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实验报告实验一:存储器块清零或赋值一、实验目的1 熟悉存储器的读写方法,熟悉51汇编语言结构。
2 熟悉循环结构程序的编写。
3 熟悉编程环境和程序的调试。
二、实验内容指定存储器中某块的起始地址和长度,要求将其内容清零或赋值。
例如将4000H开始的10个字节内容清零或全部赋值为33H。
注意:1 文件不要用中文名称保存时不要用中文路径(目录),不要放在“桌面”上,源文件和工程要放在同一个文件夹下,文件名称和路径名称不要太长。
2 查看存储器菜单使用:窗口---数据窗口---XDATA 观察存储器内容3 查看SFR:窗口---CPU窗口查看CPU寄存器SFR4 单步执行:执行---单步执行(F8),每执行一步,查看每条语句涉及到的寄存器和存储器内容的变化结果,是否是指令所要得到的结果,如不是,检查错误原因,修改。
5利用多种执行方法和观察各种窗口调试程序,直至程序满意为止。
三、实验仪器微机、VW,WA VE6000编程环境软件,(单片机实验箱)Lab6000/Lab6000通用微控制器MCS51实验四、实验步骤1、新建工程文件。
(注意:文件不要用中文名称保存时不要用中文路径)2、编写程序。
3、运行和调试过程。
外部数据存储器(4000H为首地址的10个字节)中初始状态(随便赋值FFH):单步执行程序,观察SFR中外部地址指针的变化;全速执行程序,可以看到外部数据存储器已赋值33H:五、实验结果可以看到外部数据存储器已赋值33H:六、问题讨论本次实验能够清楚地了解存储器中数据的移动和赋值过程,通过单步执行,对于每一步的指令操作过程能够了解如何执行,查看每条语句涉及到的寄存器和存储器内容的变化结果。
同时,学习掌握汇编程序的编写和调试过程。
实验二:存储块移动一、实验目的1 熟悉51汇编语言程序结构。
2 熟悉循环结构程序的编写,进一步熟悉指令系统。
3 熟悉编程环境和程序的调试。
二、实验内容将指定源地址(3000H)和长度(10字节)的存储块移动到目的地址(3050H)。
注意:在编程环境中,可以通过软件仿真,观察程单片机运行情况。
由于源地址和目的地址的内容都一样(FF),调试时看不到内容的变化,所以需要给源地址内容赋值。
有多种赋值方式(比如在搬移循环体内,赋值一个搬移一个,请在空白处添加相应程序)。
如要求赋值内容为10,9,8,7,6,5,4,3,2,1呢?如何修改程序?三、实验仪器微机、VW,WA VE6000编程环境软件,(单片机实验箱)四、实验步骤1、新建工程文件。
(注意:文件不要用中文名称保存时不要用中文路径)2、编写程序和调试过程。
A.给源地址内容赋值首先,给3000H赋值10,9,8,7,6,5,4,3,2,1。
CPU寄存器SFR的变化和外部数据存储器(3000H为首地址的10个字节)中赋值结果:寄存器SFR变化:赋值结果:B.存储块移动。
将3000H为首地址的10个字节内容移到以3050H为首地址的存储空间;存储空间中数据块的移动结果:可以看到外部数据存储器3050H-3059H地址中的内容和3000H-3009H的内容相同。
五、实验结果可以看到外部数据存储器3050H-3059H地址中的内容和3000H-3009H的内容相同。
六、问题讨论本次实验更加清楚地了解对于外部存储器中数据的移动和赋值过程,51系列单片机与外部数据存储器交换数据时只能借助MOVX 指令,程序中需要在读取和写入时再次赋值地址,同时,查看每条语句涉及到的寄存器和存储器内容的变化结果。
实验三:数据排序一、实验目的1 了解数据排序的常用算法,掌握冒泡算法。
2 进一步熟悉编程环境和调试方法。
3 熟悉汇编程序设计。
二、实验内容将50H开始的10个随机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注意:由于上电后数据都一样,所以需要手动修改50H后10个数据(要排序的数)方法是:窗口---数据窗口---DATA 找到50H开始的10个2位16进制数,双击,修改其数值如(6,2,4,9,3,7,1,5,8,0)之后编译(下载),单步执行,查看排序执行过程冒泡算法(两层循环,以下是内层循环开始……)。
6,2,9,4,3,7,1,5,8,0前大后小交换位置如下:2,6,9,4,3,7,1,5,8,0前小后大不交换位置如下;2,6,9,4,3,7,1,5,8,0前大后小交换位置如下;2,6,4,9,3,7,1,5,8,0…第一次内层循环结束顺序如下:最大的数9先冒出来2,6,4,3,7,1,5,8,0,9 接着开始第二次内层循环……三、实验仪器微机、VW,WA VE6000编程环境软件,(单片机实验箱)四、实验步骤1、新建工程文件。
(注意:文件不要用中文名称保存时不要用中文路径)2、编写程序和调试过程。
A.手动给源地址内容赋值B.编写程序;存储空间中数据排序过程:执行到光标处,把数据取出来,交换。
第一次交换,6和2交换位置;第二次交换,9大,9向后移动;一轮循环,将最大的数9,移到最后;五、实验结果最终排序结果:六、问题讨论本次实验更加清楚地了解对于内部存储器中数据的排序过程,同时,查看每条语句涉及到的寄存器和存储器内容的变化结果,了解排序过程中,数据移动情况。
实验四:P1口输入输出实验一、实验目的1 熟悉P1 口的功能。
2 熟悉延时子程序或定时中断程序的编写和使用。
3 初步熟悉单片机软硬件设计方法。
二、实验内容硬件实验需要连接硬件仿真器,连接方式如下:菜单:仿真器/仿真器设置:选择仿真器选择仿真头LAB8000/ LAB6000通用微控制器MCS51实验1.P1口做输出口接八只发光二极管,编写程序,使发光二极管循环亮灭。
实验箱的发光二级管LED是高电平点亮,低电平灭。
2.P1.0,P1.1作输入口接两个拨动开关,P1.2,P1.3作输出口,接两个发光二极管。
编写程序读取开关状态,将此状态在发光二极管上显示出来。
三、实验仪器微机,WA VE8000编程环境、实验箱注意:当P1口用作输入口时,必须先对它置”1”。
编程时应注意P1.0,P1.1作为输入时应先置1,才能正确读入值。
四、实验步骤1、新建工程文件。
(注意:文件不要用中文名称保存时不要用中文路径)2、编写程序和调试过程。
A.跑马灯程序单步执行时,从最低位到高位,一次点亮;(软件模拟仿真图)一次循环,直到最高位点亮;全速执行时,可以看到LED灯一次循环点亮;B.输入开关状态,在发光二极管显示出来输入程序,打开端口,查看P1.0,P1.1,P1.2,P1.3状态:运行程序,手动开关状态模拟输入,P1.0和P1.1为0:执行程序后,查看结果,P1.2和P1.3都变成低电平了;五、实验结果LED灯如上图所示,不停地循环点亮。
具体情况参照实验步骤当中灯的变化情况。
六、问题讨论在编写跑马灯程序,可以设计多种跑马灯效果,也可以实现二进制加法等效果。
本次实验需要注意读取数据时需要先置“1”。
对于mcs-51,在读入数据时,要先输入1,防止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实验五:计数器实验一、实验目的1 熟悉计数器的使用方法。
2 熟悉计数器的硬件电路连接。
3 熟悉计数器的软件设计。
二、实验内容硬件实验需要连接硬件仿真器,连接方式如下:菜单:仿真器/仿真器设置:选择仿真器选择仿真头LAB8000/LAB6000通用微控制器MCS51实验8031内部定时计数器0,按计数器模式和工作方式2工作,对P3.4(计数器1计数脉冲输入T1)引脚进行计数。
脉冲次数的计数数值按二进制数用P1口驱动LED灯显示出来。
例程中每计满10次将P2.0位取反,然后重新开始计数,这样的话所以最多可以计数10。
自己可以修改计满次数,计算对应的计数初值,相应修改程序。
最大256次?三、实验仪器微机、WA VE8000编程环境,伟福8000实验箱注意:P3.4接单次脉冲。
实验连线如图:四、实验步骤1、新建工程文件。
(注意:文件不要用中文名称保存时不要用中文路径)2、编写程序和调试过程。
A.编写程序,编译链接,运行;执行完初始化设置后,可以看到,TMOD方式寄存器的值发生了变化,变成置入的05H;执行程序,单片机处于等待状态,一旦下降沿到来,就改变P1口的状态;五、实验结果全速运行,不断从P3.4引脚输入,改变电平状态,观察P1口,可以看到,P1口的灯在不断变化,以二进制加法的形式依次递增数值,直到6时重新计数,不断循环。
六、问题讨论本次实验更加清楚地了解定时器的工作过程,同时,查看每条语句涉及到的寄存器和存储器内容的变化结果,了解定时器的控制方式和控制字如何设置,通过外部输入,达到控制内部状态,LED灯的程序更加深入理解读-改-写的过程。
实验六:外部中断实验姓名:学号:班级:一、实验目的1 熟悉外部中断的硬件电路,中断技术的基本使用方法。
2 熟悉外部中断的软件设计。
二、实验内容硬件实验需要连接硬件仿真器,连接方式如下:菜单:仿真器/仿真器设置:选择仿真器选择仿真头LAB8000/ LAB6000通用微控制器MCS51实验利用实验箱上的单脉冲按键和发光二极管,蜂鸣器,实现:用单次脉冲申请中断,在中断服务程序中对输出信号进行翻转(每当输出一个单次脉冲时(产生低电平一个脉冲),发光二极管(L0)亮灭变化一次),并使蜂鸣器响一段时间,修改相关参数使蜂鸣器响的时间改变。
蜂鸣器是在哪里关闭的??三、实验仪器微机、VW, WA VE6000编程环境,实验箱连线:P1.0连接L0;喇叭连接P1.1INT0(P3.2)连接低电平单次脉冲。
实验箱的单次脉冲(高电平,低电平)接口,绿色按钮为脉冲产生按钮。
注意中断服务程序(ISR)关键:1 保护进入中断时的现场,现场是指中断发生时各个寄存器,数据存储区的内容,为了能够继续完成没完成的工作状态,在退出中断之前需恢复现场(还原在中断程序中修改的而在主程序用到的寄存器,存储器的内容)。
本例中保护CPU状态寄存器PSW,R0,R1,等的内容。
(例程中R2没有被保护,它的值是不是被中断服务程序修改了,可以修改程序看看与保护后的结果的不同)。
2中断重入的设置中断相关寄存器的设置:中断寄存器IE,中断触发方式的设置。
3 中断程序和子程序的区别。
中断程序不是程序调用的,中断发生时,CPU就执行相应中断服务程序,每个中断对应固定的开始地址,每个中断向量8个字节空间。
四、实验步骤1、新建工程文件。
(注意:文件不要用中文名称保存时不要用中文路径)2、编写程序和调试过程。
A.编写程序,编译链接,运行;执行程序,单片机处于等待状态,一旦下降沿到来,就进入中断,执行中断服务程序,改变P1口的状态;首先,在P3.2引脚上产生一个下降沿;结果:可以看到第一次下降沿到来后,在中断里,P1.0口的引脚状态由低变高;第二次,输入下降沿:可以看到第一次下降沿到来后,在中断里,P1.0口的引脚状态由低变高;第二次,输入下降沿:结果:同样,可以看到,P1.0口的状态取反了,由之前的高电平变成低电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