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21.孟子二章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公孙衍.()贫贱.()丈夫之冠.()
不能淫.()畎.亩()妾.妇之道()
傅说.()曾.益()法家拂.士()
胶鬲.()外患.()劳其筋.骨()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岂不诚.:(2)大丈夫
...:
(3)是焉.得:(4)夫命.之:
(5)戒.之曰:(6)必敬必戒.:
(7)女.家:(8)夫子
..:
(9)以顺为正.:(10)与民由.之:
(11)不能淫.:(12)不能移.:
(13)不能屈.:(14)发.于畎亩:
(15)举.于版筑:(16)举于士.:
(17)举于市.:(18)空乏
..其身:
(19)行拂乱
..:(20)曾.益:
(21)恒.过:(22)衡.于虑:
(23)而后作.:(24)征.于色:
(25)发.于声:(26)而后喻.:
(27)法家
..:(28)拂.士:
(29)出.则无:(30)敌.国:
3.填空:
《<孟子>二章》选自《孟子译注》。
《孟子》作为家经典之一,主要记述了孟子游说各诸侯国的言行和同当时各学派论辩的情况。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被认为是学说的继承者,有“”之称。
《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4)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二、课内阅读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
5.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6.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
7.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三、课外阅读
(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
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
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语时了不悲。
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因恸绝良久。
月余亦卒。
8. 解释加点的字
(1)病笃.(2)何以都.不闻消息
(3)缚者曷.为者也(4)叶徒.相似
9. 翻译下列句子
(1)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2)因恸绝良久。
10.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1)(甲)文针对楚王的发难,晏子运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进行驳斥,使楚王陷于尴尬境地。
从中你读出了晏子的什么特点?
(2)(乙)文中“弦既不调”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1.(yǎn)(jiàn)(ɡuàn)(yín)(quǎn)(qiè)
(yuè)(zēnɡ)(bì)(ɡé)(huàn)(jīn)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岂不诚.:真正,确实。
(2)大丈夫
...:指有大志、有作为、有节气的男子。
(3)是焉.得:怎么,哪里。
(4)夫命.之:教导、训诲。
(5)戒.之曰:告诫。
(6)必敬必戒.:谨慎。
(7)女.家:同“汝”,你。
(8)夫子
..:这里指丈夫。
(9)以顺为正.:准则,标准。
(10)与民由.之:遵循。
(11)不能淫.:惑乱,迷惑。
(12)不能移.:改变,动摇。
(13)不能屈.:屈服。
(14)发.于畎亩:兴起,指被任用。
(15)举.于版筑:选拔、任用。
(16)举于士.:狱官。
(17)举于市.:集市。
(18)空乏
..其身:财资缺乏。
(19)行拂乱
..:违背扰乱。
(20)曾.益:同“增”,增加。
(21)恒.过:常常。
(22)衡.于虑:同“横”,梗塞、不顺。
(23)而后作.: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
(24)征.于色:征验、表现。
(25)发.于声:显露、流露。
(26)而后喻.:了解、明白。
(27)法家
..:守法度的大臣。
(28)拂.士:同“弼”,辅佐。
(29)出.则无:在国外。
(30)敌.国:匹敌、相当。
3.儒家名轲战国孔子“亚圣”
4.略
5.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6.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的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7.“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8.(1)重(2)总、竟(3)同“何”,什么(4)只
9.(1)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2)于是痛苦了很久,几乎昏死过去。
10.(1)机智聪明、能言善辩
(2)①子敬病亡,琴久无人弹奏,弦松。
②子猷睹物思人,心中极为悲伤,无论如何总无法调正音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