

(4分)(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水流交冲,素气云浮。

8、侧面描写是两文共有的写作手法,请从两文中各找一句,并说说其作用。

(3分)9、甲乙两文都写了水,试比较两文中水的特点的异同。

(3分)(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0—13题。

(12分)小巷里燃起一盏灯①那一年,因为父亲在城里上班,我由乡下学校转到城里上初一。

②学校夜自习下课以后,我每天要经过一条黑漆漆的没有路灯的小巷子。

腊月里的一天,小巷人家里有人过世,传来哀哀戚戚的哭声,吓得我跌跌撞撞地奔跑。

石板路上有一层青苔,我一个趔趄滑倒在地,门牙把嘴唇磕破了,血一下流了出来。

③我高一脚低一脚地走在小巷子里,突然想哭。

小巷里的风呼啸着打转儿,像是凄凉的哭声。

我想起一个人走在乡下黑夜的山梁上,风也是这么来来回回吹,为了壮胆,我独自哼起了山歌。

④前面一扇窗户突然拧亮了灯,一扇木窗推开了,灯光投射在小巷里的路上。

我抬头一看,只见一位老奶奶正探出头来,朦胧的灯光下,我看见她慈爱的脸。

老奶奶不说话,但我看见她在冲我笑着,那意思是说,_____________。

⑤第二天中午放学回家,我经过那条巷子时,只见两个老人靠在两把藤椅上,他们手里各自握着一杯热茶,正笑眯眯地说话。

我明白了,这是小巷子里的一对老夫妻,望一望他们家那木质雕花的窗户,我想,他们差不多与这条小巷子里的风霜岁月同龄吧。

⑥几天后,我晚自习后回家,小巷子里有了灯光,我一看,呀,是老人把一盏灯泡挂在了门前,为我,为我这样怀着胆怯心情回家的人,亮起了一盏灯。

⑦这一盏灯,就这样陪伴着我读到了初三。

初三下学期的一天中午,我放学回家经过小巷,只见两个男人从老人房子里抬出一个人,快步冲出小巷子。

⑧一连两天晚上,小巷子里的灯没有再亮起。

第三天中午,我看见小巷子里搭起了灵堂,照片上笑眯眯的老人,就是那位老奶奶呀,我满脸都是泪水。

⑨几天后,小巷子里的灯又亮了起来。

从那团黄色的灯晕中,我总觉得,那一盏灯光有些温暖,也有些孤独。

我白天从小巷子里经过,那位老人依然躺在藤椅上,手里握着一杯热茶,笑眯眯地望着我。

我冲他点了点头,老人也点点头,似乎是向我示意快回家吃饭。

⑩初中毕业以后,因为父亲的工作调动,我又回到乡下中学读高中。

三年后,当我捧着大学录取通知书回到小巷,想再拜访那位可敬的老人。

然而,小巷依旧,木门却紧锁,打听了几户人家,才知道老人早已搬走了,说是到成都工作的儿子那里去了。

⑾怀着一种怅然的心情,我乘船回家。

在江上清凉的夏风中,我默默祝福老人那手里握着的一杯热茶,永远也不要凉了。

⑿多年后,昔日的那条小巷,早已是碧波盈盈的一片湖水了。

三峡工程完工后水位上涨,这个城市的下半身,都已被一湖碧水覆盖。

⒀然而那条小巷子里的灯,依然在我的心里闪烁,它一直温暖地照着我,穿过黑漆漆的迷惘岁月,穿过冰凉落寞的忧郁年代。

⒁在你的人生中,有这样一盏灯吗?也请你,在那小巷子里,为别人,也为自己,燃起这样一盏灯。

10、“一盏灯”在文中多次出现,起到作用。

(2分)11、请分析第⑨段中两个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4分)12、请从描写的角度品析第③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分)13、请把第④段横线处老奶奶的心里活动补充完整。

(3分)(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6题。

(10分)思念一块月饼①“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唐代诗仙李白这首诗是我非常喜欢的,他深刻地揭示了游子的心理感受,仿佛撕下了我心口的一块伤疤,在隐隐作痛。

②古人说:“明月千里寄相思。

”月光如子弹般洒落,伤的却都是心灵。

每到这个季节,思绪总是湿漉漉的。

自打十八岁打起背包出来当兵闯世界,平均两年回家一趟的频率,怎能解我焦渴的思念之苦?父爱母爱只能写在信笺里,流淌在无线电波里,滚烫在父母盼望的目光里。

③在我老家扬州,中秋节这一天有祭拜月亮、祈求团圆的古老习俗。

临近中秋,母亲就要张罗着买藕段、莲子、月饼、江米条、馓子、花生还有鸡蛋、斗香等,吃的就是镇上老师傅自制的月饼,月饼巴掌大小,厚厚的,甜甜的馅被一层层的皮包裹着,放在毛毡纸上,沁着一片片油渍,那香甜的滋味像痒痒挠,将我的馋虫勾起来,恨不得一把抢在手中,放入口中。

④吃月饼的甜蜜回忆仿佛过日子一般,美好的一切总是会经历一番过程,一番铺垫,方才品味到幸福的滋味和内涵。

每次母亲都将祭过月亮的月饼分给每人一块,并嘱咐我们兄弟俩,要细细吃,吃完就没了。

所以,我每次将月饼切成四等份,每天吃一小块,其余的用纸包好藏在床头被窝里,有时睡醒了还拿出来看看。

⑤记忆最深的是三十五年前,那时我九岁,我的月饼吃完了,放学回来,趁着母亲做饭的功夫,到处翻找母亲藏好的月饼,终于在一只木箱子里看到了。

我迅速地盖上这个天大的秘密,悄悄盘算如何既不被发现又能满足那牵肠挂肚的欲望。

晚上放学回家,父母上工还没回来,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箱子,诱人的月饼还躺在那儿,并深情地望着我,我下意识地咽了一口口水,肚肠子也配合地发出两声咕咕叫声。

我冲动地把月饼拥入怀中,后觉不妥,小心翼翼取出来,掰开五分之一左右,然后包裹好放回原处。

那时我想,要是母亲责问起来,就说是猫或者老鼠偷吃了。

想到这儿,我为自己的小聪明窃喜。

⑥大约过了两天,母亲让我到她房间里去,说要给我变个戏法。

她缓慢地从箱子里拿出那块月饼,在我眼前一晃,欣喜地问:这是什么?我脸火辣辣的,低着头,没敢抬头望。

母亲打开纸包,盯着我看了看说:吃吧,本来就是留给你的!我的头埋得更低了。

母亲什么也没问什么也没说,只是捡起散落在纸上的月饼屑子一粒粒放进嘴里。

我掰开一半,说:妈,你也吃。

母亲说:我不爱吃沙甜的,还是皮好吃,又脆又酥。

⑦这块月饼我咀嚼了三十五年,慢慢体味到母亲那无私的宽容的爱,现在当我的女儿面对一堆奇形怪状、五花八门的月饼,挑三拣四,甚至吃了一小半扔在一边时,我会拿过来,一粒一粒瓣开来,放到嘴里,让它一点一点地融化在岁月的记忆里??⑧又是一年秋风送爽时,又是一个花好月圆夜。

对着如玉如银的朗朗明月,又想起那块圆圆的月饼,月光如水,流逝我不尽的思念;月光如织,维系我永久的牵挂。

14、文章围绕“月饼”主要写了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3分)15、请赏析第⑤段中划线的句子。

(3分)16、文中刻画了一位怎样的母亲?请结合相关内容概括。

(4分)(五)阅读下列材料,完成17—19题。

(6分)关于“微波炉烹调食品”的主题阅读【网络传闻】近来微博网友“美丽在线”发了一条“保健信息”:吃微波食品会致癌。

这引发了各地网友的热议。

①“我心飞扬”:人们通常以为微波食品是安全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