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冀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附答案

最新冀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附答案

最新冀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附答案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永远的一课①那天的风雪真狂,外面像是有无数发疯的怪兽在呼啸厮打。

风呜咽着四处搜索,从看不见缝隙的墙壁鼠叫似的“吱吱”而入。

大家都在喊冷,读书的心思似乎已被冻住了,只听见满屋的跺脚声。

②鼻头红红的布鲁斯老师挤进教室时,狂风席卷而入。

墙壁上的《世界地图》开玩笑似的卷向空中,又一个跟头栽了下来。

往日很温和的布鲁斯先生一反常态,满脸严肃,甚至冷酷,就像室外的天气。

乱哄哄的教室安静下来,学生们惊异地望着布鲁斯先生。

③“请同学们放好书本,我们到操场上去。

”几十双眼睛发出疑问。

“因为我们要在操场上站立五分钟。

”布鲁斯继续说。

④即使布鲁斯先生说出了“不上这堂课,永远别上我的课”这样的恐吓之词,还是有几个娇滴滴的女生和几个健壮的男生没有走出教室。

⑤操场在学校的东北角,北边是空旷的菜园,再北边是一口水塘。

那天,操场、菜园和水塘被雪团打得“啪啪”作响,卷地而起的雪粒使人睁不开眼。

脸上像有无数把细窄的刀在拉在划,厚实的衣服像铁块冰块,脚像是踩在带冰碴的水里。

⑥学生们挤在屋檐下,不肯迈向操场半步。

布鲁斯先生没有说什么,面对学生们站定,脱下羽绒服,毛衣脱了一半,风雪帮他完成了另一半。

“到操场上去,站好。

”布鲁斯先生脸色苍白,一字一顿地对学生们说。

谁都没有吭声,学生们老老实实地到操场上排了三列纵队。

瘦削的布鲁斯先生只穿了一件白衬衫,衬衫紧裹着的他更显单薄。

学生们规规矩矩地站立着。

五分钟过去了,布鲁斯先生平静地说:“解散。

”⑦回到教室,布鲁斯先生语重心长地说:“在教室里,我们都以为自己敌不过这场风雪。

事实上,叫你们站半个小时,你们也能顶得住,叫你们只穿一件衬衫,你们仍然能顶得住。

面对困难,许多人戴了放大镜,但和困难拼搏一番,你会觉得困难不过如此。

”⑧我庆幸自己没有缩在教室里,在那个风雪交加的时候,在那个空旷的操场上,我学到了人生重要的一课。

1.联系上文,解释词语。

1.一反常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恐吓之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话概括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波浪线画出本文的环境描写,然后选择其中一处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方面作简要评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布鲁斯先生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第⑧段中,作者说“我学到了人生重要的一课”。

请你说说这一课作者懂得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处人物描写细节,简要写下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外阅读。

心灵有耳一个小女孩因为长得又矮又瘦而被老师排除在合唱团之外,而且,谁叫她永远穿着一件又旧又不合身的衣服哩!小女孩躲在公园里伤心地流泪。

她想:我为什么不能去唱歌呢?难道我真的唱得很难听吗?想着想着,小女孩就低声唱了起来,她唱了一支又一支,直到唱累了为止。

“唱得真好!”这时,一个声音响起来,“谢谢你.小姑娘,你让我______(度渡)过了一个愉快的下午。

”小姑娘惊呆了!说话的是一个满头白发的老人。

他说完后站起来顾自走了。

小女孩第二天_______(在再)去时,那老人还坐在原来的位置上,满脸慈祥地看着她微笑。

小女孩于是又唱起来,老人聚精会神地听着,一副陶醉其中的表情。

最后他大声喝彩,说:“谢谢你,小姑娘,你唱得太棒了!”说完,他仍顾自走了。

这样过了许多年后,小女孩成了大女孩,长得美丽窈窕,而且成为小城有名的歌星。

但她忘不了公园靠椅上那个慈祥的老人。

一个冬日的下午,她特意去公园找老人,但她失望了,那儿只有一张小小的孤独的靠椅。

后来才知道,老人早就死了。

“他是个聋子,都聋了20年哩!”一个知情人告诉她。

姑娘惊呆了。

那个天天屏声静气聚精会神听一个小女孩唱歌并热情赞美她的老人,竟是个聋子!1.画去文中括号里不正确的字。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近义词:孤独——(____)反义词:热情——(____)3.短文两次写到“小姑娘惊呆了”,联系上下文,说说姑娘“惊呆”的原因。

第一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中两次写到老人说完话后“顾自走了”,你知道老人为什么这样做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用波浪线画出文中老人的神态描写,并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文章题目为什么叫“心灵有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从“又矮又瘦”的小姑娘到“美丽窈窕”的歌星,你联想到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拐弯处的回头一天,弟弟郊游时脚尖被尖利的石头割破,到医院包扎后,几个同学送他回家。

在家附近的巷口,弟弟碰见了爸爸。

于是他一边跷着扎了绷带的脚给爸爸看,一边哭丧着脸诉苦,满以为会收获一点同情和怜爱。

不料爸爸并没有安慰他,只是简单交代他几句,便自己走了。

弟弟很伤心,很委屈,也很生气。

他觉得爸爸“一点也不关心”他。

在他大发牢骚时,有个同学笑着劝告道:“别生气,大部分爸爸都这样。

其实他很爱你,只是不善于表达罢了。

不信你看,等你爸爸走到前面拐弯的地方,他一定会回头看你。

”弟弟半信半疑,其他同学也很感兴趣。

于是他们不约而同停了脚步,站在那儿注视着爸爸远去的身影。

爸爸依然笃定地一步一步向前走去,好像没有什么东西让他回头……可当他走到拐弯处,就在侧身左拐的刹那,好像不经意似的悄悄回过头来,很快就瞟了弟弟他们一眼,然后才消失在拐弯后面。

虽然这一切都只发生在一瞬间,但那动作却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弟弟的眼睛里还闪着泪光。

当弟弟把这件事告诉我时,我也有了一种想流泪的感觉。

很久以前,我都在寻找一个代表父爱的动作,现在终于找到了,那就是——拐弯处的回头。

1.本文记叙的主人公应该是()。

A.弟弟B.同学C.爸爸D.“我”2.找出能够表现弟弟心情变化的语句填在下列横线上。

①弟弟受伤后碰到爸爸时:②爸爸自己走了以后:③同学对他说完话以后:④爸爸在拐弯处回头时:3.第四自然段中“……好像不经意的回过头来,很快就瞟了弟弟他们一眼……”这只是极微小的动作,为什么“那动作却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 ____________________4.爸爸的爱和其他人的爱有何不同?请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5.文中最后一句话中的破折号起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6.联系实际谈谈你读完这篇短文的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阅读短文,按要求答题。

最大的麦穗希腊有一位大学者,名叫苏格拉底。

一天,他带领几个弟子来到一块麦地边。

那正是成熟的季节,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弟子们听懂了老师的要求后,就走进了麦地。

地里到处都是大麦穗,哪一个才是最大的呢?弟子们埋头向前走。

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

他们总认为最大的麦穗还在前面呢。

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

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

弟子们一边低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突然()大家听到了苏格拉底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你们已经到头了()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

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做出准确的判断。

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听了老师的话,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人的一生仿佛也是在麦地里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个麦穗。

有的人见到了那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

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1.“定夺”的意思是()A.决定取舍B.决定夺取C.一定夺取2.为短文中的词语找意思相近的成语。

如梦初醒—(___________)两手空空—(___________)东张西望—(____________)3.在第五自然段的()里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4.苏格拉底的弟子们为什么会两手空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读了短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课文片段阅读理解。

就在伯父去世那一年的正月里,有一天,是星期六的下午,爸爸妈妈带我到伯父家里去。

那时候每到周末,我们姐妹三个轮流跟着爸爸妈妈到伯父家去团聚。

这一天在晚餐桌上,伯父跟我谈起《水浒传》里的故事和人物。

不知道伯父怎么会知道我读了《水浒传》,大概是爸爸告诉他的吧。

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

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

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

从此,我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

那天临走的时候,伯父送我两本书,一本是《表》①,一本是《小约翰》②。

伯父已经去世多年了,这两本书我还保存着。

1.把具体描写“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的句子画上“”。

2.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对鲁迅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

这句话表面是写伯父自夸记性好,实际是写伯父委婉地批评“我”__________。

从这句话中我们能感受到鲁迅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

3.读一读选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我”有这样的感受是因为()A.伯父只夸他自己而不夸“我”,“我”感到失落、不满B.“我”读书太马虎了,伯父虽然没有直接批评“我”,但是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因此感到羞愧和悔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