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高考小说叙事特点

2020高考小说叙事特点

蒙古族同胞利索地剖开西瓜,红红的汁水,顺着刀把滴滴答答淌,馋人极了!
应该是平生吃过的最甜最美的西瓜,但谁也说不出味来,谁都不知道,那几块西瓜是怎么 落进肚子里去的。
至于送西瓜人是怎么冲破风沙,奇迹般的来到这里,最终也没弄清,因为谁也听不懂蒙语。 只好让它成为一个美好的谜,永久地留在记忆里。(有删改)
主人公:直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带有浓郁的抒情色彩,拉近 读者与“我”的距离,真实亲切。
第二人称 《祭十二郎文》(韩愈)
增强了文章语言的抒情性,便于作者更好地抒 发、表达、交流自己的情感,使人物心理刻画更为 细腻,给人以亲切感。
A.第三人称全知视角:
视野开阔、便于全面地展示,不受时空 限制,灵活自由,全面细致的描绘人物形象, 便于揭示人物的内心,展开故事情节。
补叙和插叙
补叙和插叙虽然都是对主要情节的补充和交待,但 它们也有不同。补叙大都无情节,前后不必有什么过 渡的话。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 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 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
补叙与插叙的根本区别
补叙与插叙的根本区别在于:补叙补入的则是 基本事件发展之中的有机环节,去掉它会影响事件 本身的完整性。插叙插入的是基本事件之外的有关 情况,去掉它并不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此外, 补叙可以在篇中,也可以在篇末,而插叙只能在篇 中,不能在篇末。
“有人敲门! ” 他喊起来。
遭雷击了,都遭雷击了,一个个全从床上跳起,跌跌撞撞,竟全扑到门口。
真真切切,有人敲门。谁?当然不可能是运水车,运水车会揿喇叭。微弱的敲门声已经明 白无误地告诉大家:不是来救他们的天神,而是需要他们援救的弱者。
人的生命力,也许是最尖端的科研项目,远比上天的导弹玄秘。如果破门而入的是一队救援大军,屋 里这几个人准兴奋得瘫倒在地。而此刻,个个都像喝足了人参汤。
是个人,马灯就是这人点亮的,穿着毡袍,说着谁也听不懂的蒙语,他知道别人听不懂, 所以不多说,便动手解皮口袋。
西瓜!从皮口袋里滚出来,竟是大西瓜!绿生生,油津津,像是刚从藤上摘下,有一只还 带着一片叶儿呢!
戈壁滩有好西瓜,西瓜能一直吃到冬天,这不稀罕。稀罕的是现在,当一口水都成了奢侈 品的时候,谁还敢想西瓜!
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 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比较灵活自由。
1.第一人称有限视角叙事
旁观者:旁观者置身在事件之外,真实客观地呈现故事。 可以观察、点评故事里的各种各样的人物, 可以坦白自己的不明白之处,让读者去想象思考。
参与者:参与事件中,可以与主人公直接对话,真实可信。 可以衬托主人公,使主人公性格更加鲜明。 可以推动情节发展等。
有限视角之主人公视角
主人公视角的好处在于,人物叙述自己的事情,自 然而然地带有一种特殊的亲切感和真实感,只要他愿意 就可以袒露内心深处隐秘的东西,即使他的话语有所夸 张或自谦,读者也许把这当作他性格的外现,而不会像 对待“全知”视角那样百般挑剔质疑。另外,它多少吸 收了全知视角全方位描述人物的优点,特别便于揭示主 人公自己的深层心理,对于其他人物,也可以从外部描 写,并运用一定的艺术方式接触到他们的内心世界。
基地首长一定牵挂着这支小试验队,但无能为力。远隔一百公里,运水车不能出动,直升 机无法起飞,在狂虐的大自然面前,人暂时还只能居于屈从的地位。
他不想再费劲去听了。目前最明智的,也许就是进入半昏迷状态,减少消耗,最大限度保 存体力。
于是,这间屋子,便沉入无生命状态……
忽然,处于混沌状态的他,像被雷电击中,浑身一震。一种声音!他转过头,他相信左耳 的听觉,没错,滤去风声、沙声、钢架呻吟声、铁皮震颤声,还有一种虽然微弱,却执着, 并带节奏的敲击声。
2014年课标 《古渡头》 作品是怎样叙述渡夫的故事的?这样写有
全国I
(叶紫) 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2014年课标 《鞋》(刘 3.小说以“鞋”为中心叙事写人,这样处
Hale Waihona Puke 全国II庆邦) 理有什么好处?请简析
核心知识 导图重温
一、叙述顺序
顺叙:按照时间(空间)的先后顺序来写。特点是情节发展脉络分 明,层次清晰。 倒叙:把某些发生在后面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 述下去。特点是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就是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暂时中断主线而插入的另外 一些与中心事件有关的内容的叙述,叙述完插入的事件后再接上原 来的事件写。去掉插叙的内容不影响故事的完整性。插叙内容对主 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完 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
B.第三人称有限视角 《天嚣》
增强真实感,强化神秘的氛围,给读者留下 想象回味空间。
天 嚣 赵长天
风,像浪一样,梗着头向钢架房冲撞。钢架房,便发疟疾般一阵阵战栗、摇晃,像是随时都要散 架。 渴!难忍难挨的渴,使人的思想退化得十分简单、十分原始。欲望,分解成最简单的元素:水 !只要有一杯水,哪怕半杯,不,一口也好哇! 空气失去了气体的性质,像液体,厚重而凝滞。粉尘,被风化成的极细小的砂粒,从昏天黑地 的旷野钻入小屋,在人的五脏六腑间自由遨游。它无情地和人体争夺着仅有的一点水分。 他躺着,喉头有梗阻感,他怀疑粉尘已经在食道结成硬块,会不会引起别的疾病,比如矽肺? 但他,懒得想下去。疾病的威胁,似乎已退得十分遥远。 他闭上眼,调整头部姿势,让左耳朵不受任何阻碍,他左耳听力比右耳强。 风声,丝毫没有减弱的趋势。 他仍然充满希望地倾听。
托尔斯泰便在作品中以这种视角去叙述俄罗斯当时的社会状况。
无怪乎列宁称他是“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他的《战争与和平》、 《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反映的社会面都是非常宏大的,这样宏观 的观察和揭示是非全知视角而莫属的。有这样一个生动的比喻:“一部 小说的各个组成部分犹如交响乐队中的各个成员,而‘全知全能’的作家 便是这个交响乐队的总指挥,没有他任何美妙动听的乐曲都演奏不出来。” 这里所言“全知全能的作家”也就是全知视角。
主人公视角的主要局限
这种视角的主要局限是受视点人物本身条件诸如年 龄性别、教养熏陶、思想性格、气质智商等等的限制。弄 不好容易造成主人公情况与其叙事话语格调、口吻,与其 所叙题材的错位,结果就会像全知视角那样不可信。由此 生出的另一缺陷是,难以用来叙述背景复杂事件重大的题 材,《战争与和平》不可能由娜塔莎·罗斯托娃来作总的 叙述者;而对于讲述个人历史却往往得心应手,像《鲁宾 逊漂流记》和《阿甘正传》等。第三,很难描写充当视点 人物的主人公的外部形象,勉强这样做就像照镜子,不免 有些扭捏造作。
小说以一个没有谜底的“美好的谜”结尾,这样处 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6 分)
参考答案:
①小说人物“他”所知有限,这样写很真实;
②故事戛然而止,强化了小说的神秘氛围;
③打破读者的心理预期,留下了更多想象回味 的空间。
三、小说的叙述视角
我们一般把叙述视角分为三种形态: 1.全知视角 2.内视角(有限视角) 3.外视角(客观视角)
1.叙述视角——全知视角
“全知视角”一般以第三人称为主,叙述者>人物。叙述者凌 驾于整个故事之上,随时对人物的思想及行为做出解释和评价。 这种视角可以使作者随意地对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进行加工处 理,但作者的过多干预和介入也同时在作品和读者之间产生了 距离,从而降低了作品的真实度。第三人称叙述可以是有限的 也可以是无限的(全知)。传统小说《三国演义》就是全知视角, 莫泊桑的《项链》也是。
举例:孔乙己》中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画四文铜钱买一碗 酒——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靠外柜 站着,热热地喝了休息。
作用:此处插叙对所提及的事情或情况做某些解释,表明今 昔情况的变化。
二、叙述人称
根据作者与所叙述对象的关系,小说中叙述的人称主要有第一 人称和第三人称两种。
第一人称:优点是真实亲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便于 抒发感情。缺点是与“有限视角”类似,局限于叙述人的 所见所闻。注意小说中的“我”并不是作者本人,而只是 一个角色,这个角色有时指作品中国的主人公,有时指 所叙述事件的见证人。
作用:运用补叙,有助于更好地表达主题,使文章结构完整, 行文跌宕起伏,起到出人意料的效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若 补叙中有对人物进行描写则有更加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
插叙
插叙:在写作的过程中,由于表达情感的需要,暂时中断 叙述,在不改变全文中心的情况下,插入另一个或几个与中心 事件有关的情节或事件,这样的的叙述方式叫作插叙。它是记 叙文常用的一种叙述方式。
这类文章往往是陈述“他“的故事,文中以“他” 为陈述的对象,如大家比较熟悉的鲁迅的小说《药》。
这种叙述视角最大最明显的优势在于,视野无限开阔, 适合表现时空延展度大,矛盾复杂,人物众多的题材,因 此颇受史诗性作品的青睐。其次是便于全方位(内、外, 正、侧,虚、实,动、静)地描述人物和事件。另外,可 以在局部灵活地暂时改变、转移观察或叙述角度,这既多 少增加了作品的可信性,又使叙事形态显出变化并从而强 化其表现力。叙事朴素明晰,读者看起来觉得轻松,也是 它的一个优点。
补叙:也叫追叙,在行文中用两三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 说的人或事作一些补充的交代,补充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 使事件的整个过程更加清晰完整。是对上文的内容作补充 交代,有助于更好地表达主题,使文章结构完整,行文跌 宕起伏,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若无补叙,就会影响故事 的完整性。
平叙:就是平行叙述,即叙述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所发生 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通常是先叙一件,再叙一件,常 称为“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因此又叫做分叙。特点是条 理清楚,便于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
高考小说叙事特点考点突破
当我们的小说复习还在传统的三要素里打转转的时候,高 考已悄悄为我们开辟了小说学习的新视野——叙事。小说作为 叙事性文学体裁,叙事的切入角度、视角变化、线索变化、安 排技巧等腾挪跌宕之处甚多,更应该在复习中得到重视。如果 说先前的学习还处于零碎状态,那么现在有必要系统地思考与 研究小说的叙事艺术及其答题之道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