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单元小结21、桃花源记一、重点字的解释1.缘:沿着、顺着。
2.缤纷:繁多的样子。
3.异之:即“以之为异”,对见到的景象感到诧异。
异,形容词用做动词。
之,代词,指见到的景象。
4.俨然:整齐的样子。
5.复:再。
6.穷:形容词用做动词,穷尽,走到头。
7.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8.属:类。
9.阡陌:田间小路。
10.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小孩。
11.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12.具言:详细地说出。
13.叹惋:感叹、惋惜。
14.扶:沿,顺着。
15.向:从前的、旧的。
16.诣:到,文中特指到尊长那里去。
17.遂:终于。
18.规:计划。
19.寻:随即,不久。
20.若:好像······似的。
21.舍:离开。
22.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南北的叫阡,东西的叫陌。
23. 悉:全,都。
24.怡然:高兴的样子。
25.寻:随即,不久。
二、通假字1.具通“俱”:详细。
2.要通“邀”:邀请。
三、古今异义1.鲜美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食物味道好。
2.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
今义:男子的配偶。
3.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义:表示条件的关联词。
4.交通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指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5.不足古义:不值得。
今义:不充足,不够。
(今义也有不值得的意思,如不足挂齿)6.如此古义:像这样。
今义:这样。
四、一词多义1.志:处处志之(动词,做记号)寻向所志(名词,标记)2.寻:寻向所志(动词,寻找)寻病终(副词,随即,不久)3.闻: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听到的事)闻之,欣然规往(听到)4.之:具答之(代词,指代桃花源里的人)闻之(指桃花源里的事)五、文章结构发现桃花源访问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六、文章主旨作者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描绘出一幅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幸福生活画卷,寄托了他的社会理想,是当时黑暗社会的鲜明对照,是作者及广大劳动人民所向往的一种理想社会,它体现了人们的追求与向往,也反映出人们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
九、文中所涉及的成语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
也比喻对某个道理长期思索不解而后突然明白。
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
无人问津:比喻无人探问价格或情况。
津,渡口。
怡然自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世外桃源: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22、短文两篇一、重点字的解释1.名:名词用作动词,出名。
2.灵:动词,显灵。
3.斯:这。
4.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5.鸿儒:博学的人。
鸿,大。
儒,旧指读书人。
6.白丁:平民。
这里指没有学问的人。
7.案牍:官府的公文。
8.劳形:使身体劳累。
形,形体、身体。
9. 蕃:多。
10. 濯:洗涤。
11.亵玩: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二、古今异义1.形古义:身体。
今义:样子。
2.馨古义:美好。
今义:芳香。
3.宜古义:应当。
今义:合适。
四、文章主旨1.《陋室铭》作者自述志趣的,文章通过对自己所居住的房屋的描写,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要保持高尚情操的愿望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2.《爱莲说》中,作者以莲自喻,借抒写爱莲之情表达自己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婉转地批判了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污浊世风。
23、《核舟记》一、重点字的解释1.罔不:无不,全都。
2.贻:赠。
3.峨冠:高高的帽子。
4.夷:平。
二、一词多义1.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形容词,奇妙);八分有奇(名词,零头)2.可:高可二黍许(副词,大约);珠可历历数也(动词,可以)3.端:右手执卷端(名词,一头,一方);其人视端容寂(形容词,端直)4.木:以至鸟兽木石(树木);能以径寸之木(木头)三、通假字1.诎右臂支船:“诎”通“屈”,弯曲。
2.左手倚一衡木:“衡”同“横”,横着。
3.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通“拣”,挑选。
4.约八分有奇:“有”通“又”,用于连接整数和零数。
5.虞山王毅书元甫刻:“甫”通“父”,男子美称,多附于字后。
四、古今异义1.高可二黍许可古义:大约。
今义:常用作表示许可,可能,值得,同意等。
2.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曾古义:表示出乎意料,相当于竟、却。
今义:曾经。
3.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古义:挑选。
今义:简单等意思。
4.其两膝相比者比古义:靠近。
今义:比较。
五、文章主旨作者在《核舟记》中运用说明和描绘相结合的笔法,生动的介绍了明末雕刻艺人王叔远高超的雕刻技艺和独特的才华,热情赞扬了我国古代民间艺人的艺术成就。
24、《大道之行也》一、重点字的解释1.分:职分,指职业,职守。
2.兴:发生3.恶:憎恨4.外户:泛指大门。
5.大同:指理想社会。
6.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意思是,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7.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意思是,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二、通假字1.与:通“举”,选拔。
2.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三、古今异义1.男有分,女有归归古义:女子出家。
今义:返回、归来。
2.独古义:老而无子的人。
今义:独自,一个。
3.贼古义:害人。
今义:偷东西的人。
4.作古义:兴起。
今义:作为。
5.大道古义: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今义:宽阔的道路。
四、大同社会的特征1.人人都受到社会的关爱。
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五、文章主旨文章通过对理想的社会特征的描述,阐明了儒家思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了作者对这个理想社会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5、《杜甫诗三首》一、默写诗句1.孔子有句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望岳》中有一句与之意思相近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春望》一诗中作者移情于物、抒发感时伤世的情感的诗句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石壕吏》中哪句话写出了官吏的凶狠:“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4.《春望》中写尽诗人心系亲人的诗句是哪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二、文学常识杜甫的“三吏三别”——《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三、文章主旨1.《望岳》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作者通过描绘泰山壮丽的景色,抒发了自己的凌云壮志,表现了开阔的胸怀。
2.《春望》形象地描述了诗人困局长安的所见、所感,抒发了忧国、伤时、念家和悲己的情感,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3.《石壕吏》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四、古今异义1.听妇前致词致词古义:对······说话。
今义:在举行某种仪式时说勉励、感谢、祝贺和哀悼等的话。
2.天明登前途前途古义:前面的路。
今义:比喻将来的光景。
3.有孙母未去去古义:离开。
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4.老翁逾墙走走古义:跑。
今义: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
五、通假字1.荡胸生曾云(“曾”通“层”,层层)。
六、熟背的句子1.《望岳》中近写泰山的句子: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2.《望岳》中表现神情激荡和眼界开阔的句子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3.《望岳》中表现作者远大抱负富有哲理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春望》中采用移情于景的写法表达伤世感情的句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5.《石壕吏》是一首叙事诗,以时间先后为顺序。
中心人物是老妇,事件是差役捉人,老妇应役。
26、《三峡》1、基本知识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
作者郦道元(466或472—527),字善长,范阳涿(Zhuō)县(现在属河北)人,北魏地理学家。
2、通假字阙通“缺”,空缺,这里指中断。
3、古今异义或王命急宣或古义:有时。
今义:用在叙述句里,表示选择关系的连词。
虽乘奔御风虽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不以疾也疾古义:快。
今义:疾病。
27、短文两篇30、诗四首《望岳》1.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形象的语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2.虚实结合,表现泰山秀美、高大的语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3.表现泰山高峻、幽深的语句: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4.既是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又是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现作者志向高远、坚定)的语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1.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语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诗人感时伤别、见明丽之景诱发内心伤感(或运用拟人抒发伤感之情)的语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写战火连绵,久盼家音,抒发千古以来战争中人们共同感受的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4.诗人刻画自身形象,抒发忧国念家悲愁的语句的: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石壕吏》1.表明捕吏凶暴,老妇凄苦的语句: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2.表明老妇家遇不幸,亲子战死,揭露战争罪恶的语句: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3.老妇口述生死,暗含凄苦无奈的语句: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4.表明家无壮男,凄婉可怜的语句: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5.表明战争给家庭带来的不幸与困苦的语句: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6.写老妇为保家庭,自请应役的语句: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7.暗示老妇人被抓走的语句:天明的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归园田居》1.表明诗人带着闲适、自豪的心情,写一日的情形,可见诗人勤奋、执著的语句: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2.表明诗人热爱田园、怡然自得、不愿在污浊的现实中迷失自我(画龙点睛)的语句: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使至塞上》1.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语句: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2.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幅塞外雄浑景象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渡荆门送别》1.点明出发地、目的地的语句: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2.化静为动,表现诗人过荆门入楚地的壮阔景象,含喜悦开朗心情、朝气蓬勃活力的语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3.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语句: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4.借故乡之水的深情厚谊,表达对故乡思念之情的语句: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名句综合运用1.农民早出晚归,辛勤劳作,引用《归园田居》中的诗句表达: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2.表达矢志不移的坚定信念,引用《归园田居》中的诗句最合适的是: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引用《望岳》中的诗句表达应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单元小结第一课新闻两则高屋建瓴华里不含铜陵溃败协定督战顽强击溃业已二十八宿气势磅礴横渡芜湖荻港签订泄气不料歼灭要塞攻势绥靖区锐不可当占领阻遏阌乡潢川管辖桐柏阻隔消耗纠正白崇禧枝叶茂盛联合痛恨配合逃窜襄阳鄂(湖北省的简称)豫(河南省的简称)同仇敌忾野战军宋希濂杜聿明不含:不包括;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业已: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