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湘教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八音和鸣word说课稿

湘教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八音和鸣word说课稿

《八音和鸣》说课稿
榆中县和平中学施梅芳
一、说教材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音乐下册第五单元《八音和鸣》。

这是一节以听赏为主的音乐欣赏课。

通过介绍吹打乐《将军令》、丝竹乐《紫竹调》等中国民乐作品,让学生了解吹打乐与丝竹乐的风格特点。

在本课中,着重对作品进行聆听和分析,感受吹打乐及丝竹乐的特点。

在教学中,我努力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1、探索音乐欣赏课堂教学的延伸,利用多媒体使学生能独立获取所需的音乐知识。

运用现代化的手段充实教学内容,易于学生更方便更积极地学习知识。

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学习音乐,改变了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与时代接轨,使严肃音乐成为学生可以学习的一部分。

2、让学生了解中国民乐吹打乐及丝竹乐这两种音乐作品,在乐曲的听赏感受中能说出一些常见民族乐器的名称及其分组,能辨别出它们的音色。

3、在听赏乐曲之后,进行课堂延伸,观赏女子十二乐坊现场演奏录像,领略民族乐器的魅力。

4、通过对作品的听赏学习,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树立报效祖国,建设祖国的宏伟目标。

二、说教法
1、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多渠道调动学生的多个感知通道参与运用于整个教学过程,运用“引——激——拓”的教学模式,使其视听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敢于表现自我,并获得感受与见解。

2、通过提供开放式情境化的音乐场景,激发感受与鉴赏的兴趣,并运用多媒体引导学生进行自由发挥的探究与创造活动,提高学生的
音乐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3、具体教法有:谈话法、讲授法、讨论法、描述法、情景法等。

三、说学情、学法
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与小学时期相比依赖性逐渐减少,根据特定目的而做出决定的水平不断提高,克服困难的毅力不断增强。

他们开始逐渐摆脱儿童时期的幼稚心理,发展出自己独特的性格,并且在现行教育体制下慢慢滋生出一种强烈的“个性”。

从情感上看,他们的爱憎已经和社会的各个方面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充满了憧憬和激情;从音乐教学的角度看,初中学生的音乐兴趣趋向表现出了多样化的特征,其音乐经验和音乐能力也得到了较大的丰富和提高,因此,他们需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巩固并提高自己感受音乐、表现音乐、鉴赏音乐、创造音乐的能力,也需要有意识地将音乐的人文内涵融入教学之中。

在课堂中,我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学生主动探索和研究”原则,在组织学习活动时,采用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给学生以广阔的空间,让学生自己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说教学过程
在这一部分,我设计了以下五个环节:创设情境,感受音乐;音乐小博士;音乐鉴赏与体验;课堂延伸——一样的情怀;课后余韵等。

1、创设情境,感受音乐
在音乐教学中,音乐情绪和情感体验尤为重要,因此,我收集了中国民乐经典作品《金蛇狂舞》,让学生一边听一边走进教室,创设此情境,首先把一个情感纽带抛给了学生,点燃其爱国之情,来呼唤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的情感。

2、音乐小博士
在课堂上,通过小博士,告诉学生“八音”这一古代乐种,划分
乐器的方法,然后由老师带领学生认识中国民族乐器,分清吹管、拉弦、弹拨、打击等四种不同类型的乐器。

3、音乐鉴赏与体验
围绕苏南吹打《将军令》和江南丝竹《紫竹调》两首作品,以听赏音乐为主,找准每部作品的切入点,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赏,然后展开讨论。

首先从彭修问智慧的苏南吹打《将军令》的听赏入手;前面是听赏,《紫竹调》我让同学们一起来哼唱主旋律,会使学生的情绪为之一振。

4、课堂延伸——一样的情怀
通过以上几首作品的赏析,我设计了“课堂延伸——一样的情怀”这一环节,让学生说出自己对中国民乐的感受,然后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观赏女子十二乐坊演奏实况,领略民族乐器的魅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5、课后余韵
“女子十二乐坊将中国民乐推向了世界,这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让我们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国民族音乐而共同努力!”并让学生思考:怎样让中国民乐走向世界?设计此环节,目的时让学生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树立报效祖国,建设祖国的宏伟目标。

之后,学生伴着《喜洋洋》的乐声离开教室,达到一种“余音绕梁”的效果。

六、说自己的授课想法
欣赏音乐对人类素质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是素质教育的基础。

如何培养学生学会欣赏,如何通过音乐欣赏来激发学生感悟音乐的能力就成为一个很重要的工作。

只有通过教师正确的引导、帮助,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变被动为主动,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打开创造
思维的闸门,去讨论、去争辩、去创造。

这堂课充分发挥了多媒体与音乐课堂教学的结合,把听觉和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的感觉艺术通过情境创设的方法来演绎,而且通过人机互动,让学生来尝试学生为主体的课程手段,并可以全面检验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多媒体给了学生们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陶冶了学生们的审美情趣。

当然,把多媒体教学引入课堂并不能全部解决音乐课的全部问题,但是,我想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把这堂课上好,这才是最主要的。

不足之处,希望各位专家和老师,多加指教和批评,谢谢!
榆中县课堂大比武活动教

《八音和鸣》——七年级音乐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参赛单位:榆中县和平中学
参赛教师:施梅芳
活动地点:榆中县第九中学
活动时间:2008年5月12日。

相关主题